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守道德,不阿權貴

棲守道德,不阿權貴

棲守道德,不阿權貴

仔細品味道德如吃飯穿衣,真切自然,它是人人所恪守的行為準則之一。在中國歷史中,才人輩出,卻大浪淘沙,說到底,歸於文格人格之高低。真正有骨氣的人,恪守道德,甘於清貧,儘管貧窮潦倒,寂寞一時,終不免受人讚頌。

棲守道德,不阿權貴

西漢著名文學家、哲學家,揚雄世代以農桑為業,家產不過十金,"法無儋石之儲",卻能淡然處之。他口吃不能疾言,卻好學深思,"博覽無所不見",尤好聖哲之書。揚雄不汲汲於富貴,不慼慼於貧賤,"不修廉隅以儌名當世"。

棲守道德,不阿權貴

揚雄四十多歲遊學京師。大司馬車騎將軍王音"奇氣文雅,招為門下吏。後來,揚雄被推薦為待詔,以奏《羽獵賦》合成帝旨意,除為郎,給事黃門,與王莽、劉歆並立。哀帝時,董賢受寵,攀附他的人有的做了二千石的大官。揚雄當時正在草擬《太玄》,泊如自守,不趨炎附勢。有人還嘲笑他,"得遭明盛之世,處不諱之嘲",竟然不能"畫一奇,出一策",以取悅人主,反而著《太玄》,使自己不過侍郎,擢才給事黃門",揚雄聞言,著《解嘲》一文,認為"位極者宗危,自守者身全。"表明自己甘心"知玄知默,守道之極;愛清愛靜,遊神之廷;惟寂惟寞,守德之宅",決不追逐勢利。

棲守道德,不阿權貴

王莽代漢後,劉歆為上公,不少談說之士用符命來稱頌王莽的公德,也因此授官封爵,揚雄不為祿位所動,依舊在天祿閣校書。王莽本以符命自立,即位後,他則要"絕其原以神前事"。可是甄豐的兒子甄尋、劉歆的兒子劉棻卻不明就裡,繼續作符命以獻。於是王莽大怒,誅殺了甄豐父子,將劉棻發配到邊遠地方,受牽連的人,一律收捕,無需奏請。劉棻曾向揚雄學做奇字,揚雄不知道他獻符命之事。案發後,他擔心不能倖免,深受凌辱,最後就從天祿閣上跳下,幸好未摔死。

棲守道德,不阿權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