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僅是知識內容的傳授,還包括對生命內涵的領悟

教育是頓悟的藝術,就是引導靈魂的眼睛抽身返回自身之內。

教育須有信仰,就是要通過培養不斷地將新的一代人帶入人類優秀文化精神中,讓他們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

教育不僅是知識內容的傳授,還包括生命內涵的領悟、意志行為的規範和靈魂的啟迪。


作為頓悟藝術的教育


所謂頓悟,是與人的理智相關的一個概念。它並不呈現為別人的給予或目所能及之類感官層次。相反,是靈魂的眼睛抽身返回自身之內,內在地透視自己的靈肉,知識也必須隨著整個靈魂圍繞著存在領域轉動。

因此教育就是引導“回頭”即頓悟的藝術。由於教育的這一神聖本源,因此在其藏而不露的力量中一向存在著精神體認的財富,但教育只有經由頓悟才能達到對整個人生的拯救,否則這種財富將失去效用。


教育的本質

真正的教育應先獲得自身的本質。

教育須有信仰,沒有信仰就不成其為教育,而只是教學的技術而已。

教育的目的在於讓自己清楚當下的教育本質和自己的意志,除此之外,是找不到教育的宗旨的。因此我們常聽到的一些教育口號並沒能把握到教育的真正本質,諸如學習一技之長、增強能力、增廣見聞、培養氣質和愛國意識、獨立的能力、表達能力、塑造個性、創造一個共同的文化意識,等等。

如果整個教育本質毫無遮蔽地呈現出來,這就是教育的本然內涵,而教育自然是有其固定形式的。

教育是極其嚴肅的偉大事業,通過培養不斷地將新的一代帶入人類優秀文化精神之中,讓他們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在這種教育中,教師個人的成就幾乎沒有人會注意到,教師不是抱著投機的態度敷衍了事,而是全身心地投人其中,為人的生成——一個穩定而且持續不斷的工作而服務。

教育,不能沒有虔敬之心,否則最多隻是一種勸學的態度。

對終極價值和絕對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質,缺少對“絕對”的熱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人就活得不像人,一切就變得沒有意義。


教育的危機

當教育的本質發生問題,當教育的信仰開始動搖時,人們就會有意識地尋求教育目標何在。

教育的形式化正是始於其本質成為問題之時。教師以種種人為的方法來保持學生對他的敬畏:保留一些東西不教給學生,或者要求樹立個人的權威以及學生的盲從。

在這種情況下:

本來是用訓練有素的方法來處理廣泛的學習資料,現在變成了空洞無聊的盡義務而已;

本來學生的學習目的是求取最佳發展,現在卻變成了虛榮心,只是為了求得他人的看重和考試的成績;

本來是漸漸進入富有內涵的整體,現在變成了僅僅是學習一些可能有用的事物而已;

本來是理想的陶冶,現在卻只是為了通過考試學一些很快就被遺忘的知識。

如果變得日益嚴重的教育本質問題,竟被人們如此地忽略,那麼教育就會變得喪失根本目標而不穩定和支離破碎。

它帶給學生的不再是包羅萬象的整體教育,而是混雜的知識。

目前世界上籠罩著不安,在茫然之餘人們都感覺到,現在的一切完全取決於下一代了。人們都明白教育決定未來的人的存在,教育的衰落就意味著人類未來的衰落。然而教育何時開始衰落呢?當歷史留下來的東西在那些成熟而應負起責任的人心中開始粉碎的時刻,便是教育衰落之時。

現在有人擔心,教育的本質已處於完全失落的危險之中。

那些主張復古的人,把那些他們自己都已經將信將疑的東西,硬塞給學生,要他們完全接受。另外一些人則鄙棄歷史的流傳作用,好像教育只包含那些不分古今的技能教育、實用知識和有關當代世界的探源問題。每個人都知道,誰贏得了年輕人,誰就擁有了未來。

當代教育已出現下列危機徵兆:非常努力於教育工作,卻缺少統一的觀念;每年出版不計其數的文章書籍,教學方法和技巧亦不斷花樣換新。

每一個教師為教育花出的心血是前所未有的多,但是缺乏一個整體,卻給人一種無力之感。

此外,就是教育一再出現的特有現象:放棄本質的教育,卻去從事沒完沒了的教學試驗,做一些不關痛癢的調查分析,把不可言說之事用不真實的話直接表述出來,並不斷地更換內容和方法做種種實驗。如此這般,就好像人類把好不容易爭得的自由,花費在無用的事物上。

