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武者》:一个时代的终结,一首失败者的挽歌

上世纪70年代,如日中天的黑泽明意外地陷入了创作和人生的双重低谷期,过于意识流的《电车狂》遭遇票房惨败,好莱坞抛来橄榄枝的大片《虎!虎!虎!》因为理念不合,拍了20多天就被剧组开除,带有政治色彩的苏日两国合拍片《德尔苏•乌扎拉》获得了奥斯卡外语片奖,但是创作上的诸多约束和票房失利,黑泽明陷入前所未有的焦虑。经济拮据、创作受挫、家族抑郁症史让崩溃的黑泽明向自己身体划了20多刀,浑身是血地躺在自家浴缸里,所幸被及时抢救。

《影武者》:一个时代的终结,一首失败者的挽歌

两个大牌粉丝的到来改变了黑泽明的困境,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和乔治.卢卡斯访日期间得知偶像筹拍新片遇到了资金困难,两人说服了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向东宝株式会社投资,由他们做新片的监制,就这样,历时5年、耗资25亿日元的《影武者》在1980年问世。

《影武者》:一个时代的终结,一首失败者的挽歌

《影武者》一扫黑泽明10年颓势,一举拿下了当年日本十大卖座电影的第一位,获得了第33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这部电影延续了黑泽明在彩色片拍摄的个性化探索,以绚烂而富有想象力的色彩光影运用、简约的叙事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在影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01 “不动如山”还是求新求变,戏里戏外的三重时代更迭


电影制作的时代更迭。60年代末,黑泽明结束自己的黑白电影时代,开始了拍摄彩色片,但起步并不顺利,先是与御用演员三船敏郎决裂,后来又和合作了三十年的老东家东宝电影公司彻底闹翻。为了《电车狂》的拍摄他抵押了自己家的房子,连续两部彩色电影票房的失利让他几乎倾家荡产。而到了7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电视业异军突起,人们的主要娱乐方式已经由电影转为电视,曾出品过自己代表作《罗生门》的大映公司倒闭,电影业在时代巨轮下风雨飘摇。日本电影路在何方?该迎合观众的注重娱乐性还是坚守艺术底线?黑泽明当时心里十分痛苦。

《影武者》:一个时代的终结,一首失败者的挽歌

和武田信玄一样坚持“不动如山”的理念,还是求新求变,是黑泽明面临的创作困境。因此,全片中弥漫的怀旧气息,如同冷兵器时代走向落幕,黑泽明也对自我的“落伍”而感到忧伤,这也是个人境遇和电影制作的一种心理投射。

火枪战胜骑兵,不可阻挡的历史更迭。电影中,日本战国时代诸侯武田信玄遭狙击重伤不治,家臣遵其“三年秘不发丧”的遗命,以一位和其长相酷似的盗贼为影武者,以震慑部队和敌人。三年后,武田信玄之子武田胜赖掌握大权,影武者暴露身份被赶出家门。武田胜赖想借战功树立自己的威信,发动长篠之战举兵进攻德川织田联军,“风、林、火”军悉数殆尽,武田家灭亡。长篠之战既改变了战国时代的历史走向,也在日本战争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典型的火枪战胜骑兵的战役。黑泽明对武田信玄的死和长篠之战进行了多处改编,与真实的历史记录有不小偏差,但丝毫没有影响电影壮阔历史感的体现,而且增添了悲壮、宿命的氛围,使电影的情感表达更富张力。

《影武者》:一个时代的终结,一首失败者的挽歌

时代精神的更迭——武士精神的落幕。黑泽明出生于武士家庭,他的很多作品对武士精神有种特殊情怀。他对于武士精神中的忠义思想、旧有的武士荣誉感有着深刻的认知,不管是前期的《七武士》、《用心棒》、《蜘蛛巢城》,还是后期的《影武者》、《乱》,整个导演生涯都展现出了对武士精神中人道精神的推崇,然而以火枪为代表的热兵器逐渐取代了冷兵器,预示着武士阶层的没落。而随后江户幕府的到来,则让武士阶层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武士精神和那个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


02 一首写给失败者的挽歌,对残酷历史中渺小个体的人文关怀


影武者,即替身。日本战国有诸多影武者的传说,但是真正的历史记载不多,最出名的算是德川家康的两位影武者:山岗道阿弥和服部半藏。电影虚构了一个真实身份为盗贼的影武者,并把故事主体放在战争“失败者”武田信玄家族上,而不是击败他们的织田信长和最后“得天下”的德川家康,这其中蕴含着黑泽明对电影主题更深层次的思考。

可以说,电影的主角不是影武者、不是武田信玄,而是一种精神信仰。

《影武者》:一个时代的终结,一首失败者的挽歌

影武者身份的转变,也是一个自我认知蜕变的过程。在耐人寻味的电影第一个镜头中,“三个”武田信玄同时出现在镜头中,只有真正的武田信玄有影子。面对武田信玄的责骂,影武者大笑着说出了“窃钩者诛,窃国者候”的道理,这时候的影武者贪婪胆小,对成为别人的影子是相当抵触的。电影安排信玄遇刺、一个绚烂而有多重象征意义的梦、落马被赶出武田家,来层层铺垫影武者自我认知蜕变的过程,影武者在一系列的变化和斗争过程中逐渐接受了自己是武田信玄的这一人格,同时掩盖了原本的人格。从还保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到自我意识的完全丧失,是影武者的自觉行为。直到影片结尾影武者完全继承了信玄的精神和理念,追随信玄葬身河中,则完全是殉道者的形象。

