未来,只做好一件事

本文来自力场作者:【神·武罗】

——水滴石穿,是聚焦和长期的力量。
其实,我一直以来都提倡,人应该多尝试,尤其是年纪小的时候,更是要多尝试,唯有如此,才能更大的概率发现自己的禀赋所。我从不认为三分钟热度是什么坏事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三分钟热情就先烧三分钟,没准儿哪一把它就燎原了呢?
这样做的坏处就是,我现在呢,是一个注意力特别不容易专注的人,就喜欢同时做很多件事,比如,一边写文,一边在币安炒合约,一边听音乐,还吃着东西。
包括看书,我会同时看好几本,这一本看一下,那一本看一下,几乎很少一本书从头到尾一看到底的。这样的结果就会导致什么呢?会导致我压根不记得我到底看了什么书,我也不记得我哪一个内容到底是什么书里面看的。
包括兴趣爱好特别广泛,这个玩玩那个玩玩。一边花艺,糖艺,还一边上着工笔画的课,对古琴跃跃欲试,对八段锦也练一天不练一天的,最后,这些事爱好,也就是玩过了,没有一件做到极致的。当然,只是爱好,这是没问题的,人生重在体验。
然后做事情是经常喜欢同期做几件事,但是后来我发现这样有一个弊端,就是你没有一件事情会做的特别静特别深入。说白了就是你没有一件事情是可以做到极致的,也就无从谈核心竞争力。


这种类似于“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思维模式,用在投资上其实是没毛病的,运用到极致后甚至可以说是降低风险的最佳方式。
比如,你玩合约,就不会满仓,会分散仓位;比如,你在币圈混,就不会只玩合约,还会把资金的一部分用于囤一部分现货;你囤币,也不会只囤一个币种;你投资,不会只投资币圈,还会股市,基金,黄金,甚至部分固定资产等。
合理的配置资产,分散风险,是每一个身处投资圈的人必备的技能。
但是呢,做事却跟投资的是不一样的,甚至是相悖的。所以,做惯了实业的人不容易做好虚业,而务虚的人不容易做好实业。
投资呢,这样的分散风险是没毛病的,但是做事情的话需要专注,只有专注你才可以在一个时间区间内,发挥最大的能动性,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于我而言这件事很难,毕竟多年养成的行事风格很难改,并且,原来我做事,涉及到的领域也有点散,一件事,你只要参与了,就意味着要花时间,导致无法集中精力干一件事。从投资角度没问题。
但从一个创业者角度就不行了,最近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很多时候,做一件事哪怕花了100%的努力,都未必能成功,何况才花不到20%的精力,怎么可能做得好?更遑论成功!

道理其实人人都懂,但拒绝诱惑真的比较困难,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得到的。
就像我说我要all in在写作上一样,我自己是很清楚的,我根本没用全力啊,还是每天一大堆时间在群里扯淡。每天脑袋里就在想着什么什么地方属于刚性需求,这是商机,可以做成什么项目,如何操作等等,到处跟人聊营销创意,解决问题。
虽然总告诉自己要抵御诱惑,专注。但在同期,我内心又会有一万个“正确”的理由,上升到各种高度去论证,这件事值得一做。
里边我经常默念,战略就是放弃,战略就是放弃,人生应当做减法。
人生到了一定阶段,有了一定的经历后,面对的诱惑太多了,后来发现,考验一个人能否做大做强的不是你能发现什么机会,而是你能拒绝什么“机会”。
一个人要在年轻的时候,尽可能多尝试,找到自己的禀赋所在,基因和禀赋决定了你更适合做什么,做什么更容易做好。然后到了一定的人生阶段后,做减法,专注于自己的禀赋。
就比如,我之前一直说罗永浩做直播太好了,段子手卖货,让你在快乐中就不知不觉的消费了。这是一个适合他禀赋的事儿。
本来,娱乐经济是世界上最牛的一门生意,比如抖音,比如快手,比如迪士尼等,无一例外,都是让你在快乐中无法自拔,上瘾,从而大量贡献注意力时间,在重度消费,贡献GDP。

