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城裡的牡丹


蘭州城裡的牡丹


蘭州城裡的牡丹


蘭州城裡的牡丹


蘭州城裡的牡丹


蘭州城裡的牡丹

作者:張鴻俊

1972年11月,甘肅武威柏樹鄉在下王畦村東旱灘坡興修水利時,意外發現了一座東漢墓,發掘出了92枚醫藥簡牘,後稱之為“武威漢代醫簡”,是迄今發現的漢代比較豐富而完整的藥物學原始文物。醫簡中木簡78枚,木牘14枚,記有內外科療法、藥物配方煉製及用藥方法等,其中有用牡丹根治血瘀病的藥方。漢代武威已經用牡丹入藥,說明此前甘肅牡丹已經和民眾的生活發生了密切的關係並進入了藥學領域。

甘肅牡丹的栽培始於唐代。蘭州金天觀是一所著名道觀,乃西北的道教中心,還是一個古樹名園,最令人驚異的是,金天觀裡還世代傳承下了一個牡丹苑,盛時有牡丹100餘株。這裡的牡丹是從長安沉香亭移來的,品種就叫“醉楊妃”。興慶宮沉香亭,乃是唐玄宗和楊貴妃經常觀賞牡丹的地方,也許正因為如此,金天觀的這個牡丹苑才被人們嘖嘖稱奇,世代相傳。

明代,甘肅以臨夏牡丹為盛。臨夏,古稱河州,曾是西秦王朝的京都。清代隴上詩人吳鎮曾有“牡丹隨處有,絕勝是河州”“美人國色在西方”的佳句。

明清,蘭州牡丹達到繁盛階段。清末的《甘肅新通志》記載,牡丹在甘肅“各州府都有,唯蘭州較盛,五色俱備”,各色牡丹主要由附近分佈的紫斑牡丹演化而成。蘭州牡丹為何如此繁旺?《花鏡》雲:牡丹“性宜涼畏熱,喜燥惡溼”,蘭州地處黃河谷地,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乾燥,陽光充足,最宜牡丹生長。

明清之時,蘭州的“若己有園”牡丹最為有名。清嘉慶年間,著名書畫家、武威翰林張美如主講蘭山書院時,應老師程鶴樵之邀,到若己有園觀賞牡丹,酒後乘興賦詩云:“雕欄幾曲護金鈴,瓔珞真珠列繡屏。霞暈初開乾道紫,露花新沐佛頭青。書傳彩筆春迴夢,歌倚沉香月滿亭。欲品群芳誰第一,漸無才藻續花經。”詩人說,本想為園中名花再寫詩作賦,但因園中牡丹精品眾多,自己已經沒有“才藻”再為它們“續花經”了。

清代時,蘭州金天觀的牡丹又如何?且不說雲峰寺建於唐代,即使從明惠帝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重建後改稱金天觀算起,也歷經了六百多年的風雨,金天觀還有牡丹嗎?晚清舉人周應灃在《金天觀記》中說,清代金天觀不僅還有牡丹,而且十分繁盛:“牡丹芍藥拂檻翻階,富貴豔尤甲金城。”抗日戰爭時期,觀內仍“有牡丹百十本,高逾尋丈,俱紫色層瓣。花時錦球萬朵,天香四布,幾疑沉香亭無以逾比”。到了1941年,張大千遊金天觀對紫斑牡丹極感興趣,立即為它作畫,此畫現藏於臺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