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轻轻飘落,黎明静静来临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读后感

文/蒹葭

你可曾看过这一部感人至深由前苏联著名作家瓦西里耶夫写的反战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吗?我不止一次的看过这部电影和电视剧,这是关于一个年轻的准尉和一群漂亮女兵的震憾心灵的故事… …1942年夏天,一群充满青春活力的高炮连女战士被调任到171会让站,这里看上去俨然一片田园景色,静静的森林,清清的湖泊,淡淡的炊烟,劳作的农妇,在这里一点闻不出有关前线的硝烟气息。但女兵们不喜欢这样安逸的生活,相反她们更渴望跟德寇进行一次真枪实弹的较量。她们的到来着实让驻守在这里的军运指挥官瓦斯科夫准尉很伤脑筋。因为他原本只是请求罗斯托夫少校为他调派一些不酗酒、不和村里女人拉扯的士兵,没想到上校却为他调来了一群女兵。漂亮的女兵为小小的会让站增添了不少情趣,但也带来了一些麻烦,因为每一个女兵的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一天,一股装备精良的德军小分队潜入附近的森林执行秘密任务,被偷偷回家探看儿子的女兵丽达发现,准尉瓦斯科夫挑选了五位女兵前往狙击,想不到此行竟然成了这五位女兵的最后一次战斗……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做为那个经典时代不可克隆的杰出代表作品,作者有意避开战争的主战场,而是抓准了一个被战争遗忘甚至忽视的小镇,通过深入一片茂密幽深的树林和一片无人逾越的沼泽地,把五位本来服务在后防的女战士不自觉的推上了战争的前沿阵地,最后一个个悲壮牺牲。这是一曲关于战争中女人的赞歌,也是一曲关于青春与生命的挽歌,更是一部让男人值得深思的作品……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故事结局是悲惨的,五个女战士,五个美丽生命的逝去,换来的却是“今日全国无重大战事”的结局。对于一场战争来说,几个生命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甚至很快会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这几乎是每一场战争结束后的健忘症。当这部著作被搬上了银幕,并荣获1973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纪念奖后,它把一个沉重的人性话题像抛绣球一样抛给世人,谁来关心残酷战争中的的个体生命,我们应以何种姿态祭奠逝战争中逝去的无数无名烈士?这恰是这部作品留给世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五位女性的牺牲,热尼亚的印象留给观众的记忆最深刻,她像一股清泉给兵站带来了透明激情快乐美丽,她给女兵们改军服,表现女性的曲线美,她提出举办舞会,庆贺击落敌机的胜利,她对爱情的执着同样令人感动,她深爱着一个已有妻儿的前线指挥军官。这个饱经战争苦难、性感迷人的女孩子,为迷惑德寇小分队,她不畏恐惧一边歌唱着自己的爱情,一边奔跑着把敌人引向在山岭间。最后,她的子弹打完了,她举起石块准备投向敌人,瞬间我们听到了枪声,热尼亚倒下了。此时,一切都是静静的,没有烘托画面的音乐,甚至听不到山岭中的鸟鸣流水,就在这悄无声息中,一个鲜活的生命渐渐离我们远去。奔跑,是生命最后的张扬,也是热尼亚个性最后的释放,一如她在敌人视野底下放纵地游泳嬉戏,她在追求着真理和和平的枪声中翩然倒下 ,但她依然欢笑着奔跑着……

除了热尼亚,丽莎维达误陷沼泽的那一段情节同样打动人心,她在送信求助的途中被沼泽惨淹的情景依然使人心阵阵隐痛 ,她最后的泪水,遗留在那一片无人知道的沼泽地里。我至今能真切的记着丽莎深陷前的场景:丽莎喘息着在浓稠的泥浆里蠕动,她呼喊着救命啊 …… 来人哪 ……她那尖锐凄厉的呼叫声,以及她那挣扎晃动的双臂,还有污泥中张着的嘴巴,至今依然深深揪人心肺, 那孤零零的惨叫与求救在无动于衷的赤褐色泥沼上空久久回荡,最后声音缓缓嘶哑下来,直至沼泽合拢了,消失了她的头发,留下的只有她绿色的军帽,白桦林中又恢复了一片寂静 ……

