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姨母帖》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姨母帖》

行楷,硬黃紙本

縱26.3釐米,橫53.8釐米

遼寧博物館藏

釋文:“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頓首頓首。頃遘姨母哀,哀痛摧剝,情不自勝,奈何奈何。因反慘塞,不次。王羲之頓首頓首。”帖前引有跋,“臣十代再從伯祖晉右車將軍羲之書”,是王羲之後裔唐武則天時期王方慶所附。

《姨母帖》原跡已無,現存的是唐代的墨跡鉤填摹本,行草書尺牘帖。

這篇書法雖為行書,但間雜隸書,是隸行轉向真行的代表書法。古樸凝重,自然隨意,是王羲之的名帖,也是中國書法的經典之作。

此帖本無名引,是唐時重新摹本時所加《姨母帖》,因內容是哀悼其姨母逝世的文字。

王羲之的母親姓衛,衛氏的姐姐就是王羲之曾師從書法的晉代著名書法家衛夫人,《姨母帖》中所哀悼的姨母也就指衛夫人。

此帖鉤填技術極其精妙,可謂“下真跡一等。” 董其昌曾稱此帖“奕奕生動,並其用墨之意一一備具,王氏家風漏洩殆盡”。


《初月帖》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初月帖》

草書,是《萬歲通天帖》中的第二帖

遼寧博物館藏

王羲之父名“正”,為避父諱,“正月”書為“初月”。

釋文:初月十二日山陰羲之報:近欲遣此書,停行無人,不辦。遣信昨至此。旦得去月十六日書,雖遠為慰。過囑,卿佳不?吾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憂悴。力不具。羲之報。

此帖是王羲之留存至今最好的書帖之一。和王羲之其他草書比較,具有古意,可能是較早的作品。

此帖用筆、結字和章法都有很多特點。如其中倒數第二行之“道憂懷”,末行之“報”字,一點一畫均非直過,而是具有豐富的變化。如“憂”字的首筆和末筆,“懷”字的左側豎畫,“報”字的最後一筆,筆畫或短或長,或藏鋒或露鋒,都呈曲勢,非一帶而過,中間充滿了微妙的變化。翁方綱所謂“中過”,包世臣所謂“善用曲”,“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斷不可企及者,則在畫之中截”等等,於此帖皆可領略一二。用筆以中鋒為主,有些字如“山”字、“報”字使用側鋒也十分明顯。結字大小不一,或長或短,或平正或倚斜,皆隨字形和性情而定,行字不求垂直勻稱,行距不求密疏劃一,這就決定了此帖的錯落跌宕、變幻莫測的整個面貌。這種情況同當時人們追求自然瀟灑的社會風氣有關。唐代以後追求精整規範,這樣的字就很難出現了。


《上虞帖》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上虞帖》

唐摹王羲之草書硬黃本

高23.5釐米,橫26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釋文:得書知問。吾夜來腹痛,不堪見卿,甚恨!想行復來。修齡來經日,今在上虞,月末當去。重熙旦便西,與別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審時意云何,甚令人耿耿。

此卷為北宋內府舊藏,至今尚何存原裝,帖前有宋徽宗趙佶金書籤題《晉王羲之上虞帖》,卷有南唐內府“集賢院御書印”、“內合同印” 以及宋內府朱文雙龍圓印、“政和”、“宣和”、“御書”葫蘆印、“內府圖書之印”等。明代曾藏晉王府,後由韓逢禧、梁清標、商載、程定夷遞藏。明代詹景鳳《東圖玄覽》、清代安儀周《墨緣匯觀》有著錄。原跡現藏上海博物館。有影印本行世。


《寒切帖》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寒切帖》又名“廿七帖”、“謝司馬帖”

縱25.6釐米,橫21.5釐米

現藏天津博物館

釋文:十一月廿七日羲之報:得十四、十八日書,知問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憂老久懸情。吞食甚少,劣劣!力因謝司馬書,不一一。羲之報。

此帖宋代曾入紹興內府,明代流入民間,曾為王時敏等遞藏。

文中“謝司馬”應為謝安。謝安為王羲之至友。謝安於昇平四年(公元360年)出山為桓溫西司馬,時41歲。王羲之此信應寫於此年,次年,即昇平五年逝世。因此,此書應是其末年書。評者都認為,王羲之書法到末年,才達到極致,於此帖可以臨略其末年書法妙處。

