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王—張作霖差點餓死,為報這寡婦的”一飯之恩“,他這樣做

縱觀歷史,所有風雲人物的成長,似乎都不是那麼的一帆風順。不同的只是,有的出身豪門權貴,有的草莽出身。人生總得有一點挫折,在這種挫折的逼迫,選擇對了,成就傳奇的一生。選擇錯了,則被歷史淹沒。

就像秦瓊在最窘迫時,曾經賣過馬,上海灘皇帝杜月笙賣過梨一樣。“東北王”張作霖年少時也曾苦難加身。

東北王—張作霖差點餓死,為報這寡婦的”一飯之恩“,他這樣做

說到張作霖,我們會給他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籤。“賭徒”“土匪”“軍閥”,甚至有的人稱他為“賣國賊”。之所以他的人生這麼富有傳奇性,被人所津津樂道,就是因為他多種角色的轉換,鮮明的人物特徵。

1889年,那一年張作霖14歲,自從父親張有財,因為賭博被人殺死之後。張母—王氏根本沒有能力撫養張作霖兄弟三人。遂在別人的介紹之下,決定再往前走一步。嫁給了頗有資產的吳獸醫。

幸運的是,老吳不僅對張作霖的母親很好,而且對三兄弟視如己出。還拿出存款來供張作霖上私塾,可是張作霖哪是學習的料,看見私塾先生便頭疼。於是迷上了評書的他,便開始了頻繁曠課。

東北王—張作霖差點餓死,為報這寡婦的”一飯之恩“,他這樣做

那一天終於東窗事發,繼父吳獸醫,把張作霖叫來訊問。

“你又不是我親爹,管得著我嗎?”情急之下的張作霖,說了這麼一句話。把他們視如己出,花費了許多心血拉扯他們三兄弟的吳獸醫,深深的被這句話刺痛了!

張母也被張作霖的這句話氣的不輕,拉過這個小兒子便“啪啪啪”的打了幾巴掌。

“有了後爹,還會有後娘,這句話說的真不錯,你們兩個合起夥欺負我。好,這個家不容我,那我走遍是!”說完張作霖便哭著衝出了家門。

張母和吳獸醫以為這就是小孩子的氣話,便沒有放在心上。

東北王—張作霖差點餓死,為報這寡婦的”一飯之恩“,他這樣做

離開家門,張作霖正好碰到走貨的行商,於是便搭上了他們的車。行商問他去哪?張作霖漫不經心的說:“隨便去哪,只要離開這個地方。

行商笑了笑,說了句:嘿,這小兔崽子。”便不再管他。

這天貨隊來到了一個叫“高坎”的地方。這裡也是他們的目的地,年少的張作霖,便不得已離開了隊伍,自謀生計。他來不及好好的去觀察這個比自己家鄉大的多的地方,因為他必須先找個活幹,養活自己。

拿出身上僅有的幾個銅板,買了兩個大餅。一頓狼吞虎嚥之後,張作霖踏上了自己的應聘之路。不料稱興而來,敗意而歸。看他是個瘦弱的14歲少年,一些貨站、酒店的老闆,聽說他要找工作,廢話不多說,便把他轟出來。

東北王—張作霖差點餓死,為報這寡婦的”一飯之恩“,他這樣做

日後的“東北王”張作霖,在他14歲這一年,流落了街頭。

不知不覺來到高坎這個地方已經三天了,此時的他飢腸轆轆,步履蹣跚的走在大街上。張作霖只覺得他的世界是晃的,這時的他哪裡還有剛出走時的信心滿滿。心裡悔不該,惹父母生氣,也不該說那些氣話。

可是就這麼窩窩囊囊的回去了,鄰居和朋友該怎麼笑話他?就算是餓死也不能回去。張作霖在心裡對自己這樣說。

轉過了彎,小張作霖突然聞到了一股蔥花的味道。“叮叮噹噹”一陣炒菜的聲音,從面前的這個大宅裡傳出來。

這個味道對於當時的張作霖而言,可謂是致命的誘惑。他的腳步不自覺的朝著這個味道走去。來到這個大宅的門口,院子裡桌子上擺著剛炒好的一盆盆的白菜、豬肉燉粉條、拌豆腐,旁邊還放著高粱面窩頭、棒子麵窩頭和白麵饅頭。

