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躍院士獲最高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多項成果獲2019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

郝躍院士獲最高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多項成果獲2019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

4月16日,陝西省人民政府發佈了《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2019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學校郝躍院士獲得2019年度陝西省最高科學技術獎,高琳教授、鄧成教授牽頭獲得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沈玉龍教授牽頭獲得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張逸群教授牽頭獲得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陳曉峰教授、崔江濤教授、陳雪利教授牽頭獲得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於江霞教授牽頭獲得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郝躍院士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從事新型寬禁帶半導體材料和器件、微納米半導體器件與高可靠集成電路等方面的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開拓和引領了我國第三代(寬禁帶)半導體電子材料與器件的發展,攻克研製出高質量材料生長的設備,實現了最高效率的氮化鎵微波功率器件、最高亮度的深紫外氮化鎵LED器件,創建了我國第三代半導體氮化鎵外延生長、器件結構以及製造工藝的理論與技術體系,使我國在氮化物第三代半導體電子器件步入國際領先行列。

高琳教授牽頭完成的“複雜疾病相關模式發現理論與方法研究”項目

通過生物問題建模和模式挖掘的方式,從基因表達、甲基化、長非編碼RNA數據層面和基因調控網絡層面,研究導致疾病發生的模式及其疾病發展的關聯模式的理論、方法與算法。該項目的研究成果為複雜疾病的致病機理以及治療,特別是癌症,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可直接使用的工具平臺,提出的算法工具已被用於預測肝癌、乳腺癌的潛在藥物,具有較好的應用背景。

鄧成教授牽頭完成的“多模態數據協同計算理論與方法”項目面向“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國家重大需求和國際學術前沿,針對海量多模態數據中普遍存在的表徵混疊、模式混疊和語義混疊這三個挑戰性問題,形成了異構表徵協同建模、跨域結構協同學習、多源語義協同計算的研究思路,重點解決多模態數據中關聯關係的互補集成、投影空間的結構保持、語義空間的多級描述,相關研究成果已經廣泛應用於國家網信安監等部門,效益顯著。

沈玉龍教授牽頭完成的“多域物聯網安全服務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圍繞海量差異化設備安全保障,虛實孿生映射與數據受控管控,跨域微服務圖譜建立與動態安全組合等核心問題開展研究,攻克了相關關鍵技術,形成了多域物聯網安全服務體系,支撐物聯網的組網安全、數據安全和應用安全。

張逸群教授牽頭完成的“大型空間可展開結構系統設計關鍵技術、設計平臺及工程應用”針對大型空間可展開結構研製急需突破的多場耦合、柔性張拉體系、高度非線性、工作環境複雜等難題,系統深入地開展了大型空間可展開結構綜合設計理論研究,突破面向電磁與結構性能的空間可展開結構功能形面設計、空間大型可展開索-膜-梁組合結構控形控性集成設計、綜合控制等關鍵技術,研製了面向全系統、全性能、集電磁-結構-傳熱-控制等於一體的設計的大型空間可展開結構綜合設計軟件平臺。項目成果在移動通信、資源探測、天基預警等多個國家重點項目中得到應用,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與社會發展、及國防建設做出了貢獻。

據悉,2019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63項。其中,最高科學技術獎3人;自然科學獎30項:一等獎8項,二等獎22項;技術發明獎21項:一等獎12項,二等獎9項;科學技術進步獎208項:一等獎28項,二等獎58項,三等獎122項;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人。

(來源 西電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