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男生面对霸凌,一人打趴八个:“不好惹”才是孩子的立身之本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初中生被一群学生围攻,这个男孩一点也不怂,挽起裤腿甩起胳膊就要和一群学生对打。对面的七八个学生被这个男孩的气势吓到了,竟还有些退缩。

初中男生面对霸凌,一人打趴八个:“不好惹”才是孩子的立身之本

结果,这个男孩儿挥拳踢腿,竟把冲过来的男生都打趴下了。

初中男生面对霸凌,一人打趴八个:“不好惹”才是孩子的立身之本

提到校园霸凌,大多数家长的反应不是揪心,而是漠然,觉得这种事情离自己孩子很遥远。因为校园霸凌,大家总会觉得是发生在那些爱打架的孩子身上,自己的孩子要么听话乖巧,要么好学上进,怎么可能会遇到这种事?

事实上,校园霸凌绝对不只是发生在爱打架的孩子身上,那些优秀听话的孩子甚至同样会遇到。电影《少年的你》就反映了这样的问题,勤奋好学的优等生陈念,因为给跳楼的女孩盖上校服,引发了校园施暴者的不满,变成了她们攻击的对象。

初中男生面对霸凌,一人打趴八个:“不好惹”才是孩子的立身之本

陈念的凳子上被撒上血,下楼梯被故意绊倒,体育课被用排球砸,就算陈念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师、警察,也只能换来一时的宁静。她遭受到更加暴力的攻击:下学路上被疯狂殴打、被拍裸照……

校园霸凌事件真的没有那么简单,也不是警告处分进看守所那么简单,而是充满了复杂,施暴者会无所不用其极,在各个方面攻击受害者的身心,一旦被告发还会变本加厉。

初中男生面对霸凌,一人打趴八个:“不好惹”才是孩子的立身之本

电影中有一个情节看得人毛骨悚然:被陈念告发的3个女生背了处分,无法上学,她们联合起来要整垮陈念,于是在下学路上围堵她,一个女生拿着一筐小白鼠,一个女生拿着小刀,还有一个女生冲上来就要动手,好在陈念逃跑才躲过一劫。

到底怎样才能遏制校园霸凌事件,除了立法以及进行相关教育之外,更重要的是从小培养孩子“不好惹”的本事。

初中男生面对霸凌,一人打趴八个:“不好惹”才是孩子的立身之本

告诉孩子:不惹事儿,也绝不怕事

在校园霸凌面前,得有前面那个男生这股不怂不认输的劲儿才行。学生时代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但难免会遇上不以学业为主,成天想着怎么欺负人的同学,面对这样的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才是最好的办法。

然而《少年的你》当中陈念就是因为原先的不理会和逃避,让施暴者觉得有机可乘,因而渐渐放肆起来。在心理学上,有第一印象之称,也就是对一个人最先的认知和判定,对那些爱欺负别人的人,一旦锁定他们寻找的对象,便总会在其身上使坏。

因此,要让对方知道自己不好惹,不怕事,让孩子有:“尽管放马过来,看看谁能笑到最后”的勇气。不要害怕告诉家长和警察,更不要消极应对,独自消化,要相信大人的力量。

孩子被打后,家长的反应太重要

初中男生面对霸凌,一人打趴八个:“不好惹”才是孩子的立身之本

孩子小的时候被打,到底该不该打回去?这个问题一直是大家讨论的问题,有人觉得肯定不能立刻打,要教会孩子沟通,不能戾气太重吃不了亏;有人觉得肯定要打回去,在外不能示弱,更不能让对方觉得自己好欺负。

其实,比起打还是不打,家长的反应和态度更重要。其实很多孩子是有本能反应的,不论是打还是不打,家长要鼓励孩子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干涉。

初中男生面对霸凌,一人打趴八个:“不好惹”才是孩子的立身之本

如果孩子觉得对方不是故意侵犯而是无意为之,可能会选择忍耐,家长此时就没必要多事,一味地说胆小怕事;当孩子因为和对方发生冲突,对方先打出手,自己孩子也不示弱打了起来,事后也不必责备孩子冲动。

尊重孩子的想法,适当地给予引导,告诉孩子不管是打还是不打,都理解并尊重孩子的选择。

可以不合群,但一定要不好惹

《延禧攻略》中的魏璎珞,进宫选秀女,别人都是成群结队,而她目的明确,什么事情都是一个人。因为她在各项表现太过优秀被嫉妒,成了被攻击的对象,被褥上被泼上水,背后被穿小鞋,被诬灭,但都被她一一漂亮反击了。

被褥被人用水壶泼水,她就拿水桶还回去;被人诬告和侍卫搞私情,就假扮怀孕让造谣者受重罚,她的每次反击都能击中对方要害,使对方无力反击。

初中男生面对霸凌,一人打趴八个:“不好惹”才是孩子的立身之本

《少年的你》中被霸凌的陈念和之前死去的女生,她们没有朋友,向来是独来独往,很容易被认为是怪异的反常的,不得不说不爱交友的内向的孩子,确实在霸凌事件中占很大一部分。

没必要让孩子变为讨好型人格,硬着头皮合群、往人堆里凑,但让孩子有几个朋友比没有朋友强太多,练就自己不好惹的本事才是真。

初中男生面对霸凌,一人打趴八个:“不好惹”才是孩子的立身之本

在校园霸凌事件上,很多受害人大多是胆小怕事,面对被霸凌,总想逃避,觉得只要不理会,那些人自然会走开,然而事实是,你越逃离他们越要挑战你的底线。

面对恶犬,你要比他更恶,更凶,你才能吓退它。恶人都是欺软怕硬,你越是畏惧,他们就越是欺凌。

日本母亲这样教育孩子:“如果不能避免打架,不许用工具和牙齿,也不许戳眼睛,除此以外你可以狠狠的打,妈妈希望你能打赢。”当遇到欺凌时,只会礼貌谦让的孩子,会成为固定的受气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