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消费,发消费券不如发现金?

刺激消费,发消费券不如发现金?


​新冠肺炎疫情下,市场期待政府出台刺激消费政策,以拉动、恢复经济。中国各地则也出现了一些发放消费券的刺激消费政策。


但从提振消费信心、供给创新、市场公平性建立等角度来讲,是否有比发放消费券更具效果的政策形式,也值得探讨。


首当其冲的是,相比发放消费券来刺激消费,直接发放现金,会否有更好的市场效果,值得研究。


《商业观察家》也从以下四个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以供参考。


一、消费信心。


刺激消费应该基于中长期,其核心则是提振消费信心,只有消费信心提振,整个消费市场才能健康、繁荣。


一些市场人士认为,发放现金,民众会存起来,而不是去消费。消费券则有时间限定,导致民众不得不消费,也可以通过消费券的满减,或者折扣形态刺激消费增量。


但从消费信心角度来讲,相比发放消费券,直接发放现金对消费信心的提振效果可能更好。因为民众有钱了就会有信心,即便今天不买东西,明天也是会购买东西的。


从消费心理角度来讲,“不劳而获”就能得到一笔现金,谁会不大手大脚呢?如果社会大范围获得一笔“不劳而获”的现金,会激起舆论与整体氛围,会有更好的消费信心提振效果。


消费券是起不到这个效果的。


如果是基于短期,一定要在这段时间内产生消费,通过消费券来“制约”,其实,很多民众也并不买账,因为他们没有感觉到对等,他们的购物自由也受到了限制,很多消费券的使用率也并不高。


二、公平性。


做大交易规模的基础是公平性。只有买卖之间、卖与卖之间的竞争更对等,交易规模才能更好做大。如果摆明不对等,谁还会跟你做生意呢。


从发放消费券和发放现金这两个举措的表现来看,发放现金是更直接、更直观的表现形式,中间环节更少。发放消费券则会多出运营环节,导致政策效果可能没有那么直接有力,到最后的实际运营,相对更容易变形。


让民众拥有现金,自由选择所需购买,会赋予民众更对等的市场地位,既是消费信心的增强,也是建立了更对等的市场秩序。从中长期角度来讲,也是有利于做大中国消费市场的。


让民众拥有现金,也能在经营端建立更好的公平性,能惠及到所有商店。进而有助于鼓励企业间的竞争,以提供更好的商品供给市场,实现供给创新,刺激需求,并做大市场。


三、供应创新。


从过去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消费券发放使用来看,存在的一个问题在于,发放消费券有时会干扰市场,破坏市场发展进程。


比如,执行过程中,很难量化,导致出现很多劣质商品、消费需求性不强,甚至是要被淘汰的商品,以消费券折扣的方式充斥市场。这既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也不利于转型提升、供给侧改革。


因此,发放消费券相对容易导致出现“劣币驱良币”的情况,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更多监督,加上很难量化,又会存在执行挑战。


四、凝聚力。


现在有很多民众并不相信政府会发放现金来刺激消费,会说“发钱这辈子都是不可能的”之类的话。


可是新冠肺炎疫情下,美国等欧美国家都是直接发放现金来提振消费信心的。


中国的民众也都看到了。


疫情后市场需要凝聚力量,如果在重大灾难之下,能直接为民众发放现金,那么,民众对于中国,及政府的信赖度也会产生极大的提升,有利于中国动员实现国家战略。


过去常说,发放现金可能不具操作性,因为基础条件达不到,比如怎么发放目标民众等。但是,这个问题在于,我们一直都没怎么试过,如果过去不具操作性,现在不具操作性,那未来什么时候能具操作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