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之旅《悉尼篇(二)》

悉尼接下來的二日遊更是給人以意外的驚喜和心跳的加快!


澳大利亞之旅《悉尼篇(二)》

在聖瑪麗大教堂前的留影

雖然我不信教,但來到這裡,心靈還是被強烈震撼!原來,虔誠和信仰,竟然如此美好!聖瑪麗大教堂是悉尼天主教社區的精神家園,是澳大利亞規模最大、最古老的宗教建築。它始建於1821年,而天主教神父正式來到澳大利亞是在1820年,因此聖瑪麗大教堂又被稱為澳大利亞天主教堂之母,1865年修建中的大教堂毀於大火。重建工程於1865年開始,耗時60多年,於1928年完成,氣勢雄偉恢宏且不失華麗。1998年至2000年加修的教堂尖塔,更是給人以“刺破青天鍔未殘”之感。進入教堂,不少信徒正在靜悄悄做禱告。也許是崇敬、讚美、感恩;也許是傾訴、懺悔、祈求;也許是在為親人或他人在祈禱!我被這莊嚴肅穆的氣氛強烈感染。因嚴禁拍照,故剋制而未留影。


澳大利亞之旅《悉尼篇(二)》


澳大利亞之旅《悉尼篇(二)》

海德公園音樂藝人攤邊的留影


沒有大門和圍牆的悉尼海德公園,位於聖瑪麗大教堂的大街正對面。初建於1810年,這裡有大片潔淨的草坪,百年以上的參天大樹。公園的中心是一個設計獨特的噴水池。由一組青銅雕塑組成,中間高處的是一位手拿古琴的少年,後面有扇型的噴水,水池裡還有幾組銅雕。因時間有限,只是在街頭音樂藝人的攤邊留下一影就匆匆離去。


澳大利亞之旅《悉尼篇(二)》

澳大利亞之旅《悉尼篇(二)》


澳大利亞之旅《悉尼篇(二)》


澳大利亞之旅《悉尼篇(二)》


澳大利亞之旅《悉尼篇(二)》


澳大利亞之旅《悉尼篇(二)》


創建於1945年的悉尼漁人碼頭,是南半球最大的海產品市場,設有各具特色的海鮮餐廳,中西日式海鮮美食應有盡有。酒吧、餐館和美味的熟食店比比皆是,是旅遊悉尼的必來之地。市場裡各種紅、黑、白的魚、蝦、蟹, 大大小小,奇型怪樣, 龍蝦、鮑魚、生蠔、皇帝蟹應有盡有。我們慕名到達漁人碼頭已是中午12時,只見人聲鼎沸,熱鬧非凡。各式海鮮產品映入眼簾,蝦兵蟹將五彩繽紛,魚王貝珠琳琅滿目。鮑魚、金槍魚、三文魚、大龍蝦、澳龍、帝皇蟹,還有很多我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海洋生物。


澳大利亞之旅《悉尼篇(二)》


中餐是遊客自理。我和趙雲鶴兩人找好座位,點了菜餚,吃著海鮮、品著美酒,別有一番情調。儘管數量不多,但價格不菲,摺合人民幣近400元,還算弄了個酒足飯飽。

澳大利亞之旅《悉尼篇(二)》

哇塞:吃過午餐,接著遊覽悉尼歌劇院,心跳加劇的時刻終於來到!

悉尼歌劇院是澳大利亞的地標建築,也是20世紀最具特色的建築之一。由丹麥建築師約恩·烏松設計,1973年建成,一舉轟動了世界。這座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建築,200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是悉尼藝術文化的殿堂,但她更是悉尼永恆不朽的靈魂。無數個日日夜夜裡,它都彷彿一尊偉岸的守護神般屹立著,靜默地守望著這座夢幻的城市。


澳大利亞之旅《悉尼篇(二)》


澳大利亞之旅《悉尼篇(二)》

澳大利亞之旅《悉尼篇(二)》

澳大利亞之旅《悉尼篇(二)》

有幸在悉尼歌劇院音樂大廳內的留影

有這樣一段描寫悉尼歌劇院的句子很值得欣賞:“這座非凡的建築,它並非可以刷新遼遠天際線的存在,但無論晝夜晨昏,它都與其周邊的海陸風光相映成趣;不論步行航海,它都隨時為人們展示與眾不同的迷人風情。不可否認,它在無數混沌的時光裡,留下了它最珍貴的傳承,讓不計其數的異鄉人、流浪者以及夢想家們尋得了不安靈魂的寄託與歸宿,在迷惘歲月中找到了真我。”