此帖書體遒勁妍潤,沉著流動,寫時好像毫不費力,體現王羲之晚年書法高度成熟,水到渠成,極致妙處。正如唐人孫過庭說:“是以右軍之書,末年多妙,當緣思慮通審,志氣平和,不激不勵,而風規自遠。”所以能夠“不激不勵,而風規自遠”。


《快雪時晴帖》

《快雪時晴帖》是一封書札,內容是:“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大意就是“王羲之拜上:快雪過後天氣放晴,佳妙。想必你可安好。事情沒有結果,心裡鬱結,不詳說。王羲之拜上,山陰張侯啟。”

漢字書法向來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我想,我們可以從書聖的筆墨中,一覽書法的絕美之處。

“羲之頓首”四字,行草體,宛若游龍,筆墨流暢優雅。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快雪時晴”四字,字體結構嚴謹細密,筆墨雍容古雅,圓渾妍媚,即使是由行草忽然轉向行楷,也未見筆畫雜亂無規章。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佳,想安善”,又略帶有行草風格,過渡緩慢,看來書聖當時心情卻是不錯,下筆這般自由恣意肆意。其中“善”字,下筆處流暢,收筆處也剛剛好,就像你倒了滿滿一杯水,卻不會輕易溢出來的感覺。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未果為結,力不次”。“果”字與“為”字,行雲流水,不見拖沓,尤其“為”字,宛若盤龍,蓄力在內。“力”字雖然只有寥寥幾筆,卻稜角分明,有巍巍山嶽之勢。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王羲之頓首“。行草體。”之“字又變換了另一種字形,王羲之的“之”字,雖簡單,卻百看不厭。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山陰張侯”行楷結尾。“陰”字左低右高,但卻沒有影響整體平衡的感覺,疏密得當,勻稱有致。

這件書蹟上有“君倩”題名,米芾認為是梁秀,但史書未見其人,不詳其生平,近人考為唐高祖駙馬薛君倩。

此帖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形成特有的節奏韻律。筆法圓勁古雅,無一筆掉以輕心,無一字不表現出意致的悠閒逸豫。即使偶爾重心忽左忽右,全局依然勻整安穩,不失平衡的美感。

觀該帖,似乎可以看到王羲之當時氣定神閒、不疾不徐的神態。難怪,被歷代視為珍稀,趙孟頫、劉賡、護都沓兒、劉承禧、王稚登、文震亨、吳廷、梁詩正等人的跋語中都表示驚羨和讚歎。

《七月帖》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七月帖》又稱《秋月帖》,與《都下帖》裝為一卷

摹本, 麻紙本,草書

縱 27.7 釐米,橫25.8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七月一日羲之白:忽然秋月,但有感嘆。信反,得去月七日書,知足下故羸疾問。觸暑遠涉,憂卿不可言。吾故羸乏,力不具。王羲之白。

曾為金章宗、項元汴等藏。


《都下帖》

王羲之草書《都下帖》又稱《桓公當陽帖》,麻紙摹本,與《秋月帖》合裝為一卷(七月都下帖)。縱27.7釐米。5行,45字。永和十二年(356)書。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都下帖》又稱《桓公當陽帖》

摹本,麻紙本,草書

縱27.7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得都下九日書。見桓公當陽去月九日書。久當至洛,但運遲可憂耳。蔡公遂委篤,又加廗下,日數十行,深可憂慮。得仁(祖廿六日問,疾更危篤,深可憂!當今人物眇然,而艱疾若此,令人短氣。)

永和十二年(356)書。與《右軍書記》相校,此帖“仁”字下裁去27字。


《平安帖》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平安帖》此帖亦稱《修載帖》,與《何如帖》、《奉橘帖》共一紙,橫46.8釐米

摹本,硬黃紙本,行書

縱24.7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此粗平安。修載來十餘日。諸人近集,存想明日當復悉來。無由同,增慨。

為項元汴、笪重光、清內府等藏。帖中修載為王羲之的從兄弟王耆。


《何如帖》

全 帖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何如帖

釋文:羲之白:不審、尊體比復何如?遲復奉告。羲之中冷無賴,尋復白。羲之白。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何如帖》全圖《何如帖》此帖又名《不審尊體帖》

摹本,硬黃紙本,行書

縱24.7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羲之白:不審尊體比復何如?遲復奉告。羲之中冷無賴。尋復白。羲之白。

