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青春裡無法忘記的人和事-高復班絮絮叨叨的老王

#情感寫作小能手#

混一世俗人,養一顆閒心

這裡是閒心說故事

講述身邊平凡的人生 真實的故事

青春裡無法忘記的人和事系列

8月底,我懷揣著1800塊錢,拎著揹包行李箱在大姐的陪伴下到高復學校報到,學校是縣關心下一代委員會舉辦公益學校,找到這裡也是S中上上屆文學社學長馬子青推薦的。

培訓學校是一幢兩層的舊樓改造的,只有四間教室,兩間教師辦公室、兩個廁所,樓下隔壁是一個舞廳。學校在龍山腳,旁邊有個公園,入口處是個小湖,湖中央躺著幾條劃劃船,每到週末,附近的居民就會帶著孩子來這裡玩耍。路兩邊會冒出很多小攤,有些擺著一排排套圈,有些則擺著糖葫蘆。。。公園門口的東側是縣城老年大學,每天清晨這裡就會有悠揚的琴聲傳出。繞過老年大學,便是縣裡的南溪江,每到月考前,我都會跑到龍山東側的望江亭傻看一江春水。

那些青春裡無法忘記的人和事-高復班絮絮叨叨的老王

大姐拉著我的行李箱,我羞澀地躲在她身後來到第一間辦公室。還沒等我們開口,一個大塊頭老爺子耷拉著他園炯炯的眼珠問道:“文科理科?”

“理科。”

“我叫王庭令,以後叫我王老師,我就是你班主任。過來把信息填下吧!”

我立馬坐下拿起筆把姓名、畢業學校、高考成績林林總總一口氣填完。老爺子一邊拉著我的行李箱一邊說道:“帶你去找找附近有沒有住的地方吧!來得有點晚,好地方估計沒了!”老王是個很敬業卻也很“碎煩”的老頭子,一路走一路嘮叨:“高複比不得高中,要有吃苦的精神,不能對伙食和住宿條件有所挑剔等等之類。”老頭子71歲卻中氣十足。


那些青春裡無法忘記的人和事-高復班絮絮叨叨的老王

我很後悔大三那年聽同學說他家在東門菜場附近,而我因為當時交通不便,沒有堅持繼續打聽而錯過看望感謝他的機會,最後沒能在他有生之年見上一面。年少處事的不成熟不決絕也留下了不少人生的憾事。

我們七拐八彎到了山上一家民房,主人是一對老夫妻,婆婆姓梅,梅阿婆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和小兒子有四間兩層的房子,騰出一樓三間租給了我們高復的女生住,每人150塊錢一個月。寢室五張床鋪,3個文科班的女生,兩個理科班的,我現在還在聯繫的只有嬋和琴,另外三個名字都想不起來了。西頭也住著文科班的三個女生,我只記得有個女孩子很像蘇淇;東頭也是5個女生,現在還在聯繫的是燕和茶。就此安頓妥當,正式開啟高四模式。


那些青春裡無法忘記的人和事-高復班絮絮叨叨的老王

給我們上課的大部分是縣重點高中的退休教師,他們都是相當負責的老教師,以至於我畢業多年幾次回去找尋,但因為那年之後學校再沒辦過,老教師們也再也沒聯繫上過,我至今遺憾。因為大家都上過高三,所以老師講課的節奏很快,我也從開始的不適應慢慢調整到適合自己的節奏。我有時候覺得跟不上節奏也會逃下課,自己窩寢室補習弱項。第一學期的月考我基本徘徊在中下水平,第二學期才有所提升。

老王每天都會第一個到學校,然後給我們打掃男女廁所(要知道這並不是他的份內工作),每天如此。廁所就在我們教室隔壁,每到中午總會時不時散發出怪味,夾雜著男生們幽怨的咆哮聲陪我度過了整整一年。老王卻並不介意,每天一早就擼起袖子打掃廁所,給每間蹲位都放好廁紙,然後點上一盤檀香便回到教室,端坐講臺上,如同鎮守將軍監督我們早讀。碰到遲到的,就會叨上一句:“要堅持啊,過一天少一天!”有時候也會像家裡老太婆抱怨天天燒飯的碎繁一樣被調皮的男生激怒。


那些青春裡無法忘記的人和事-高復班絮絮叨叨的老王

有一次因為班裡有個男生把整團廁紙扔進了下水口,老王發現後極其憤怒地吼道:我們給你們儘量創造好的學習環境,為的就是希望這裡走出更多改變自己命運的自強者,你們以為我每天起早來掃廁所是賺工資嗎?我完全義務勞動,就是怕隔壁廁所的味道燻得你們無法安心學習。這些廁紙都是我們幾個老教師自己拿錢捐助的,你們不知道珍惜,考上大學又怎麼樣!”我當時特別特別感動,二十年過去都不曾忘記他這些話。

71歲的年紀,從早上7點不到呆到晚上9:30騎車回家,無論晴天還是颳風下雨。我們夜自修的時候,他會坐在講臺上監督,有時候太累趴在桌上竟然睡著了,還打起鼾來,鼾聲很響,引得全班鬨笑,有時候還會有膽大的同學大聲吼他:好回去睡了,吵死人了。老王立馬抬起頭,擦拭嘴角的口水,繼續坐著,並不和我們計較。在高復班的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我被這個敬業、純良的老教師感動著,以至於很多年過去,每每碰到類似的事情,我總會想起老爺子的話而變得自律。

歡迎關注@一枚閒心 淡看世事閒看人生,專注情感勵志,療愈迷茫心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