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治共享:阜阳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

2019年,阜阳市把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结合本地实际,借助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历史机遇,积极探索实践,着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在工作中,该市夯实社会治理的“战斗堡垒”。建立全市基层村、社区“两委”换届候选人联审机制,对2.3万名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取消候选人资格447人。换届后,村党组织书记大中专以上学历965人,占57.2%,比上届提高11.8%,村书记和主任“一肩挑”885人,占52.46%。组织全市180名新任村党组织书记培训。深入开展“两委”换届工作“回头看”,清理受到刑事处罚、存在涉黑涉恶等问题村“两委”干部93人,对拟进入村“两委”班子的1673人开展县乡联审,对1953名村党组织书记落实备案管理。同时,全力推动基层政法委员配备工作,全市应配政法委员170人,实际配备到位170人。

完善平安建设的“工作平台”。全市大部分综治中心硬件建设基本完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基本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初步夯实。积极推动落实城乡社区警务、“一村一警”、警调对接等工作,“警民联调”工作机制实现全覆盖,全市现有户籍派出所209个,城乡社区警务室206个,708名民警包村工作,实现了“村村有警,定期进村”目标。大力加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全市共建立村(居)调委会1956个、乡镇街道调委会171个、企事业单位调委会13个、各类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108个。

在此基础上,有效激发群众自治的“内生动力”。创新以“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多元化参与、信息化支撑”的社区治理服务体系,建立网格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网格运行机制,壮大网格工作力量,夯实社区治理的基础。推进社区协商民主建设,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加强城乡社区示范点建设,扎实开展社区协商、网络协商,推进社区事务的共商、共议、共助、共享,实现基层治理民主自治的有机结合。积极为社区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场地设施、业务培训、项目扶持等服务,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急难小事,满足居民民生需求。把一大批年纪轻、学历高、能力强的农村致富和带富能人、优秀退伍军人、回乡大学生等各类社会人才选进村和社区“两委”班子,引起社会各界对基层建设的关注关心,进一步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和社区服务的能力。

与此同时,把牢德育法育的“宣传阵地”。把加强党的理论宣作为重点,全市各级党组织深入开展“微宣讲”、艺术化宣讲、末梢宣讲等理论宣传共10700多场次,受众200多万人次,推出了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宣讲先进典型,其中燕少红、李坤池、路政三人被中宣部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持续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积极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送电影、送戏、发放文明礼仪宣传册和倡议书,加强城区文化墙、好人大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志愿者服务主题广场、社区好人榜等阵地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法治文化公园(广场)58个、各类法治宣传教育基地51个。

织密信息化防控的“天罗地网”。坚持网格化、标准化、信息化“三化”融合应用,以“雪亮工程”建设为重点,采取“市抓县、县抓乡”方式,分阶段推进全市综治视联网建设,积极开展政法系统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目前,全市共建设各类视频防控点15279个,多维采集设备3741个,人脸识别264个,车牌识别1680个,WIFI探针1718个,电子围栏79个。此外,该市社会面、城乡社区、单位内部和行业场所、公共安全、视频技术、网络社会“六张防控网”日益完善,全市累计建成了各类视频防控点1.5万个、多维采集设备3741个,对平安建设产生了重要作用。

化解好群众的“忧心事”“烦心事”。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坚持把社会治安防控的重心落到基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群防群治工作新机制,持续推进“大调解”体系的巩固和完善,健全和规范“两代表一委员”调解组织及机制,加强对重大复杂矛盾纠纷的排查、分析、交办和稳控,着眼于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整体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全市共建立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2248个,累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45807件,成功率98.64%。 (王流洋孙秀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