帖中“懷充”押署系唐懷充,“察”系姚察。


《奉橘帖》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奉橘帖》

摹本,硬黃紙本,行書

縱24.7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行穰帖》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釋文:足下行穰九人還示,應決不?大都當任。

(下面是《行穰帖》的高清局部圖,細節控可以享福了~)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行穰帖》局部1

原作中最細小的不規則處,都再現出來,在局部圖放大的幾個字中,注意有些筆畫的下側有一兩根不順的賊毫露出,但未逃過複製者的眼睛。複製者的精確還表現在他再現了原作紙張的特徵。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行穰帖》局部2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行穰帖》

再臨本,草書

縱24.4釐米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藏

《右軍書記》:‘足下行穰久,人還,竟應快不? 大都當任縣,量宜,其令□□因便任耳。立俟。王羲之白。’此帖僅是著文片段。


《頻有哀禍帖》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頻有哀禍帖》

摹本,行書

縱26.9釐米

日本東京前田育德會藏

釋文:頻有哀禍,悲摧切割,不能自勝,奈何奈何!省慰增感。

日本東京前田育德會此帖與《孔侍中帖》共一紙,或將二帖總稱為《孔侍中帖》或《九月十七日帖》。


《孔侍中帖》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孔侍中帖》

摹本,行書

縱26.9釐米

日本東京前田育德會藏

釋文:九月十七日羲之報:且因孔侍中信書,想必至。不知領軍疾後問。憂懸不能須臾忘心,故旨遣取消息。羲之報。

此帖與《頻有哀禍帖》共一紙,或將二帖總稱為《孔侍中帖》或《九月十七日帖》。與《喪亂·二謝·得示帖》同為唐代流入日本的王羲之名跡摹本。《頻有哀禍·孔侍中帖》在活潑的行書筆意中帶有凝重之感。在章法結體上又顯示出欹側取妍的藝術效果。


《喪亂帖》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喪亂帖》

摹本,行草書

縱28.7釐米

日本皇室藏

釋文: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追惟酷甚,號慕摧絕,痛貫心肝,痛當奈何奈何!
雖即修復,未獲奔馳,哀毒益深,奈何奈何!臨紙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頓首頓首。

此帖與《二謝帖》、《得示帖》共一紙。永和十二年(356)書。書信反映了王羲之對北方故鄉的祖墳被破壞的憤怒和悲傷。


《二謝帖》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二謝帖》

摹本,行草書

縱28.7釐米

日本皇室藏

釋文: 二謝面未比面遲承良不靜。羲之女愛再拜,想邰兒悉佳。前患者善。所送議當試,尋省。左邊劇。

二謝一說為謝安、謝萬;一說為謝尚、謝奕;一說為陳郡謝氏兄弟。


《得示帖》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得示”二字 ,顯現的穩健、疏朗,方、遲、疏。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下面的“示”字下主上次,左下點與豎厚重緊密、右下點輕靈空蕩。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接著,我們看到下面連筆“知足下” ,顯現的纏綿、急速,圓、重、密。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猶”的獨立與“未佳耿耿”連帶相得益彰。“猶”之左主右次,左部雙撇凝而相聚,右部虛化簡約。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下面的是“吾亦劣劣”的連、斷與前面的“得示,知足下”的斷、連,“猶”的動、速、急與“ 明”的靜、遲、緩,極盡變化。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或許是習慣,抑或說是智慧,書聖在寫“乃”字前,已然胸有成竹地將左邊的撇以“衝刀法”,扛起整個線條。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看到下面,“不欲”的輕、起、藏,“觸霧故也”的重、伏、側又與“遲”的小、細、圓,令尺牘韻律十足。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得示帖》在處理字結構方面的手段豐富且精彩。看到下面的“觸”字,右主左次、右放左收,右部墨聚於“蟲”之中軸。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霧”之上主下次,下部右主左次,“務”部中段濃墨重畫緊接,整字虛實變換、鬆脫靈動。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我們看到“散”字。“散”之左主右次、左收右放、左實右虛,形成對比與互補,臻顯豐滿;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得示帖》

摹本,行草書

縱28.7釐米

日本皇室藏

釋文:得示,知足下猶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觸霧故也。遲散。王羲之頓首。


《大道帖》


王羲之手札全集高清放大手機貼,右軍鐵粉記得收藏了!

《大道帖》

臨本,行草書

縱27.7釐米,橫7.9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大道久不下,知先未然耶。

清人孫承澤以為米芾所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