自由變成了空洞的自由。一個連自己都不信任的時代去關心的教育,就好似從虛無中能變出什麼東西來。

年輕人的角色是最具特色的。假如教育具有整體精神,那麼年輕人是不成熟的,正因為他們年輕沒有地位,要為將來的職業作準備,所以必須尊重、屈從和信賴成年人。但在教育本質的消遁過程中,他們卻因此而獲得了自身的價值。世界已經失落的東西,期待著從他們身上重新獲得。他們感覺到一切從他們開始,甚至兒童也參與學校的管理事務。這樣看來,彷彿在要求年輕人靠自己的力量去創造那些教師不再擁有的東西。就像國家的債務要靠下一代來償還一樣,浪費了的精神財富,也要靠年輕人重新去掙回來。

在這種假象下,年輕人獲得了不真實的力量,但他們註定要失敗,因為一個人必須一步步地接受嚴格的培養,經過數十年的成長,才能成其為人。


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

所謂教育,不過是人對人的主體間靈肉交流活動(尤其是老一代對年輕一代),包括知識內容的傳授、生命內涵的領悟、意志行為的規範,並通過文化傳遞功能,將文化遺產教給年輕一代,讓他們自由地生成,並啟迪其自由天性。

因此教育的原則,是通過現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導向人的靈魂覺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導向由原初派生出來的東西和平庸的知識(當然,作為教育基礎的能力、語言、記憶內容除外)。

真正的教育絕不容許死記硬背,也從不奢望每個人都成為有真知灼見、深謀遠慮的思想家。教育的過程是讓受教育者在實踐中自我練習、自我學習和成長,而實踐的特性是自由遊戲和不斷嘗試。

這樣,手工課以勞作方式發展學生的靈巧性;體育課則以學生身體素質的鍛鍊,以及身體的健美來表現自我生命。哲理課發展思想和精神的敏銳和透明,培養說話的清晰和簡明、表達的嚴格與簡潔,把握事物的形式、特徵,以及瞭解思想論爭雙方的焦點所在,以及如何運“思”而使問題得以澄清。

通過接觸偉大作品而對人類本真精神內涵進行把握(偉大作品包括:荷馬史詩、聖經、希臘悲劇家的作品、莎士比亞和歌德的作品)。而歷史課的教學則是發展學生對古代文化的虔敬愛戴之心,啟發他們為了人類更高的目標而奮鬥,並形成對現實批判的清醒歷史觀。自然科學課的開設,則是掌握自然科學認識的基本方法論(包括形態學、數學觀和實驗)。

在我看來,全部教育的關鍵在於選擇完美的教育內容和儘可能使學生之“思”不誤入歧路,而是導向事物的本源。

教育活動關注的是:人的潛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並加以實現,以及人的內部靈性與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

總而言之,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集。

通過教育使具有天資的人,自己選擇決定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誰要是把自己單純地侷限於學習和認知上,即使他的學習能力非常強,那他的靈魂也是匱乏而不健全的。如果人要想從感性生活轉入精神生活,那他就必須學習和獲知,但就愛智慧和尋找精神之根而言,所有的學習和知識對他來說卻是次要的。

教育只能是強迫學習這種觀點,常常佔據統治地位,因為人們相信,受教育者當時獲得他並不理解的知識,但終有一天他會理解這些知識,並將它賦予靈性之中,逐漸接近於循跡於知識背後的精義,就如人們初讀路德的宗教小冊子時,並不理解其深意所在,然而久而久之,耳濡目染,心向神牽,不知不覺地轉化為信仰內容。但這種對強迫的盲目信任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說法。

只有導向教育的自我強迫,才會對教育產生效用,而其他所有外在強迫都不具有教育作用,相反,對學生精神害處極大,最終會將學生引向對有用性世俗的追求。

在學習中,只有被靈魂所接受的東西才會成為精神瑰寶,而其他含混晦暗的東西則根本不能進入靈魂中而被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