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縣解讀】梁平 “四面出擊”決戰脫貧奔小康


【區縣解讀】梁平 “四面出擊”決戰脫貧奔小康

下足繡花功夫 確保如期高質量脫貧
梁平 “四面出擊”決戰脫貧奔小康

  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

  一年來,梁平區拿出決戰決勝的精神狀態,圍繞強化扶貧力量、夯實產業基礎、做大消費扶貧、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四面出擊”,在普遍實現“兩不愁”基礎上,下足“繡花”功夫,集中力量重點攻克“三保障”面臨的最後壁壘,切實解決好“兩不愁三保障”面臨的突出問題,確保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第一面:強化扶貧力量盡銳出戰攻壁壘

  梁平雖然不是重點貧困區縣,但全區上下深刻認識到,脫貧任務依然不輕,必須保持決戰決勝姿態,以更強烈的擔當、更有力的舉措、更務實的作風,紮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

  在全市15個非重點區縣中,梁平區率先成立區脫貧攻堅辦,與區扶貧辦合署辦公;在全區範圍內挑選熟悉政策、熟悉業務、熟悉基層的扶貧幹部充實到區脫貧攻堅辦,配備專職扶貧工作人員18名,負責全區脫貧攻堅的統籌、協調、指導和督促檢查等工作;強化33個鄉鎮(街道)扶貧開發職能,在原有1名分管領導基礎上,明確鄉鎮黨委、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統籌抓好脫貧攻堅工作。

  “堅持市管領導‘包鎮’、區管領導‘包村’、駐村幹部‘包組’、幫扶責任人‘包戶’。”梁平區34名區領導負責對所聯繫鄉鎮(街道)農戶“兩不愁三保障”排查工作進行全面現場督促督導,併到所聯繫鄉鎮(街道)遍訪到村,實地協調解決排查發現的具體問題;104個區級幫扶部門和33個鄉鎮(街道)班子成員共同制定具體“包村”工作方案,逐村逐戶開展排查,並負責對所包村的“兩不愁三保障”排查工作進行現場督促,與村組幹部共同研究、解決排查發現的具體問題;1480名駐村幹部牽頭負責指導村組幹部、幫扶責任人開展排查工作,協助解決排查發現的具體問題;全區5153名幫扶責任人對所幫扶聯繫的8664戶25157名貧困人口開展戶戶現場排查,切實解決排查發現的具體問題。全區形成了“領導帶頭、上下聯動、合力攻堅”的良好格局。

【區縣解讀】梁平 “四面出擊”決戰脫貧奔小康

▲梁平區堅持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銜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圖為新修的水泥公路蜿蜒至山區農家,成為脫貧致富路

  據介紹,在開展排查工作中,梁平區全面推行“五看五查四講四助”工作法,因戶幫扶、精準施策,進一步開展精準幫扶。“五看”,即一看吃穿;二看住房;三看勞動力;四看學生娃;五看飲用水。“五查”,即一查幫扶對象扶貧政策知曉及享受情況;二查扶貧手冊是否填寫規範無誤,檔案資料是否齊全;三查幫扶措施是否精準,符合農戶實情;四查問題整改清單是否整改到位,查老問題是否反彈;五查貧困戶家庭收入是否穩定達到脫貧標準。“四講”,即一講清脫貧及惠民政策;二講清農村相關法律及村規民約;三講清貧困群眾的不解和疑惑;四講清自力更生脫貧致富的道理。“四助”,即一助貧困戶發展符合市場需求和自身資源條件的產業,拓寬增收渠道;二助貧困戶參加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勞動技能培訓等,促進實現就業;三助貧困戶打掃清潔衛生,做到乾淨整潔少生病;四助貧困戶提高自身能力和脫貧信心,激發內生動力。

  第二面:提高“主導+特色”產業扶貧質量

  5年前,鐵門鄉長塘村2組村民蔣鳳永還是建卡貧困戶。2018年,在鄉政府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他申請扶貧小額信貸5萬元,養殖肉豬10多頭、生態兔100多隻,實現了穩定脫貧。2019年,蔣鳳永榮獲重慶市2019年度脫貧攻堅奮進獎。

  “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更是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最有力最可靠的支撐。”梁平區相關負責人稱,梁平區堅持產業發展“主導+特色”並重,大力發展“糧豬菜”三大保供產業、“柚竹漁”三大特色產業,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經營,按照“勞力能力所及、現代傳統均可、集中分散都行”的原則,引導貧困村和貧困戶發展“小規模、多品種、高品質、好價錢”產業,確保每個貧困村至少有一個主導產業,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至少有一個增收產業項目。