東北王—張作霖差點餓死,為報這寡婦的”一飯之恩“,他這樣做

院子裡有幾十個人,每人手裡有一個大碗,排著隊去盛菜拿飯,然後坐到桌子上大快朵頤。

張作霖想:”管他三七二十一,先吃了再說。於是便插進了隊伍裡,當場的人,倒也沒有注意這個瘦弱的身影。輪到他之後,小張作霖盛了滿滿的一大碗菜,又拿了4個窩頭、兩個饅頭,坐在角落裡的桌子上開始狼吞虎嚥起來。

就這樣,之後的幾天,每到飯點,張作霖必會準時到。

這一天,張作霖與往常一樣正吃的起勁,卻沒有料到院子裡的另一個人,盯上了他。此人是大院的莊戶。面對張作霖這麼一個陌生的面孔,他詢問了在場的許多人,卻沒有一個人認識這個小孩子。

東北王—張作霖差點餓死,為報這寡婦的”一飯之恩“,他這樣做

“嘿,小崽子,你是哪家的人?我怎麼沒有見過你?"莊戶拍了張作霖一下說。

"我不是這兒的人",面對他的質問,張作霖怯怯的說。

"嗨,你小子,幾天前我就看你不對勁,原來你真是吃白食的。你膽子挺肥啊!”說完便開始拳打腳踢。

張作霖自知理虧,也不哭。抱著頭不閃不避,任憑他打。

前院兒的騷亂,引起了本宅主人—老太太孫寡婦的注意。孫寡婦獨身一人,良田無數,家資頗豐,自己一個人也沒法打理。於是便僱了一幫莊戶來幫她。因為莊戶比較多,便在前院統一吃大鍋飯。孫寡婦經常接濟鄰里,在當地有很好的名聲,被人稱為“孫大善人”。

“怎麼回事啊?都圍在這裡幹什麼?”來到前院兒的老太太詢問眾人。

“吆,老太太您也來了,這小子最近天天來咱們這兒吃白食,被我逮到了。

”看到孫寡婦來。莊戶停下拳打腳踢,面帶讒笑的說。

“孩子,你從哪裡來?”孫寡婦沒回莊戶的話,看著被打傷的張作霖說。

“我從海城來,因為和家裡不和,便跑了出來,實在是餓得緊!”

“海城啊,那可不近,是不是來了沒找到工作?以後就大大方方的來吃,什麼時候找到了活計,什麼時候走!就算是吃個一年、兩年,也沒有關係。老太太我還養得起。”

東北王—張作霖差點餓死,為報這寡婦的”一飯之恩“,他這樣做

聽到她如此說,曾經快餓死也沒有掉一滴眼淚的張作霖,實在忍不住。大聲的啜泣起來。

這個世界上怎麼還有這麼好的人?年少的張作霖吃苦受難,父親去世之後,他見過太多的世態炎涼。可是這樣的人,他卻第一次見,感覺這輩子也是最後一次。

有了孫寡婦的幫助,張作霖找到了一份獸醫的工作,此後又當過土匪,接受政府招安,幫助政府剿匪,鎮壓革命黨。一步一步成為了“東北王”。

發跡之後,張作霖對於孫寡婦的恩情念念不忘,他認了孫寡婦為乾孃。時不時的給她送去金銀珠寶,綾羅綢緞。他和孫寡婦之間的故事,在高坎地區也流傳甚廣!

東北王—張作霖差點餓死,為報這寡婦的”一飯之恩“,他這樣做

之所以這樣,與張作霖心中的“義”氣有關。他知道,如果沒有當時孫寡婦的幫助,他很有可能已經餓死街頭,沒有孫寡婦也沒有自己的今天!

後來老太太去世。張作霖因為公務繁忙,實在走不開身。便特地派了特去弔唁乾孃。為老大大修建陵墓,主持一甘喪葬事宜。

“義”字在張作霖心中,有相當重的分量。“鬍子”出身的他,身上有較重的江湖氣,這個“義”字成就了他。也是因為“國家大義"。戎馬一生、極富傳奇性的他,死在了日本人的手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