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刷爆5張信用卡,竟心甘情願......

最近,孩子們開學了,忙碌了一個暑假的家長算了算暑假開銷的賬目。網上一位家長竟然刷爆了5張信用卡。想想我們小時候,暑假就是爬樹,游泳,抓蜻蜓,抓知了,抓蝴蝶,追連續劇,農村的孩子甚至還要幫家裡下地乾點活兒。但現在的孩子,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一個個小小年紀就走上了“上班”之路,英語班、數學班、美術班、古箏班……孩子們喊累,家長更是叫苦不迭:一個暑假,平時的低功率存錢機就成了高功率碎鈔機,那到底錢花哪去了......

依據調查顯示,90%的家長在孩子的旅遊和學科、藝術培訓上進行了消費。在這個龐大的消費群中,小學生家長佔84%,其次是佔12%的初中生家長顯示,總之中國式暑假,人均開銷破2W.......

暑假刷爆5張信用卡,竟心甘情願......

我為什麼這麼說?因我們上週,找一位關係要好的老師朋友,隨機在西安小學家長群中發放了關於暑假消費的調查問卷,共收回了100份有效問卷,參與調查的家長有300位。其中在消費金額中,48%的家長進行了5000-10000元消費。而40%的家長消費了10000元以上。數據反饋統計如下:

暑假刷爆5張信用卡,竟心甘情願......


短時間內普通家庭能拿出這麼多錢,我很震驚,最終統計完畢原來是刷爆信用卡。家長們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掏空錢包”在所不惜。其中有位陳先生勤儉節約,在食堂吃飯,不願意多花錢。但對女兒他報了游泳、書法、古箏、繪畫和英語,一下子2W多就出去了。為了讓女兒接受“特長教育”,一位夏媽媽刷爆信用卡的事情也屢見不鮮。

暑假刷爆5張信用卡,竟心甘情願......


也許很多人不瞭解為孩子刷卡的行為。如果你一直往下看,或許你能理解。在當今社會,人們不再是靠存錢發財了。長期以來,錢是賺來的,而不是存起來的。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對孩子的生活有多大影響?您來看一個現成的例子。

我有個安徽大學同學依依,她性情很好。看起來像一個富裕家庭的小姐,但她從小就不富有,父母只是普通的農民。但家裡人信奉“高教養”,從小精心培養,養成了她現在的氣質。

20世紀初,當她的母親,看到她對舞蹈的濃厚興趣時,她毅然花掉了很大積蓄,給她報了高級金牌舞蹈班。正因為如此,她媽媽也和爸爸大吵了一架。她媽媽總是說,“你知道什麼?孩子真的很喜歡跳舞。我不在乎花錢買我孩子喜歡的東西。”

就這樣,她在媽媽的支持下堅持跳舞。現在,依依已是一家舞蹈瑜伽館的負責人,曾多次在一線城市表演獲獎。這一成就完全是她母親取得的,她願意為孩子的學習買單。

總而言之,我們經常看到許多年輕人也用信用卡“投資”,通過為自己購買好的設備和為自己報培訓班來學習新技能。但是,老司機覺得刷信用卡還是用在實處,千萬不要拆東牆補西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