  梁平區累計投入各類產業扶貧資金近5000萬元,33個鄉鎮(街道)、10個市級貧困村和6個相對貧困村發展李子、柚子、麻竹、花椒、榨菜、辣椒、蔬菜、高山大米、中藥材等扶貧主導產業,6078戶貧困戶發展了種植養殖增收產業,落實16名中高級技術人才組建4個產業扶貧專家組,並選聘2538名產業指導員,開展產業發展諮詢和技術指導培訓,每月入戶指導幫助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幫助銷售農產品。

【區縣解讀】梁平 “四面出擊”決戰脫貧奔小康

▲梁平區福祿鎮青橋村建卡貧困戶譚從傑在花椒基地務工,每年有近萬元的工資

  同時,建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財政專項扶持基金,投入950萬元發展壯大貧困村集體經濟。現在,紫照鎮桂香村發展中蜂養殖和光伏發電產業、蟠龍鎮老林村發展鄉村旅遊產業、鐵門鄉長塘村發展光伏發電產業、復平鎮小山社區發展“黑天池”鄉村旅遊產業、星橋鎮高都村發展光伏發電產業、曲水鎮聚寶村建設農產品展銷中心、石安鎮里程村發展光伏發電產業、柏家鎮三新村發展農產品初加工與麻竹種植產業、福祿鎮青橋村發展建設花椒烘乾房(含凍庫)與吊瓜項目、大觀鎮廟壩村發展梁平柚標準果園與柚子深加工產業,目前項目已建成投產,貧困戶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區縣解讀】梁平 “四面出擊”決戰脫貧奔小康

▲梁平區紫照鎮桂香村,扶貧幹部和貧困戶一起曬菜頭、聊家常、話脫貧

  “10個市級貧困村均已成立村集體經濟組織,並持續產生經營性收入。”梁平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區還建立村集體資產收益分配機制,讓貧困戶獲得產業和“三金”(土地流轉租金、就近務工薪金、入股分紅股金)收入,村集體按照本年可分配收益不高於40%的比例提取公積公益金,剩餘部分可按股份分配給每位成員。鼓勵引導龍頭企業減貧帶貧,吸納貧困人口就業,推廣“龍頭企業+村集體+農戶”等模式,簽訂訂單,解決貧困戶種、管、銷問題,在貧困村組建設生產基地4580畝,涉及貧困戶282戶,年產值1510萬元。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社,鼓勵貧困戶以土地、資金、勞動力入股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10個市級貧困村現有專業合作社47家,4856戶貧困戶加入合作社,佔貧困戶總數的55.2%。

  第三面:抓牢“三大主體”做大消費扶貧

  鐵門鄉長塘村高山大米、柏家鎮三新村羊肉、石安鎮里程村蜂蜜……今年1月初,梁平區“消費扶貧愛心購”活動在區人民廣場舉行。來自10個市級貧困村近40名貧困戶自產的20餘種農特產品引來市民爭相搶購。

  “消費扶貧是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提升脫貧攻堅成效的有力抓手。”梁平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社會參與、互利共贏原則,通過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帶頭示範,讓民營企業、社會組織積極跟進,社會各界通過消費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的產品與服務,幫助他們增收脫貧,形成消費扶貧新格局,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據介紹,梁平抓牢“三大主體”做大消費扶貧。一是抓牢供給側主體,主要是村書記、駐村工作隊和農產品生產的群眾。10個市級貧困村的村書記、駐村工作隊在保障“兩不愁三保障”的前提下,摸清農產品底數,組織、引導群眾生產和銷售。二是抓牢黨政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學校、醫院)、餐飲協會等需求主體,10個市級貧困村幫扶單位和幫扶責任人帶頭消費,區內機關、學校、醫院、國企等單位協議消費,通過“以購代捐”“協議採購”等方式,對接購買大米、南瓜、紅薯、土雞、土雞蛋等貧困戶的農特產品。三是抓牢搭建電商平臺和暢通物流通道等中間環節主體。農村電商和物流,一頭連著貧困鄉村,一頭連著消費市場,梁平藉助本地電商企業平臺,推動線上線下齊頭並進。

  梁平區線上發揮本地電商企業龍頭帶動作用,建設貧困村電商服務站,免費培訓貧困地區有意願從事電商行業的人員300餘名,開設活躍網店50餘家,並整合郵政及快遞公司等物流企業物流資源,降低成本,切實解決農產品進城“最初一公里”難題。線下大力開展消費扶貧展銷活動,積極組織貧困村農特產品參加扶貧愛心購、商品展等各類會展,拓寬銷售渠道。

