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方夏日茶席,輕盈捕捉四時變換

茶傳媒——中國茶領域第一原創媒體

在一方夏日茶席,輕盈捕捉四時變換

端午過後,時節進入深夏。

北半球最冗長、最燥熱、最黏膩的一個季節,就要來了。

於福鼎山居,這裡的夏天常常伴著溼熱的雨季。惱人的不止是擰得出水來的空氣,還有嗡嗡作響的蚊蟲,以及揮之不去的暑熱。

我常在午後的茶席上,燃一枝輕靈的艾草香,驅驅蚊蟲,看著香菸和茶煙一起嫋嫋而升。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這是我最喜歡的描寫夏天的詞,出自北宋詞人周邦彥。

古人的生活,沒有空調冷氣冰激凌,他們真真切切地去感受蒸騰的暑氣,去聽鳥兒在夏天裡的歡唱,去看荷葉上滴溜溜圓滾滾水潤潤的露珠。

他們和大自然,這樣緊密、熱切地相交著。

在一方夏日茶席,輕盈捕捉四時變換

茶道的意義,便是教會我們,從現代生活的機械庸碌中抽身,回到美好的大自然裡,用一顆沉靜如水的心,細細揣摩與感受。

一個喝茶的人,一定也和詞人一樣,會去看沉香、露水這些生活中微小精妙的細節,即使清風、即使飄塵,在茶人的眼裡,也是有生命、會歌會舞的。

因此,茶人十分注重茶道中的種種細節。

從選器、用水,到布席、行茶,一絲不苟。每個小細節的變動與更換,都會使當下這杯茶湯,有所不同。

一到夏天,我便撤下春天裡用慣了的一套白瓷器具,換上冰涼通透的玻璃錘目紋。

用玻璃器泡茶,如手握寒冰。

視覺上的清涼之意,也能使人在燥熱的酷暑中慢慢安定下來。

在一方夏日茶席,輕盈捕捉四時變換

茶席的季節感,應時而動。人的精神與四時變換一同流轉著,在一杯茶裡,達到天人合一。

對人與自然的這種體察,常使我們眷戀、著迷。

夏天的茶席,除了輕盈、溫潤的玻璃器具,還可以添一盆枝葉繁茂的植物。

如菖蒲、文竹,雅緻可喜,綠意勃發。

在一方夏日茶席,輕盈捕捉四時變換

有一句唐詩,叫“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盛夏是植物生長的季節,各種綠色——竹青、石青、黛青,深深淺淺地,會覆蓋夏天的茶山。

陽光耀眼。點點碎金灑進林蔭中,如水波盪漾。整座山林,像喝了一杯醉人的茶湯,清風拂來,光影跟著一起搖曳。

這一盆擺在茶席上的綠色植物,就好像把山林景緻,移置了過來。

幽谷、空山,蟬噪、鳥鳴。

徐徐在席上鋪展開,如一卷青綠山水。

茶人的夏日意趣,可不止於玻璃器和綠植。

折一片芭蕉葉,便堪當壺承和幹泡臺。瑩潤的品茗杯下,片片荷花瓣充當了杯墊的角色。手巧的人還會削幾枝細竹,做成茶撥、茶則,生動極了。

愛茶的人,也必定熱愛生活。

時光在茶裡變得散漫、從容、靜寂,即使布衣蔬食,亦能體會一蔬一飯之美。

在一方夏日茶席,輕盈捕捉四時變換

隨處撿拾的自然萬物,都是茶人的畫筆,細細描繪,為生活添光增彩。

就像《浮生六記》中聰穎的芸娘,在夏月之時,荷花初開。用小紗囊包上一些茶葉,放在花心裡。次日早上,花苞綻放,茶葉也一同取出。烹煮雨水沖泡,香韻尤絕。

在這樣的一杯茶湯裡,彷彿喝到的是西湖六月的風光。

茶香的鮮爽甘沁,與馥郁的荷香交相融會、互為薰染,甜潤了暑熱難耐的夏天。

夏天很長,長到許多美好都在這個季節發生。

生性灑脫的詩人李白,夏日秘居山林,甚至懶得搖動白羽扇,任憑陣陣清風拂面而來:“懶搖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只在夏季收穫的梅子,酸酸甜甜,刺激著味蕾,也俘獲了一眾詩人的心:“窗間梅熟落蒂,牆下筍成出林。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梅子留痠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在一方夏日茶席,輕盈捕捉四時變換

冗長的白晝,午睡成了普遍消遣。夢迴鶯轉,清陰送涼:“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然而再長的季節,也終究是會過去的。

在看似一成不變的四時流轉中,許多變化,都在悄然發生。

詩人陸游就在《幽居初夏》一詩中如此慨嘆:“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在一方夏日茶席,輕盈捕捉四時變換

當下這碗茶湯,眼前這幅夏景,身邊這些故友,都是無常人生裡難得的陪伴。且珍惜、且眷戀,這人與人、人與自然無言的緣分。

——真希望你能來。

我們以一席清茶,消磨這個冗長而又短暫,如此美好、如此燥熱的夏天。

茶傳媒撰稿人:棲遲。

福鼎事茶人、文學愛好者。棲於詩上,在文字中借居;遲行山中,在茶湯裡悠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