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摹本這麼多,為何馮承素的這麼受歡迎?原因在這

重溫經典,王羲之行書《蘭亭序》欣賞,馮承素摹本,《蘭亭序》摹本這麼多,為何馮承素的這麼受歡迎?原因在這。

《蘭亭序》摹本這麼多,為何馮承素的這麼受歡迎?原因在這

王羲之《蘭亭序》書寫於永和九年,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公元353年,這一年的春天,王羲之和朋友在紹興蘭亭這個地方聚會,期間飲酒賦詩,王羲之和朋友們將會上寫的詩歌編輯在一起,形成了一本詩集《蘭亭集》,大家一致推舉王羲之給詩集寫一篇序文,於是趁著酒勁,王羲之一口氣寫下了這幅千古名篇《蘭亭集序》。

《蘭亭序》摹本這麼多,為何馮承素的這麼受歡迎?原因在這

《蘭亭序》這篇文章我們中學的時候都學習過,這是一篇文、書俱佳的作品,“酒”也給這幅作品帶來了靈氣,出現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達到了“人書合一”的境界,據說王羲之第二天想要重新謄寫一遍,卻怎麼也寫不出這種感覺了。

《蘭亭序》摹本這麼多,為何馮承素的這麼受歡迎?原因在這

雖然這幅作品上面有很多的塗抹,但依然阻擋不了他被歷代書法家奉為經典,別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是行書這種書體成熟的標誌,甚至稱為書法的“代言人”。

《蘭亭序》摹本這麼多,為何馮承素的這麼受歡迎?原因在這

據說王羲之《蘭亭序》被唐太宗李世民帶進了自己的陵墓,也有人說不是,反正唐代以後便從江湖上消失了,我們今天重溫經典,學習王羲之行書《蘭亭序》,不得不提唐代書法家馮承素,他的《蘭亭序》摹本,被稱為最像王羲之《蘭亭序》的《蘭亭序》。

《蘭亭序》摹本這麼多,為何馮承素的這麼受歡迎?原因在這


馮承素的這個摹本,採用的雙鉤填墨法,就是先用一張半透明的紙覆蓋在原作上,然後用很細的勾線筆把字的外輪廓畫出來,然後再往輪廓裡填寫墨汁,這個方法就相當於今天的複印技術,肯定可以和原作很像,但馮承素的摹本還要更特別。

《蘭亭序》摹本這麼多,為何馮承素的這麼受歡迎?原因在這


很多時候,這樣的事情都是由工匠做的,能夠把作品的形狀摹寫像,馮承素的特別之處在於,他既是一名具有工匠精神的專業“勾摹師”,又是一名大書法家,對王羲之書法有著深入的瞭解,稱得上是心追手摹,才把《蘭亭序》摹寫得這麼惟妙惟肖。《蘭亭序》摹本這麼多,包括褚遂良摹本、虞世南摹本等等,為何馮承素的這麼受歡迎?原因就在這。

《蘭亭序》摹本這麼多,為何馮承素的這麼受歡迎?原因在這

所以,作為一個書法初學者,如果想要了解和學習王羲之行書《蘭亭序》,最好還是從馮承素摹本開始,形神必備,學書必臨。


反過來說,摹寫王羲之《蘭亭序》是皇帝親自定的項目,不做到最好也不行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