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出现倒春寒天气易引起蚕茧产量下降,5个预防措施需落到实处

对于很多养殖户来说,是比较喜欢养春蚕的,因为春蚕的蚕茧价格相对高些,而且蚕病出现的概率比夏、秋蚕低,养蚕收益相对较好。不过能否达到理想的状态,还得看养春蚕时是否出现倒春寒,如果当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倒春寒天气,蚕茧的产量和品质都可能出现下滑,养蚕收益也会存在波动。在南方蚕区出现倒春寒时,一夜之间气温的降幅可在10℃以上,往往伴随着阴雨天气,有时持续的时间可达3-5天,少数地区还可能出现降雪,这样的反常情况,对种植户和养殖户都有较大的影响。

如果养春蚕出现倒春寒现象,具体会给养殖户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个人认为容易出现以下四种情况。

养蚕出现倒春寒天气易引起蚕茧产量下降,5个预防措施需落到实处

1、容易使得蚕种孵化不齐

倒春寒现象在南方多个蚕区时有发生,如果是在蚕种孵化阶段遇到了这种现象,而养殖户没有提前做出预判,那么会对蚕种的孵出率有很大影响。正常情况下,蚕种孵化阶段,对蚕房内的温湿度是有较高要求的,温度需控制在28-30℃,相对湿度不能低于80%,当然也不宜高于95%。如果室外气温急剧下降10℃以上,连续3-5天低于15℃,而蚕房内又没有恒温控制系统,那么蚕种的孵化率就会有影响,因气温突然降低,部分蚕种会推迟孵出或者直接无法孵出蚁蚕,也就会出现蚕种孵化不齐的现象。一旦蚕种孵化率低于90%,后期蚕茧的产量会有一定的影响,蚁蚕孵出率达不到80%时,蚕茧的产量可能同比下降20%以上。

2、容易诱发多种蚕病

在1-3龄蚕期,如果出现倒春寒现象,养殖户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那么部分家蚕进食桑叶的情况会明显下降,家蚕不能正常进食时,体质就容易下降,再加上温湿度控制不当,很容易诱发一些蚕病。主要是1-3龄蚕本身蚕体体质偏弱,受外部的影响较为明显,特别是温湿度方面,一旦出现异常后,诱发蚕病的概率就比较大。1-3龄蚕期发病的,能够顺利进入4-5龄蚕期的蚕体会明显减少,而且小蚕期体质偏差的,进入大蚕期后家蚕的抵抗力不会很好,遇到高温高湿天气时,蚕脓病、家蚕微粒子病等现象会更为突出。当然,对蚕茧产量的影响,还得看前期发病情况,发病率在5%以内的,收益下滑的不会很明显,发病率超过20%时,后期收益可能降幅在25%以上。

养蚕出现倒春寒天气易引起蚕茧产量下降,5个预防措施需落到实处

3、熟蚕上蔟不齐,蚕茧产量有一定影响

通常情况下,各地养春蚕的时间差异较大,比如广西地区3月中下旬开始,江西、浙江等地在3月底至4月初开始,如果在5龄蚕后期出现了倒春寒天气,那么熟蚕上蔟会有影响,这里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熟蚕上蔟时间会延长,熟蚕在上蔟期间,蚕房内的温度要在25-26℃,如果温度低于22℃,会暂停上蔟。第二个方面是蔟中保护不到位,易诱发蚕病,不良茧率会明显增加,像双宫茧、薄皮茧等现象增多。第三个方面是养蚕周期会延长,一般来说,养春蚕需要40天左右的时间,受倒春寒天气的影响,就可能需要45-50天,养殖成本会随之增加。

4、桑叶产量可能有所下降,5龄蚕期易缺桑叶

养春蚕时出现倒春寒,不仅对蚕体生长发育有影响,而且还会影响桑叶的供应量。这主要是因为有时还会遇到冻害或者雨雪天气,部分桑树上新发芽的枝条可能冻坏,桑叶的供应量就可能跟不上。由于1-3龄蚕期所需桑叶量较少,真正需求量大的是4-5龄蚕期,桑园受冻害影响后,小蚕期的桑叶是可以满足的,是否缺桑叶往往需要在5龄蚕期才能看出来。一旦5龄蚕期缺桑叶,而且周边其他养殖户也比较缺,那么养殖户就需要做好准备,早点从其他地方弄桑叶,临近上蔟时,可以考虑提前使用蜕皮激素,并适当加大剂量,这样有利于缓解桑叶不足的问题。当然,如果桑叶差的较多,那得另想办法,实在不行要多淘汰弱小蚕。

养蚕出现倒春寒天气易引起蚕茧产量下降,5个预防措施需落到实处

在养春蚕时,倒春寒现象是要重点考虑的地方,对于南方大部分蚕区而言,此阶段还很少会出现30℃以上的高温天气,更多是气温偏低的情况,如果因倒春寒天气而使得蚕茧上蔟时间比往年推迟了15天以上,那么在5龄蚕阶段,养殖户还需要留意是否出现高温天气,无论是低温高湿,还是高温高湿,都会对家蚕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有的养殖户在倒春寒来临时,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导致养蚕收益降幅超过50%,这种现象也是客观存在的。在应对倒春寒现象时,养殖户可以做哪些有效措施呢?个人认为可以落实好以下五点。

