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不再孤独

《百年孤独》不再孤独

初读《百年孤独》,因其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错综复杂,有些云里雾里,加上人名的重复,人物性格轮回,不得不读到中途再反过来研读。这本获诺贝尔文学奖而无一争议的旷世佳作,究竟好在哪里?同很多朋友一样,我也有过这样的疑惑。直至将整本书细细读了三遍,方才算是读懂。反复阅读并不是因为从一开始就喜欢上了这本书,只是对这本自己读不懂的世界名著无比好奇罢了。

《百年孤独》虚构了一个小镇,想象出一个充满魅力的“小宇宙”,描写了马孔多镇奥雷里亚诺家族七代人的幸与不幸。反映了美洲一个世纪以来的风云历史。当时国家内战,四分五裂,充斥着无数的政治阴谋,很多人只能被命运安排,但也涌现出如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这样的冒险家,他聪明、勤于思考、赋创造力,是“小宇宙”的开拓者,可他及他家族的人最终还是无法逃脱悲惨命运的结局。

这本书一度被称为哥伦比亚的《红楼梦》,文章打乱了时间秩序,内容纷繁复杂,但中心思想我认为在结尾。

“他看到羊皮卷卷首的提要在尘世时空中完美显现: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

“这座镜子之城——或蜃景之城——将在奥雷里亚诺·巴比伦全部译出羊皮卷之时被飓风抹去,从世人记忆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作者使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在写实的同时描写了很多荒诞怪异的情节,但文中所说的孤独到底为何物?

其实,这里的孤独应该是指一种不合理的处事方式。作者告诫人们,当你无法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时,选择逃避是改变不了现实的。作者用批判孤独的方式来鼓励大家去改造世界。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带着一个远征队逃离了原本居住的地方,建立了马孔多小镇,过着与世隔绝的落后生活。他的大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固执、怪诞。聪明的小儿子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沉默、孤僻、能预测事物,他一生发动过三十二场武装起义,与十七个女人生下十七个儿子,逃过十四次暗杀,七十三次伏击被投毒而不死,官至革命军总司令。孙子阿尔卡蒂奥被任命为镇上的军政首领,却残暴无度……家族的人性格各异也个有天赋,但到最后这个小镇消失得无影无踪,不被任何人记得。

面对哥伦比亚反动夺权政策的残暴,美国侵略者对拉美国家的压迫,作者想号召拉美国家团结起来反对独裁,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愚昧、落后和野蛮,只有不逃避,直面苦难才能走向文明。

其实,从大了讲,在当时的世界环境下,这本书所反映的是超越民族、超越某个国家的社会现实,它是关于整个人类的故事,作者在寻找一个精神家园,期待能够建造一个更好的世界。作者的精神世界并不孤独,他也在告诉世人,勇敢起来,所有受压迫的人都将不再孤独。(记者 龙华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