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說“男女有別”,被誤會了很多年

孟子說“男女有別”,被誤會了很多年

記得前段時間俞老師關於女性價值的一段演講引起了軒然大波,被批的體無完膚之後此事便也冷靜下來了,網絡就是這樣的,追捧所謂的熱點事件,但很少深邃的思考。中國文化的價值到底在哪裡?很多人會討論弘揚傳統文化有沒有必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主流的觀點。但何為精華,何為糟粕?似乎是很少被深入研究的。而且很多時候是把精華看成了糟粕,糟粕當作瑰寶。

傳統文化難道就是奇技淫巧,倡優雜耍?傳統文化難道就是無病呻吟、風流吟詠?中國文化向來分“道”和“術”,“本”和“末”。舍道而崇術,捨本而逐末,關注一些無關緊要、不痛不癢的所謂傳統技藝雖然也能激起學人一點興趣,但與文化並無本質的關係。就說中國文化對男女關係的見解,本身就是很獨特,或者說很深邃的,只是人們大多不願關注不願深入研究便做盲目的批判。

孟子說“男女有別”,被誤會了很多年

孟子說:“男女有別”。四個字既道出男女生理上的差異,也暗示男女性情的不同。後世認為男女有別就一定是歧視女子,或者想到所謂的禁慾主義。聖賢的義理被曲解之後,然後讓聖賢來背黑鍋。及時是現代社會,男女是不是還是有分工的,雖然男女平等,但於工作生活中男女實際上工作還是不能完全一樣的,從男女身心的角度出發承認其區別,然後發揮其最大的價值,這是任何單位都會這樣做的。在家庭關係中女性肯定是主角,女性的細膩、耐心決定她可以很好的處理好家庭的瑣事。但不管男女如果打著“男女平等”的旗號來搞雙重標準都是小男人或小女人,或者說就是小人!

至於俞老師說女性可以引領社會風氣,女性對男性價值觀產生影響。其實從這也是肯定女性的重要價值。當然真男子是應該有主見的,但母教和妻子的輔助確實足以左右任何一個男性。每個人自我反思一下,特別是男人,對我們影響最大的是誰?十有八九是母親,其次是妻子。甚至女性自己的成長也主要是受母親影響的。當然中國社會,特別是當今社會還有比較特別的地方,那就是祖母對孫子輩的影響,因為近代以來,男女都是要工作的,已經喪失了古代男主內、女主外的社會架構,然而實質上還是女主內,也許男主外不一定,但十有八九是女主內,這裡包括母親和祖母。

孟子說“男女有別”,被誤會了很多年

中國的偉大人物誕生往往也是母親和祖母的功勞。我們都尊稱妻子為“太太”,此太太的典故便是周朝三太即太姜、太任、太姒。太姜是古公亶父的妻子,王季的母親,文王的祖母;太任是王季的妻子,文王的母親;大姒是文王的妻子,武王的母親。《列女傳·母儀·周室三母》記載了他們的事蹟太姜:“廣於德教”,太任:“能為胎教,”太姒:“仁明而有德”。因為周家三太的德行教導出了文王、武王、周公三位聖人,周朝也享國八百年,成為歷史上最長的王朝。一個賢德的女子對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甚至一個國家影響力是長遠的,因為她直接教導男人的孩童時代,然後影響男人的一生。這是女性的偉大,不是女性的無價值論。女性的價值如果一定要體現到在職場打拼,獲得和男人一樣的職位才叫價值嗎?社會是永遠有分工的,至於怎麼分工,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分法。何必以西方的觀念否定傳統的觀念。

孟子說“男女有別”,被誤會了很多年

其實現在女性也是很可憐很辛苦的,表面上女權運動,風光無限,自由了,經濟獨立了,可以不依附男人了。然而女性終究還是要做自己本分事情的,生兒育女,相夫教子。其實你不必反駁,當然男人也可以做這個事情,反過來也無妨,大家把名相換過來就是了,男人叫女人,女人叫男人。其實永遠需要有一個性別做主內的事情。天地間的規則永遠是陽為外護,陰為內守。男女的生理結構也決定女性更適合相夫教子。當然女性不需要為社會風氣背鍋,社會風氣是所有人造成的。首先春秋大義是“春秋責備賢者”。

雖然說一個家庭中男性也可以影響女性,但我發現女性似乎天生比男性更固執,特別是從小形成的思維模式極難改變。也許和女性身心特點有關。女性是表面柔順但內心極其堅固,男性是表面固執,但很容易折服於母親或妻子。這個不是爭男女的權力,而是生活中的很多事實。也許就是道家所說的“柔弱勝剛強”吧。所以說女性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確實足以左右社會上大多數男性的奮鬥方向。

孟子說“男女有別”,被誤會了很多年

女性的高尚和墮落和男性的高尚和墮落到底誰影響更大,這不是說誰更沒價值,恰恰是影響大的價值大。女性屬陰,以靜、貞為美德,男性屬陽,好動。其實社會上男性變得快拉回來也快,女性則不然美德的喪失很難,但一旦喪失了,想拉回來也很難。所以女德的堅守更重要。相當於女性是陣地戰,男性是游擊戰。女性陣地失去了就很難奪回,男性游擊戰隨時可以打回來。

中國的女性在幾千年聖賢思想的影響下是全世界最高的道德水準,也造就了很多聖賢、英雄,中國曆代的盛世離不開女性的偉大教導。中國女性的勤勞、奉獻也是感化子女最好的道德教材。然而如今中國的有些女性失去了本來固守的美德,當然也有很多女性繼續堅守偉大的,甚至更偉大了,既主內,也主外,是很讓人感動的。

男人的墮落在於陽剛之氣的喪失,陽剛之氣的喪失在於什麼呢?《黃帝內經》上說“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陰不能內守,所以陽氣失了。當然,陽不能外護,也會傷陰,這樣就是惡性循環了。《易經》雲:“一陰一陽之謂道,偏陰偏陽之謂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