【區縣解讀】梁平 “四面出擊”決戰脫貧奔小康

▲梁平區大力開展產業扶貧和電商扶貧,貧困戶種植的梁平柚暢銷全國各地

【區縣解讀】梁平 “四面出擊”決戰脫貧奔小康

▲梁平區柏家鎮舉辦以“消費扶貧”為主題的農特產品展銷會

  據介紹,大觀鎮大興村開設活躍網店4家,線上銷售南瓜5000餘斤、幹豇豆400餘斤,有效激勵村民增收信心。復平鎮積極落實消費扶貧增收機制,在名豪廣場開展消費扶貧展銷會,銷售小山社區的冬瓜、南瓜、蜂蜜、紅薯等農特產品,參展產品供不應求。

  截至目前,梁平區通過消費扶貧的方式銷售貧困村組農特產品810萬元,其中線上銷售約315萬元。

  第四面:強基礎設施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下雨就漏。”70歲的江崇術是石安鎮里程村的低保戶。一年前,他還住在土坯房裡,年久失修,房屋破裂。去年,鎮裡將他的房屋確定為農村D級危房實施改造。現在,老人家住進了新房。“有客廳、廚房、衛生間和3間臥室。”江崇術高興地說。

  去年以來,梁平區採取“人房同框、戶戶見面”方式集中開展多輪困難群眾住房安全排查,對建卡貧困戶、低保戶、殘疾人、分散供養的特困戶“四類重點對象”房屋戶戶開展鑑定,並全部掛牌,明確安全等級。同時,區財政投入600餘萬元對“四類重點對象”實施危房改造、舊房提升和動態清零,確保貧困群眾住房安全得到保障。

  在教育保障上,梁平區抓實控輟保學,抓細學生資助,開展區外就讀學生摸排,堅持義務教育精準到戶到人。在疫情防控期間,幫助430名困難家庭學生(其中建卡貧困戶學生129名)解決線上課程學習問題。安排區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00萬元,對所有村小教學點實施旱廁改造,為9所村小教學點添置課桌凳389套,對16所村小教學點校園環境進行維修改善、增添多媒體設備及籃球架,切實補齊農村義務教育基礎設施短板。

  醫療保障上,一是基本醫療全覆蓋,確保建卡貧困戶100%參保、100%享受資助參保;二是組織區鑑定醫療機構專家深入鄉鎮集中為880名建卡貧困戶辦理特病證,做到應辦快辦、應辦盡辦;三是建好區、鄉鎮、村居醫院和衛生室,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四是深入推進健康扶貧工程“三個一批”專項行動。截至今年3月,大病集中救治569人,救治進度100%,慢病簽約服務4018人,佔需簽約服務人數的100%;重病兜底保障2992人,佔需兜底人數的100%。去年,梁平區健康扶貧醫療救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0000餘人次,救助金額1141.71萬元。

  “切實做好‘三保障’基礎上,著重加強農田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梁平區相關負責人稱,梁平區堅持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銜接,精準謀劃、統籌考慮,紮實開展“四好農村路”建設管理和農村貧困人口入戶道路建設,切實保障貧困人口飲水安全,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著力提升貧困群眾幸福感。

  一是優先實施10個市級貧困村、6個相對貧困村、18個貧困組交通扶貧項目約125公里,在全市率先實現行政組通暢率100%、鄉鎮行政村通客率100%,為沿線鄉鎮、村組特別是貧困群眾帶去了人氣、財氣。2019年,梁平區獲評重慶市“四好農村路”示範區縣稱號。

  二是投入1000萬元專門用於貧困戶入戶便道建設,實現貧困戶入戶便道全覆蓋,打通貧困戶最後的出行障礙,進一步方便貧困戶生產生活。

  三是先後6次全面核查貧困人口飲水狀況,籌集資金4100萬元,通過延伸供水管網,修建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集雨池、衛生井及淨化設施等方式,因村因組因戶施策,全面解決了10個市級貧困村和全區2.5萬名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2019年,全國農村供水工程水費收繳工作現場推進會和全市農村飲水安全暨鞏固提升試點現場推進會在梁平召開。梁平區農村飲水安全保障工作得到水利部和市領導的充分肯定。

  四是投入1500萬元在脫貧攻堅掛牌督戰村所在鄉鎮開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試點,利用鄉村振興市級專項資金3500萬元在全區範圍實施產業扶貧、特色產業基地建設、農村戶廁改造、人居環境整治、面源汙染治理等脫貧成果鞏固提升項目,以脫貧攻堅夯實鄉村振興發展基礎,以鄉村振興開創脫貧攻堅新局面。

來源 重慶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