作品中作者对嘉尔卡的形象刻画的比较懦弱,严格说,她只是个孩子,她在孤儿院长大,没有尝过父母的疼爱,战争发生时同伴都入伍了,她也编造父母牺牲的谎言入伍,她时常编造母亲是颇有钱有地位身份的谎言,用以表现她对母爱的渴望,进而掩饰内心的自卑。直到热妮娅把她化装为舞会的公主时,她才找到自信的尊严。应该说一个花季的少女能上战场本身就是一种悲剧,当她看到德国鬼子时就情不自禁的浑身发抖,一枪不敢放射,当丽达要以战场纪律来惩罚她时,准尉出面安慰她并保护了她。可是战场本身就是残酷的,嘉尔卡无法克服内心的恐惧,看到德国鬼子追来而尖声喊叫,盲目且无方向地乱跑,被德国鬼子的冲锋枪射死。按常理分析,这应该是个胆小鬼懦夫,可是作者从人性和战争的角度考虑她依然是个英雄,毕竟她没有背叛祖国而且是那样的憎恨敌寇,她也是为苏维埃保卫共和国而死的。她的死依然受到尊敬同样令读者的心静静的撼动……

年轻美丽的索尼娅悲壮的惨死场面让人无由的对法西斯的残暴行径而愤怒。她的身上被德国鬼子总共扎过两刀,第一次德寇骑在她羸弱的身上用刀猛刺,但没有扎穿。而另一个德寇又扑上去,禽兽一样的撕开她的胸衣。又是狠狠的一刀,心脏喷血。可怜且可恨的是,敌人整个行凶过程中间,索尼娅宛如小花一朵静静芳谢……至今,我一直记得德寇扎索尼娅前面的那一刀,那一刀之所以没有被刺透,是被她怀抱里的爱情诗集挡了一下,而且挡住了。后来敌人又是一刀,剌过了女战士乳房 。乳房比诗更柔软,但终于挡不住残忍的刺刀,利刃的横行冲刺亵渎了纯情的诗集。索尼娅带着她未实现的大学梦想以及她曾经深爱过的那段恋情悄悄的走了。她素面朝天,仰望着头空的白桦林心中依然抒写着流血的诗行。她心房上的诗篇,如她吟颂过的那样 :夜幕已从天际滑过……

作品中还有一个主要人物让人难以忘怀,她就是美丽温情的丽达。丽达曾说:“也许必须有一个敌人倒在我面前,我的心才会平静下来。”她做到了。她娴熟的操控高射机炮,打中了敌机。大家欢呼成一片。敌机坠毁,敌人伞兵落下。她咬紧牙关,快、狠、准的消灭了伞兵。准尉失望地吼她,埋怨她未留下俘虏。丽达不在乎勋章,她只在乎她爱的人,看到自己为所爱的人报了仇,她长吁着流下两行泪。这泪里包含着如释重负的平静。即便战争让女人的心变硬了,她内心的爱亦如初般圣洁。她严肃认真,军人作风一丝不苟;她为人善良,以一颗爱的心奉献他人。如此般近乎完美的女人,却早早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多么让人为之痛惜。她受伤了,伤到了内脏,剧烈的疼痛和伙伴阵亡的噩耗让她无法自已。许多人问,为什么要自尽呢?为什么一定非死不可呢?其实丽达有太多舍不下的:可爱的儿子阿利克,准尉,还有她的战士朋友们。但她清楚地明白,悲愤的准尉一定会冲向敌人。与敌人进行一场最后的生死搏斗。自己受了伤,不能再上战场,只会成为准尉放不下的包袱。再者说她伤势实在过重,已无力回天。为了让准尉无畏的去战斗,她只能亲手结束自己宝贵的生命。作者用太多的篇幅为我们描绘了一位令人难忘的女兵——丽达。在我们为她扼腕叹息时,相信作者撂下笔时心里也有太多酸楚吧。这也是我看过这部作品后最难以忘怀的人!“你静静,你静静地飘落,铺满金黄,金黄色的山坡,你轻轻地歌唱,流进弯弯的小河,风儿把你送入天空… …”丽达静静的躺下了,整个世界都在旋转,一段凄美的故事浮出了水面。故事总是这么凄丽而悲壮,凋敝的白桦树叶打着旋儿从树上飘落下来,最后悄然地躺在地上,一层又一层,我们的丽达倒在了飘落的白桦叶丛中… …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湖边的森林里一片寂静,这里的黎明依然是那么的静悄悄,静悄悄… …层峦叠嶂沉睡在茫茫的夜色里,篝火熊熊人们围坐一起,风儿吹起带走最后的歌声,吹向远方去寻找你踪迹。也许他们无意间来到这地方,冰山雪川在身后嗡嗡响,天南地北我和多少朋友重聚,却不见你,究竟你在何方?万水千山一路上我把你寻找,追随着你直到天荒地老,我要寻找纵然知道希望渺茫,纵然天涯海角,也要把你曾经的身影找到… …

秋叶轻轻飘落,黎明静静来临


秋叶轻轻飘落,黎明静静来临


秋叶轻轻飘落,黎明静静来临


秋叶轻轻飘落,黎明静静来临


秋叶轻轻飘落,黎明静静来临


秋叶轻轻飘落,黎明静静来临


秋叶轻轻飘落,黎明静静来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