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協同創新,在全球價值鏈重組中力爭上游

本報記者 趙姍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發讓全球價值鏈產生了連鎖反應,全球疫情蔓延帶來的需求下降對中國主導和參與的多條價值鏈造成衝擊。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在此嚴峻挑戰面前,我國產業參與全球價值鏈發展的方向與趨勢不會發生根本變化;須強化協同創新,進一步推動我國產業在全球價值鏈重組中向價值鏈上游發展。

我國更多產業邁向全球高端價值鏈的趨勢會越來越明顯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胡敏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以美國、德國、中國為代表的美洲、歐洲、亞洲三大產業鏈板塊已經形成,國際分工體系水乳交融,不可能因為一次疫情徹底隔斷,而且如果出現人為因素隔斷,不僅交易成本巨大,對世界各國經濟影響都是“雙輸結局”,也不會成為有理性的政府所採取的政策舉措。

“中國已經形成齊全的產業網絡、充分的比較優勢和巨大的市場迴旋餘地,外部環境的變化只可能倒逼我國產業鏈更快地從目前以中間品製造為主的產業鏈格局向高端產業鏈價值鏈延伸。可以說,未來我國更多的產業邁向全球高端價值鏈的趨勢會越來越明顯。”胡敏說。

“我國產業參與全球價值鏈發展的方向與趨勢不會發生根本變化。”北京新世紀跨國公司研究所副所長丁繼華對本報記者表示,首先,我國防疫類相關產業正在積極為各國提供各類防疫物資,這推動了我國防疫類產業不斷加大全球價值鏈參與力度。第二,西方發達國家因疫情的衝擊導致當地企業停工停產,其本土供應鏈遭到重創,我國可以抓住這些市場機會主動為當地企業提供工業品,從而取得進一步參與全球價值鏈的機會。第三,各國將推動價值鏈的本地化和分散化來增加安全性和韌性,順應這一調整趨勢,我國產業會加大“走出去”的步伐,通過對外直接投資方式進入當地市場,著力生產屬地化佈局,從而進一步深度參與全球價值鏈。

以創新引領加快各類產業協同邁向產業鏈中高端

為進一步推動我國產業參與全球價值鏈、力爭向價值鏈上游發展,胡敏建議,一是要加大科技體制改革力度並推進科技創新。二是緊抓數字經濟已經對我國經濟產生的正面效應的機遇,促進新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在“十四五”時期構築起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的國民經濟體系。三是進一步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尤其要釋放企業家創新活力,培育一大批龍頭企業,在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上發揮牽引作用;以新的制度性比較優勢穩住外國投資、穩定跨國公司對中國經濟、中國市場的信心。

“與此同時,我們在產業低端也可以與新興經濟體展開多層次分工合作。這樣我國產業鏈價值鏈不僅會更加鞏固,韌性也會越來越強。”胡敏說。

丁繼華則提出三點建議。一是以創新引領,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二是完善創新機制,市場配置創新資源。三是實施全球戰略,在全球競爭中升級。推進制度型開放,構建與發達國家相銜接的國際經貿規則體系,在引進國際高端資本、技術與人才的同時,推動我國企業“走出去”,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軟實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