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月能生产6万双手套!许昌这个厂里用的有“占地工”

这里曾生产出许昌第一件皮衣,时髦的裘衣、手套、裘帽等商品远销海外。

4月17日,位于文峰路西侧的市魏都皮毛厂院内,多家门店的员工正在忙碌。该厂党支部书记李喜荣说,自2007年停产后至今,厂里主要依靠租赁厂房创收。

市魏都皮毛厂是如何发展而来的?该厂保存的一份档案显示,1966年2月13日,许昌市手工业管理局下发通知,将缝纫一社、二社、三社在业务范围上进行划分。缝纫一社和三社合并为许昌市服装社,缝纫二社改建为许昌市机绣制帽合作社(后更名为许昌市机绣制帽厂)。

1970年,许昌市机绣制帽厂由小十字街(现在的安怀街与东大街交会处)迁至文峰路。

1973年,许昌市机绣制帽厂原有场地和厂房不能适应生产需要,征用市郊公社东关大队第四生产队耕地1.34亩,新建220平方米修理车间。

1975年1月10日,许昌市机绣制帽厂拆分为许昌市制帽厂、许昌市机绣童装厂、许昌市皮毛工艺厂,分拆后仍属于集体经济。


1个月能生产6万双手套!许昌这个厂里用的有“占地工”


1个月能生产6万双手套!许昌这个厂里用的有“占地工”


1个月能生产6万双手套!许昌这个厂里用的有“占地工”


1个月能生产6万双手套!许昌这个厂里用的有“占地工”


1个月能生产6万双手套!许昌这个厂里用的有“占地工”


1个月能生产6万双手套!许昌这个厂里用的有“占地工”


1个月能生产6万双手套!许昌这个厂里用的有“占地工”


从征地协议里读懂什么是“占地工”

1975年7月,市皮毛工艺厂计划新建晾皮厂、围墙,再次征用市郊公社东关大队第四生产队耕地4.95亩。

我们从保存的相关协议中可以读懂什么是“占地工”。一份1975年7月10日签订的《关于基建占地有关事项的协议书》显示,为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工业生产,市郊公社东关大队同意,按照国家批准数另拨给可耕地4.95亩与市皮毛工艺厂建设生产厂房。

按照协议,东关大队需迅速办理交易土地和其他手续,尽可能快地使建设项目施工建设。为解决东关大队人多地少的困难,市皮毛工艺厂同意接收该大队20名人员进厂,接收人员年龄为18岁至25岁,男女各半。协议同时约定,在没有正式办理招工转正手续前,20名人员以“占地工”对待,男工日工资1.4元,女工日工资1.25元,可享受同工种的劳动保护用品,如有病可以在厂医疗室治疗。

1个月能生产6万双手套

1975年12月的一份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分析报告显示,市皮毛工艺厂的职工当月拿下了6万双手套的任务。“工人工作激情高,上班不计时间,下班不论点;下班拉铃铃不灵,晚上干到10点多……”

1975年8月的一份生产报告显示,当年,上级部门给市皮毛工艺厂下达的生产任务是完成生产总值30万元。该厂在原材料紧缺的情况下,克服困难,组织生产,上半年完成生产总值55万元。下半年,该厂进行减员,由原来的130多人减少到80多人,根据市委“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增产节约、大援灾区”的精神,全年完成生产总值65万元,比计划的30万元超产35万元。

查阅资料发现,报告中提到的“灾区”是指1975年8月初,我省泌阳县境内汝河上游的板桥水库发生决堤事件,导致遂平县城一片汪洋,驻马店地区96%的面积受灾。


1个月能生产6万双手套!许昌这个厂里用的有“占地工”


投产的文件包、人造革皮夹克很受欢迎

李喜荣说,市皮毛工艺厂以生产皮革为主,制作的裘帽等商品多通过外贸出口。工人将收购的羊皮进行浸泡、揭里、洗晒、“打皮”,使皮革由硬变软,然后进行染色、晾晒、修剪、烫毛,使皮毛变得柔软、顺滑。

1979年11月,市皮毛工艺厂更名为市皮毛皮件厂。一份更名请示报告透露了更名的原因。文中显示,随着形势的发展,市皮毛工艺厂是单一的皮毛生产企业,因原料无来源,产品滞销,季节性又强,仅1至7月份就亏损51000元。经过学习,该厂开展多种经营,增加了花色;几个月来,尝试进行皮件生产,投产的文件包、各种提包和人造革皮夹克等10多种产品,很受顾客欢迎。“为了扭亏增盈,请示将市皮毛工艺厂更名为市皮毛皮件厂。”

2007年,随着生产、销路的锐减及环保的要求,市皮毛皮件厂停产,又更名为市魏都皮毛厂。目前,该厂主要以租赁厂房创收。在老厂院改造中,该厂院的环境等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郝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