遗憾的是,影子终究只是影子,在依附的主体坍塌之后,再怎么努力一切终究只是幻象。

乱世中失败者的挽歌。贯穿全片的“风林火山”的用兵之道,来自《孙子兵法》中的“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这套武田信玄的战术精髓是家族的信仰和诸侯惧怕的真正原因,真实的历史中,上杉谦信在信玄死后13天就知道了真实情况,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也很快得知死讯,因此真正的关键并不在于影武者,在于德川和织田对武田家族实力的敬畏和恐惧,更重要的是战国时代各方对自身利益的权衡结果,武田家的覆灭是偶然事件引发的历史必然。

《影武者》:一个时代的终结,一首失败者的挽歌

黑泽明跳出了对个体和一个家族的生存与毁灭的简单讨论,上升到精神信仰层面,真正要讨论的是一个国家甚至一段历史的生存与毁灭。一方面,他对一代雄主武田信玄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报以深切同情,人在历史车轮下渺小如蝼蚁,在大环境造成的悲剧面前,个体的力量微不足道。另外一个层面,黑泽明反思了武士道“精神”,它可以使个人成为这种精神的狂热崇拜者,给个人和国家带来荣誉的同时,也带来了毁灭的灾难。

《影武者》可以看作是70岁的黑泽明夹杂着对自身经历、刚经过多次战争洗礼的国家和历史的复杂反思情绪,写给失败者的一首挽歌。


03 高度风格化的色彩光影运用,留有余味的镜头语言


分析《影武者》永远无法绕开电影中的视听语言,这部影片的色彩、摄影、场面调度、音画配合都运用到了极致,深刻影响了后来的电影。

极富想象力的色彩、光影运用。画家出身的黑泽明,在《影武者》对色彩的运用堪称极致,比如对于“风林火山”四只军队的颜色,黑泽明将高饱和度、鲜明的颜色用在士兵的旗帜和盔甲上,而士兵的服饰多是黑、灰等暗色,使画面中色彩冲突不至于过于激烈。相比之下,张艺谋在《长城》里对几只部队的色彩运用得太满,眼花缭乱、喧宾夺主,从反面佐证了黑泽明的高明之处。

《影武者》:一个时代的终结,一首失败者的挽歌

武田信玄部队撤离野田城长达一分多钟的长镜头已经成为影史经典,夕阳下,逆光镜头中长长的行军队伍,昏黄的色彩基调和近景中不断前进的士兵,无不展现了导演对光影和色彩的极致把控。而影武者“恶梦”的营造,黑泽明延续了他在《电车狂》里意识流画面的探索,红黄绿多种颜色交织的云彩、被冰山覆盖的大地,第三层是和云彩色调对应的山脉,这个绚烂和魔幻的梦对观众产生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完成了影片对环境的营造、意境的强化,同时也表现出影武者激烈的内心冲突,恐惧、慌乱和对自我认知的颠倒。

《影武者》:一个时代的终结,一首失败者的挽歌

节奏感十足的音画配合。影片开场不久,一位斥候跑入画面,随着音乐的响起,镜头跟着斥候在军队中不断运动,而斥候所到之处,插着各色旗帜倒在地上休息的士兵、武器、马匹都随着镜头呈现出来,随着音乐节奏和镜头切换越来越快,紧张感和压迫感越来越强,直到最后斥候到达信玄和将领们前跪下的瞬间,音乐戛然而止。这段镜头无论是场面的调度还是剪辑、配乐都接近完美,这个一镜到底并非单纯炫技,而是带有完整的叙事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观众了解事件信息。

《影武者》:一个时代的终结,一首失败者的挽歌

富有余味的镜头语言。在重头戏长篠之战中,武田家的精锐部队“赤备”骑兵冲锋时,并没有像传统战争片一样让部队对着镜头齐头冲锋,而是从侧面拍摄骑兵冲锋,由远及近先后掠过镜头前,只用300匹马就呈现出仿佛千军万马掠过眼前、令人震撼的冲锋场面。而双方交战的场景,黑泽明故意略去观众想看到的,只展现了射击场面和一阵阵枪响,随后切换到武田家将帅阵营惊恐、失望的表情,在最后才呈现战场上尸横遍野、旗帜折损、战马哀鸣的悲惨画面,影武者提起长枪冲向敌军成为最让人动容的镜头。

《影武者》:一个时代的终结,一首失败者的挽歌

在电影的最后,那面曾经“不动如山”的风火林山旗帜,随影武者一起沉入了水底,宣告了一种理念的落幕、一个时代的结束、一种精神的终结。

写在最后


1980年5月23日的戛纳电影节颁奖礼上,当评委会主席卡克.达吉拉斯将金棕榈奖授予黑泽明时,这位见惯大风大浪的70岁老人竟然眼含泪光,在这个年龄从逆境中走出来再次回到艺术巅峰,世间没几人能做到。

黑泽明为《影武者》创作了二百页的图画分镜头剧本,并把其中十多副送给了两位“贵人”科波拉和卢卡斯,这些价值连城的作品见证了一位大师对电影艺术的艰辛努力和执着。

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的残影倒了下去,但“日本的黑泽明”就此变成了“世界的黑泽明”。

感谢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