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文明地,華夏古鹽都——自貢之尋味燊海井


蜀中文明地,華夏古鹽都——自貢之尋味燊海井

自貢燊海井坐落在大安區阮家壩山下,佔地面積3畝,井位海拔341.4米。

該井開鑿於清代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鑿成於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歷時13年,方始鑿成。鑿成時井深1001.42米,隨後幾經加深達到現井深1100米。燊海井既產滷,又產氣。是人類鑽井史上第一口超千米深井

蜀中文明地,華夏古鹽都——自貢之尋味燊海井

燊海井灶幾度更名,先為元昌灶、榮華灶、乾元灶、四義灶,後改名過益記德新灶、新記同森灶、君記同森灶、益記同森灶、金和德星灶、福記同益灶、建記同森灶7個灶名。

蜀中文明地,華夏古鹽都——自貢之尋味燊海井


如今,燊海井灶修葺一新,恢復了當年用牛汲滷,用井裡產的低壓天然氣熬鹽的真實情景;保留了那巍然挺立,用一根根圓木、蔑索捆制而成的、高達18.3米的“天車”;運用槓桿原理,由數人在碓架上一腳腳蹬踩衝擊打井的木碓架。

燊海井景區開放時間:

夏季2月至10月:每週一至週日8:30-17:30;冬季11月至次年1月:週一至週日8:30-17:00

門票:27元/張

注:自貢燊海井景區自恢復開館之日起一年內,向全國(含港澳臺地區)醫護工作者免費開放;自恢復開園之日起兩年內,向自貢市醫護工作者免費開放。醫護工作者憑本人有效證件(醫師證、護士證或與醫務工作相關的其他資格證件)免票入園。

蜀中文明地,華夏古鹽都——自貢之尋味燊海井


主要建築有碓房、大車房、灶房、櫃房等。主要生產設備有碓架、井架、大車、鹽鍋、鹽倉、採輸氣設施等,展示了清代井鹽鑽鑿、天然氣採輸、採滷、煎鹽等傳統技術和工藝。

蜀中文明地,華夏古鹽都——自貢之尋味燊海井

燊海井景區不大,遊覽下來一個小時左右就差不多了。但是從中可以感受到先輩們的智慧與大自然的神奇。現在我們就開始燊海井之旅。

第一站:從石刻畫開始

蜀中文明地,華夏古鹽都——自貢之尋味燊海井


蜀中文明地,華夏古鹽都——自貢之尋味燊海井


第二站:天車

燊海井的井架我們稱為“天車”,它高有18.4米,完全由杉木捆制而成。天車的結構非常科學,這種“A”字形木製井架,由主腿支竿,倒掛、穿、剪、天箍頭、天夾板、天輥、地輥、風蔑組成。在用天車採吸滷水的生產過程中,因為杉木的特性是耐腐蝕的,所以可以在此保留170多年。

蜀中文明地,華夏古鹽都——自貢之尋味燊海井


第三站:燊海井井口

燊海井深度是1346米,在井下800到900米是天然氣層,到了1000米才是我們的滷水層,滷筒是需要下到井下1000米的位置才能提撈一桶滷水。

蜀中文明地,華夏古鹽都——自貢之尋味燊海井

第四站:大車房

蜀中文明地,華夏古鹽都——自貢之尋味燊海井

蜀中文明地,華夏古鹽都——自貢之尋味燊海井


第五站:灶房

保留著傳統的低壓火花製鹽工藝,灶房一共有8口圓鍋,製鹽的每一驟都在一口鍋內進行。鍋底下的火燒得非常旺,它就來自於燊海井內的天然氣,製鹽操作工藝一共分五步。

蜀中文明地,華夏古鹽都——自貢之尋味燊海井


蜀中文明地,華夏古鹽都——自貢之尋味燊海井


第六站:牛欄

蜀中文明地,華夏古鹽都——自貢之尋味燊海井


第七站:牛滾凼

蜀中文明地,華夏古鹽都——自貢之尋味燊海井


蜀中文明地,華夏古鹽都——自貢之尋味燊海井


第八站:叩問大地雕塑

蜀中文明地,華夏古鹽都——自貢之尋味燊海井


第九站:提滷臺

蜀中文明地,華夏古鹽都——自貢之尋味燊海井


第十站:曬滷臺

蜀中文明地,華夏古鹽都——自貢之尋味燊海井


第十一站:鹽倉

蜀中文明地,華夏古鹽都——自貢之尋味燊海井

第十二站:煙巷


蜀中文明地,華夏古鹽都——自貢之尋味燊海井


蜀中文明地,華夏古鹽都——自貢之尋味燊海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