老罗却做砸了。高开低走,其实跟禀赋无关,而是,他太浮躁,对小事,毫无敬畏之心,没有专注用心。具体就不表了,可以围观之前的文章。《从老罗直播带货说起——“敬畏之心”才是一个人对市场的基本尊重》
说回到专注一件事。我未来几年,都会专注在写作这件事上,然后在这件事上做深度延伸。
无论是我打算“浪迹天涯”“四海为家”,还是做社群,或者从币圈到游记,到小说;甚至做一些项目,核心工作都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断写作。别的事,都是为这个工作服务。
也许,目前我的人生积淀和阅历都还不足,写不出太好的东西,但是,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
从小到大,我字典里就没有“放弃”这个词,认为对的事情,我付出任何代价都愿意坚持,决定好的路,跪着也会走下去。
写作也不会例外,我的目标是让人们可以看到,这个充斥着“成功学”的世界上,还有另一种生活方式,你还可以有另一种生活方式的选项。
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是人生;晚风吹拂、花开四野也是人生。
我会按照打造IP的方式和逻辑来写作,不追求面,追求深度。从工作、生活、兴趣、爱好、学习、实践各个角度,展示一种不同于“成功学”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

真正有趣的人,可以把凡俗过得有滋有味,即便在水池子里嬉水,也有乘风破浪的气魄。
世界之所以乏味不堪,只是因为功利的聪明人太多,而真正好玩有趣的人太少。
我人生策略的调整就是,不再“重资产”投资创业,改为投入时间、精力,慢慢打磨一项技能、做好一件事。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创业”?
像冬日衰枯的草原,“死亡”(失败),不是暗黑的泯灭,而是一场深眠,是另一个春天的开始。
全球经济萧条已不可避免,大多数普通人赚钱会变得越来越不容易的情况下,找到一件你能够全情all in,能够使你即便收入不那么高、也能很快乐的事儿来做,且这件事的抗风险能力还很强,这才是对抗焦虑的不二法门。
做减法,砍掉那些你压根没打算坚持十年,甚至二十年的事儿。
没可减的,不要扩张,以不变应万变。
是的,不要乱动,不乱跳槽,不乱抄底,不乱买,啥投资也不做,寒冬之下,坐吃山空比到处乱折腾强。现如今,太多人泛而不专、“涉猎广泛”的人兵败如山倒,火烧连营,全军覆没,从此一蹶不振,运气赚来的钱,用“努力”都亏了出去。

这不是危言耸听,是很多现在不少落魄的人的真实写照。包括我自己,喜欢分散精力,没有一件事,真正做到极致。
2020年,我会不断强调“只做好一件事”这个概念,是自我训诫,也是自我提醒。把一项技能打磨到极致,顺着技能,不断地做深做透。
我原来所做的事都“太复杂”了,需要资源,需要资本,需要人际关系,需要依赖于经验丰富的人,需要天天创新,需要营销手段……
这样的事情,怎么能不累?一个人沦为了“赚钱”机器,疲于奔命,又怎么能让自己找到人生真正价值所在?找到人生真谛。
有人就要说了,现在币价那么低迷,写作才能赚几个钱?赚的钱连自己都养不活,谈什么人生价值和精神追求?
其实,除了力场,除了币乎,你还可以去头条,甚至开公众号,录短视频啊。
树挪死,人挪活。无论力场、币乎、财路、金色财经、陀螺财经,都只是你的平台,平台只是你的工具,并且每一个都只是工具之一。
我所倡导的“个人+平台模式”,从来都不是死磕具体哪一个平台,而是,死磕自己。
找到禀赋,用长期主义,去做好一件事,仅做好一件事。

而我认为,写作是我目前禀赋里,最傻瓜、最低成本、最低风险、最容易获得自由、获得高额回报的一项技能,没有之一。
检视自己人生所在的价值,不过是你面对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时,违心过多少回最真的自己。
世界荒唐古怪,但愿你有情怀。
[本文完]

声明:本文已加入由力场新媒体部发起的「好文流动计划」。该计划旨在增强力场好文流动性,进而提升力场内容价值。


未来,只做好一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