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战国四名将之首,他被封为武安君,赵国该因他而灭

白起,又名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人。出自芈姓,楚国白公胜后裔,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

他战国四名将之首,他被封为武安君,赵国该因他而灭

白起善于用兵,与来自楚国的秦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千字文》将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他战国四名将之首,他被封为武安君,赵国该因他而灭

白起一生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基础。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

长平之战,在相持三年,赵国国力跟不上换将情况下,白起秘密赶赴前线,白起面对鲁莽轻敌、高傲自恃的对手,决定采取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赵国大败,赵括被射杀,40万赵兵被俘虏。

白起与部下商议,认为:“40万赵国正规部队一旦被释放,赵国的有生力量犹在,”于是使诈,一举坑杀赵军40万降卒!只余240个年纪小的士兵回赵国报信!

他战国四名将之首,他被封为武安君,赵国该因他而灭

长平之战后,此时赵国国内一片哀嚎,有生力量被灭杀,已无可用之兵,国内摄于白起威势,人心惶惶,白起拟趁胜灭赵。但此时国相应侯范雎被韩赵派出的苏代用重金贿赂,嫉妒灭赵成功的白起凌驾于其之上!得灭一国的不世之功。

于是范雎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秦昭襄王应允。韩割垣雍,赵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闻知此事,从此与范雎结下仇怨。对错失灭赵良机,深感遗憾!

他战国四名将之首,他被封为武安君,赵国该因他而灭

之后秦国再次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白起认为赵国已经过了恐慌期,国力得到一定恢复,现在更举国抗秦,各国共同抵制秦国,同时自己为帅,更会因自己坑杀战俘,而引起赵国最大抵抗,白起对秦昭襄王说:“邯郸实非易攻,且诸侯若援救,发兵一日即到。诸侯怨秦已久,今秦虽破赵军于长平,但伤亡者过半,国内空虚。我军远隔河山争别人的国都,若赵国从内应战,诸侯在外策应,必定能破秦军。因此不可发兵攻赵。”

秦昭襄王不听,再三请白起伐赵,被白起推辞,改派王龁替王陵为大将,后大败。后范雎以白起迟迟不肯奉命,以“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引起昭襄王不满,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

他战国四名将之首,他被封为武安君,赵国该因他而灭

秦昭襄王的不满,不在于其有罪,昭襄王从舅舅魏冉手中拿回王权,以白起和魏冉的交情,甚至公器似用帮魏冉夺取陶邑(今山东定陶西南),为魏冉加封,扩大他的势力。就埋下了隔阂的根源!

秦昭襄王也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物,后来一而再再而三的令白起伐赵,白起虽然为国在先,但依然是抗令不尊。这样更加深了秦王不满!

秦伐赵失败这件事,看出了白起的智慧,反面也衬托了秦王的愚蠢,以昭襄王来说,每次面对白起,肯定都是一次次对他英明形象的鞭挞。

他战国四名将之首,他被封为武安君,赵国该因他而灭

再加上范雎的挑拨,让昭襄王不满达到顶点,同时,此时的秦国良将不知凡几,白起不去,其他人也难以出头,要知道白起后,秦国独立领军的将才任取!可见白起陨落,各方都乐于见到!

白起一生战功赫赫,为秦称霸诸侯奠定了牢靠的基础,他唯一污点可能就是长平一战,坑杀了太多俘虏,当然他可以无愧于秦国!用自己的残忍,灭掉赵国的有生力量。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怜惜他,乡邑地方都建祠祭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