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泥不染,知巧不用

汙泥不染,知巧不用

經常見到這樣的人遇到有利可圖的事,就削尖腦袋往裡鑽,為的就是貪一點便宜;而在有錢有權有勢的人周圍,天天都有趨炎附勢的人聚集一堂,由於是懷著個貪字有求而來,所以以利益為驅動的組合缺少人間真情,出現"富居深山有遠親,貧在鬧市無人問"的境況,這種世態炎涼是不足為奇的。為了保持人格的高尚不應為個人利益去爭逐。還要看到,智術機巧是從智慧和才幹中鍛鍊而來,假如為了自身利益就去施展權謀術數,反而不如那些不懂得智術機巧憨厚的人顯的高尚。尤其是有機會把握權力,掌握金錢,卻依然保持高潔,不因權力而貪汙,不因金錢而墮落,是非常可貴的。權勢名利是現實生活中必然遇到的,有人格、有原則的人才可能出汙泥而不染;也正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才恥於機巧權謀的運用,而是權勢如浮雲。

汙泥不染,知巧不用

出生於戰國時期的屈原,忠君愛國,因遭小人的讒言陷害被無罪放逐。他憂心如焚,形容憔悴,徘徊於山澤之間。他抬頭質問蒼天,呼喚不絕。

汙泥不染,知巧不用

有一個退隱江湖之人以打漁為生,見而問之:"您不是三閭大夫嗎?怎麼到這裡來了?"屈原回答說:"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因此被流放。"漁夫說:"聰明人要順應時勢,而不固執己見。舉世皆濁,你為什麼不混淆是非,同流合汙?眾人皆醉,你為什麼不喝他們剩下的酒渣,與其一樣昏沉?為什們偏要懷瑾握瑜(瑾、瑜皆美玉,喻美德)?"屈原答道:"我聽說:新沐(洗髮)者必撣掉帽子上的灰塵,新浴(洗身)者必抖掉身上的汙垢,怎能以清白之身遭外物玷汙?我寧願跳身江流,葬身魚腹,又怎可使高潔心志蒙受世俗塵埃?"漁夫聽罷只好微笑搖頭擺槳而去。屈原於是作《懷沙》之賦,抱著石頭自投汨羅江而死。

汙泥不染,知巧不用

屈原深知報國無門,才華被埋沒,但他依然清高傲岸,操守如一,把自己的人格尊嚴和滿腔才情發揮到極致。

汙泥不染,知巧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