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zuo no die,小人的十種作死法

我們今天網絡上有一句話叫做:No zuo no die(不作就不會死)。

從起源上看,這句話的道理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的荀子。

事實上,荀子在《榮辱》中的一個核心觀點,就是:人的榮辱禍福都取決於人的行為和選擇。小人之所以是小人、最終受辱或遭致禍患,其實就是源於他們自身的錯誤選擇和不當作為(“作”)。

對此,他還列舉了小人十種作死法,提醒人們警惕。

(1)怒

在荀子看來,憤怒,來得快,去得也快,卻可能給自己造成損失(“快快而亡者、怒也”)。

就像現在人們經常說的:“衝動是魔鬼”。人在憤怒的情況下,經常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動,事後後悔莫及。

(2)忮(算計)

另外一些人精於算計(被稱為“忮”,音zhì),看起來精明,實際上卻並不周全,最終“算來算去算自己”(“察察而殘者、忮也”)。

就我的理解來看,原因可能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當人們關注於“算計”、“維護或爭取自己的利益”時,他們往往就會“偏傷”(考慮片面),“見其可欲也,則不慮其可惡也者;見其可利也,則不慮其可害也者”。這樣會讓他們受到矇蔽(“蔽”),經常行動起來失誤連連,處處受辱(“是以動則必陷,為則必辱,是偏傷之患也”。)另一方面,事實上,人人都不糊塗,也都會考慮自己的利益,因此,一心工於算計的人也會被人看穿,從而遭遇疏遠、冷落、甚至是報復。

(3)訾(毒舌)

第三種作死法是訾(音zī),也就是 “逞口舌之快”(“毒舌”)、毀謗他人,不積“口德”、不與人“善言”,經常惡語傷人,這樣的人即便閱歷豐富、見多識廣,卻可能遭致嫉恨,在哪兒都不受待見,最終處境困厄(“博而窮者、訾也”)。

(4)口(矯行)

一些人經常與人爭執,事事都想要澄清、辯解,結果卻可能“越抹越黑”(“清之而俞濁者、口也”)。在有些方言中,把這樣的人稱作“矯行”。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事實本身是複雜的,你的站位不同、觀察到的信息有差異,有不同的價值觀,就自然會有不同的解讀,就像“盲人摸象”或者“羅生門”,這就是真實的世界,很難(甚至有時候根本不可能)完全用語言或文字的方式來記錄、表達真實的世界。每個人的經歷都只不過是這個巨大、立體、複雜、微妙的歷史時空中的一個片段而已。在這種情況下,你要想把事實都辯解明白,自然是徒勞的,結果也必然是自取其辱。

(5)交(勢利)

第五種“作”法是交友不當,要麼結交一些狐朋狗友,要麼與人交往是相互利用,這樣,雖然你也供養、款待別人,但是交情卻越來越淡薄(“豢之而俞瘠者、交也”)。當彼此相互利用的價值消失了,或者到了關鍵時刻,還是落得個孤家寡人。

(6)爭

第六種行為是好爭辯,但不是那心平氣和、有理有據有節地辯說,而是經常鬧得不歡而散(“辯而不說者、爭也”)。這樣的話,即便你真的能言善辯,也不受人歡迎。

這種情況看起來和第四種“口”差不多,但“口”的動機是澄清(“清之”),而“爭”的目的是爭辯(“辯”)、要打敗對方、爭奪利益,無理攪三分。

(7)勝(死磕)

第7種“作”法是“勝”。按照荀子的定義:“直立而不見知者、勝也”,意思就是說,雖然立身正直,自身沒有任何不當,也是出於公心、堅守原則,但是,過於剛正不阿、不懂妥協、不知變通,一味“死磕”到底,這樣其實也是不睿智的,有可能不被人理解。

這樣的人用現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稜角”過多、過硬。

原因和上面類似,在我們這個充滿複雜性的世界裡面,很多事情未必是非黑即白的,或者是你對我錯的,有時候也不可能按照理想的方式、或者一條直線來達到自己預期的目標。所以,睿智的方式是,雖然我們要堅守自己的原則,一些底線是不能放棄的,但是,做事的方式、實現目標的具體路線,可能是迂迴的,要懂得適當的妥協。

(8)劌(苛刻)

第8種行為是“劌”。也就是說,廉正守節,對自己和他人要求很嚴格,卻有些“過度”了,過於苛責,已經達到了尖刻傷人的地步,因此不受人尊重(“廉而不見貴者、劌也”)。

的確,廉正守節、嚴格要求自己都是值得稱頌的,荀子也講過:“故君子之度己則以繩,接人則用抴。度己以繩,故足以為天下法則矣;接人用抴,故能寬容,因求以成天下之大事矣。”(《荀子·非相》)君子要想“成天下之大事”,需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但是,凡事都有度,無論對於自己,還是他人,過於刻板、苛責,其實也不符合“禮義之中”。

(9)貪

另外一些人雖然勇猛,但過於貪婪,不顧吃相,多吃多佔,也不令人敬畏(“勇而不見憚者、貪也”)。

荀子在《榮辱》篇中指出:“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一個人勇猛,如果出於“義”而不是“利”,就是值得嘉許的,但是,相反,如果勇的動機是貪圖個人私利,自然就不受人敬重,甚至會因為爭奪而傷殘。

(10)好剸行

最後一種行為是喜歡獨斷專行,這樣即便恪守信用,卻不受人尊敬(“信而不見敬者、好剸行也”)。

這些都是小人的行為,最終會遭致屈辱、禍患,甚至身死傷殘,君子是不這樣作為的。

檢查一下自身,這些行為,你有嗎?


No zuo no die,小人的十種作死法

跟著邱博讀《荀子》,邱昭良,2020

#歷史有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