一、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必要时对桑园进行烟熏操作

在预防倒春寒时,养殖户要重点注意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外部环境对桑园的影响,比如冰雹、雨雪等异常天气,会使得桑树出现一定的冻害,后期易出现桑叶供应不足。另一个方面就是蚕房内部的温度控制问题,倒春寒天气会出现短时间气温骤降,进而影响蚕体发育。为了应对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养殖户要及时了解天气变化,蚕房内部随时做好增温的准备,如果蚕房内有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那么倒春寒给蚕房内带来的影响就很小。如果天气预报显示有可能出现霜冻或者降雪时,养殖户要提前在桑园周围进行烟熏,这样可以降低桑树被冻坏的概率。

养蚕出现倒春寒天气易引起蚕茧产量下降,5个预防措施需落到实处

2、加强桑园管理,尽量减少倒春寒对桑叶的影响

一直以来,桑园的管理是少不了的,桑叶供应量想要跟上,那就得将桑园管理落实到位,这样桑叶的产量和品质才会明显提升。在春蚕预防倒春寒时,桑园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个是将桑园中的水排干净,保持相对干燥的状态。第二个是将水稻或者小麦秸秆铺在桑树根部附近,这样既有利于减少杂草的出现,又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防止倒春寒将桑树根部冻坏。第三个是如果倒春寒已经形成,待天气恢复正常时,需及时查看桑园中的变化,发现有枝条被冻坏时,要及时进行修剪,因为被冻坏的枝条提供不了优质桑叶,还可能吸收养分,另外,被冻坏的枝条后期容易出现一些病虫害。同时,把桑园清理干净后,要进行追肥操作,第一次追肥量不宜过大,可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

3、合理控制好蚕房内温湿度,使蚕房内温湿度保持相对稳定

只要养殖户开始养蚕了,蚕房内的温湿度就需要重视,蚕种孵化阶段、1-5龄蚕期、熟蚕上蔟期间等都需要将温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蚕房内的温度需要控制在25-28℃,基本上是“前高后低”,蚕种孵化时控制在28℃,1-3龄蚕期逐步下调,调整幅度为0.5-1℃,4-5龄蚕期蚕房内的温度为26℃左右,上蔟期间蚕房内的温度为25℃左右。相对湿度方面,1-3龄蚕期,相对湿度需要控制在75-85%,蚕龄越小,相对湿度就要适当大些,波动幅度在5%左右,大蚕期和上蔟期间,相对湿度为70%左右。倒春寒来临时,无论室外气温如何变化,养殖户都要想办法控制好蚕房内的温湿度,有条件的可使用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规模较小的养殖户,那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养蚕出现倒春寒天气易引起蚕茧产量下降,5个预防措施需落到实处

4、勤消毒、除沙,提高蚕体体质

对于一些弱小蚕来说,当蚕房周围的环境出现变化时,蚕体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影响,桑叶进食量明显减少或者暂停进食,这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后期还容易诱发一些蚕病。如果蚕体体质较强,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强些,这也是养殖户要重视的地方。预防蚕病方面,需要采取多项措施,形成综合管理的方式,当倒春寒来临时,要加强蚕房内的消毒工作,地面、蚕座等消毒一天要3次左右,蚕体的消毒每天至少1次。另外,除沙的次数也需要适当增加,要及时将弱小蚕分开,必要时淘汰弱小蚕。如果快要入眠时出现了倒春寒,入眠前可在蚕座中撒入适量的焦糠,这样既可以让蚕座中保持相对干燥的环境,又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5、适度减少春蚕饲养量,确保桑叶供应充足

如果当地每年都容易出现倒春寒的现象,那么养殖户在预订蚕种时,就要考虑适当减少蚕种的预订量,比如正常情况下2亩桑园可以养3张蚕种的,那么养春蚕时就可以考虑预订2张蚕种。这样操作的目的是防止5龄蚕期桑叶供应不足,很多时候倒春寒天气会影响桑叶的产量,适当减少春蚕饲养量,哪怕真出现了这种天气,5龄蚕也可以有充足的桑叶。如果不适当减少,5龄蚕后期就容易出现桑叶供应不足,其他养殖户又没有多余桑叶时,那么很多蚕将无法顺利上蔟,蚕茧的个头可能偏小,而且产量上会下降。因此,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把握好蚕种的预订量,遵循的原则是宜少不宜多。

养蚕出现倒春寒天气易引起蚕茧产量下降,5个预防措施需落到实处

总之,倒春寒天气有时难以避免,该出现的时候还是会出现,养殖户能做的就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前期尽量做好预防措施,出现倒春寒天气后,再判断桑园的受损情况,后期加强桑园管理,这样桑叶的供应量也有保障,5龄蚕缺桑叶的现象会得到缓解。从蚕茧品质来看,春蚕的蚕茧质量是比较好的,价格也往往比夏、秋蚕高,如果养殖户能把握好几个关键的节点,养蚕收益会有较大的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