澳大利亞之旅《悉尼篇(二)》

一向愛好音樂和文藝的摯友趙雲鶴與我,自然對悉尼歌劇院情有獨鍾,遊覽歌劇院是我倆的夢寐以求,曾共同嚮往了幾十年,也是我們這次澳新之旅的主打。今天終於如願以償,雙雙站在了這座人類藝術殿堂的臺階前。聽導遊講完歌劇院歷史背後的故事,激動不已,感概無限…… 歌劇院是由兩個主廳、多個小型劇院、影院、餐廳組成的綜合性藝術中心。我用心從多角度、寬視野,全方位欣賞了歌劇院的美景。無論從植物園遠眺,還是走近細細觀賞,或是乘船海上環視,悉尼歌劇院都處處展現出迷人的身姿和風采,美輪美奐。如貝殼,又如剝開的橘片(建築師設計時的靈感),更如含苞吐蕊的蓮花。似帆船,正昂首起航,更似成熟的少女,亭亭玉立,風姿搖曳。凝脂如玉,如夢似幻……


欣賞歌劇院內景,參觀歌劇院音樂大廳屬自費項目,而且每天僅限對外接待遊客400人,票價不菲,每人110澳幣,相當於人民幣約500多元。我們毫不吝嗇,破費進入一睹芳容,留下“倩影”。逢巧的是恰好當天晚上是郎郎在悉尼的專場鋼琴音樂演奏會,可惜我們沒有這個眼福,也許,遺憾正是一種殘缺的美!


特別令人開心和值得留念的是, 多才多藝的趙雲鶴在悉尼歌劇院外現場口琴吹奏了《友誼地久天長》和《我心永恆》兩首世界名曲,當即發國內微信朋友圈分享,獲點贊喝彩聲一片!


澳大利亞之旅《悉尼篇(二)》


澳大利亞之旅《悉尼篇(二)》


澳大利亞之旅《悉尼篇(二)》

與摯友趙雲鶴在悉尼百老匯商業區街頭休憩時的留影

緊接著遊覽悉尼最古老的百老匯商業區。作為我這個對商情有獨鍾的老商業而言,更是機會難得。商業區不論是現代的繁華,還是悠久的歷史,都如北京的王府井一樣,值得一遊 。大街兩側,既有熱鬧繁華的免稅商店、辦公樓、咖啡店、美食中心、影院、還有綠蔭如蓋、綠草如畫、鷗鳥閒庭信步的公園,更有靜謐肅穆的教堂和學術氣氛濃厚的高等學府。既可欣賞到古樸莊嚴、氣勢恢宏的歐洲哥特式古代城堡,也可見到令人歎為觀止的、融合高端科技與園林藝術於一體的現代建築。琳琅滿目,多姿多彩,給人帶來不一樣的全方位體驗。

恰好這天逢週末,街頭和商場顧客熙熙攘攘,絡繹不絕。導遊告訴我們,澳大利亞實行的是“週薪制”,工資是每週四發。因此,澳大利亞的餐館、酒吧、超市每週四、五生意特別旺。由於國家社會保障制度好,人們不必為明天擔憂,心態平和,知足常樂,對酒當歌,自然形成超前消費的意識和習慣。消費需求旺盛導致澳大利亞服務業相當發達,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服務業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78%。這對中國加快發展服務業,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無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和借鑑!


澳大利亞之旅《悉尼篇(二)》


澳大利亞之旅《悉尼篇(二)》

夜幕降臨,我們興致勃勃依次排隊登上豪華遊船,環遊了“悉尼情人港”這個景色絕佳的天然海港,並盡情享用了船上美味可口,品種豐富的西餐。下游輪時,看著川流不息的遊人,我心裡暗想,如果真是情人共在此遊 ,一定會更充滿激情……


澳大利亞之旅《悉尼篇(二)》


澳大利亞之旅《悉尼篇(二)》


世界上的橋我曾見過千百座。唯獨悉尼海港大橋的異特讓我驚歎不已。這座早期的悉尼代表建築,像一道橫貫海灣的長虹,巍峨俊秀,氣勢磅礴,與悉尼歌劇院隔海相望,交相輝映,同樣成為悉尼的象徵。建橋背後的故事動人至深。大橋從“懷胎”到“出世”,前後竟花了100多年。整個大橋並不長,1149米,從海面到橋頂高達134米,在上世紀30年代的條件下,能在大海上凌空架橋,實為罕見。萬噸巨輪可從橋下通過。橋面寬49米,8條汽車道,中間鋪設有雙軌鐵路。大橋的最大特點是拱架,其跨度為503米,而且是單孔拱形,世界上少有。兩個橋墩上各建有一座橋塔,全部使用花崗岩石建造。大橋的南端橋頭堡有觀景臺。晚上,我們來到橋下,乘坐電梯,登上橋面,步行走完了全橋。那種在橋上一邊悠閒漫步,一邊聽導遊津津有味地講解,一邊俯瞰欣賞悉尼歌劇院和港灣美麗夜景,其感覺真是妙不可語。

悉尼的三天遊瞬間而去。根據遊程,明天就要赴新西蘭遊,然後再轉澳大利亞墨爾本等城市遊。對悉尼那種依依不捨的特殊情感不言而喻,可想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