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璧:小麥赤黴病發生趨勢及防治意見

一、發生程度:偏重發生。

二、預測依據

1、田間菌源量滿足偏重發生條件。近年小麥赤黴病在我縣均有不同程度發生,小麥-玉米連作面積大, 加之秸稈還田比例擴大,田間菌源逐年積累。菌源量滿足赤黴病偏重發生條件,隨著氣溫上升,田間菌源量還將進一步增加。

2、氣象條件有利赤黴病流行。據氣象部門預報,4月18-22日有連續陰雨天氣。與小麥抽穗揚花期吻合度高,適宜赤黴病菌大面積侵染流行。5 月1 -3 日有1 次較明顯的降水過程,有利於赤黴病菌再侵染和顯症。

3、小麥品種田管情況有利病害發生。我縣小麥受播量偏大、冬季以來溫度偏高等因素影響,當前群體密度普遍偏高、田間鬱閉,田間小氣候十分適宜病菌侵染。我縣小麥主栽品種對赤黴病抗性不強,高感品種比例較大,赤黴病流行風險高。部分田塊播種量大,群體密度高,田間鬱閉。這些因素均有利於赤黴病、條鏽病、白粉病等病害發生。

4、“兩期”吻合度高有利病菌侵染。今年子囊殼發育進程較常年提前約10天,小麥生育期較歷年提前7-10天,預計病菌子囊孢子釋放高峰期與小麥易感病生育期吻合度高,有利於赤黴病菌侵染流行。

三、小麥赤黴病防治技術意見

1、防治適期:全面實施二次預防,即首次用藥掌握在小麥揚花初期(對種植大戶或揚花期天氣預報有連陰雨,可提前到抽穗期打第一次藥);第一次用藥後5-7天開展第二次防治;對高感品種、生育期不整齊、花期遇多陰雨天氣的田塊,還應實施第三次防治。加強肥水管理和降低田間溼度,控制赤黴病發生、降低毒素汙染。

若小麥揚花期遇陰雨天氣,選擇雨隙或搶在雨前施藥,藥後6小時內遇雨應及時補治。

2、防治藥劑:優先選用防治赤黴病兼治小麥葉部病害的復配製劑。儘量選用耐雨水沖刷的超微粉、膠懸劑等劑型。注意輪換用藥,延緩抗藥性、提高防治效果、減輕真菌毒素汙染。如丙硫菌唑單劑,或氰烯·戊唑醇、丙唑·戊唑醇、咪銅·氟環唑、丙硫·戊唑醇、唑醚·戊唑醇、唑醚·氟環唑、戊唑·百菌清、井岡·戊唑醇、戊唑·咪鮮胺、戊唑·噻黴酮、丙環·福美雙、戊唑·福美雙、甲硫·己唑醇等復配製劑;或選擇氰烯菌酯、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單劑與戊唑醇等混用,對水噴霧預防。

3、科學施藥:推薦選用自走式寬幅施藥機械、智能植保無人機、電動噴霧器等施藥機械。一次預防要按照防治藥劑說明書推薦用藥上限用足藥量、配足水量,均勻噴霧。智能植保無人機施藥應添加沉降劑,提高噴霧質量,保證防治效果。注重應用農藥減量增效技術,積極開展以小麥赤黴病為主的多病蟲害總體防治,實施“一噴三防”。首次施藥與二次施藥儘量選擇不同作用機制的藥劑交替輪換使用,避免或延緩產生抗藥性。

4、一噴多效:以小麥赤黴病防控為重點,根據病蟲情預報,兼顧穗期蚜蟲、吸漿蟲、鏽病、白粉病等病蟲及早衰、乾熱風的防控。藥、肥、生理調節劑混用、各計各量,一噴多防,保粒增重。

5、加強收儲管理:鑑於感染赤黴病菌的小麥籽粒在潮溼條件下可繼續侵染,導致麥穗或麥堆真菌毒素進一步增加,要求各地加強收儲管理工作,及時收穫,晾曬烘乾,汰除赤黴病粒,在安全水分以下收儲,以免真菌毒素進一步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