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奶奶年代,那是1920年,吃肉真如小說寫的那樣?一年一次?

現在很多的古代小說,描述的百姓生活,都是很悽慘的。吃不飽,穿不暖。甚至是一家子只有一套衣物。對我們來說,想想就覺得不可思議。可是大概也是真實存在的吧?雖然衣物這事,老一輩沒說過,但是吃的那方面卻是真實的。

太奶奶的父親,姑且稱為老太爺吧,也就是爺爺的外公,在當時好像是個小胥吏?經常騎著馬下鄉。

太奶奶年代,那是1920年,吃肉真如小說寫的那樣?一年一次?

那時戰亂紛紛,小鎮還算安寧。山賊也不是太倉惶,日子還算過得去。但是爺爺那時也不過是三四歲,卻已失祜。家中只有年邁的祖母以及柔弱的母親。家裡缺了頂樑柱,積蓄很快見底,生活拮据得很。

憐惜女兒與外孫的老太爺每每進村裡,總會在路上喊爺爺下去,然後給他一個兩個銀元,好讓他們孤兒寡母日子過得不是太艱難。別的,老太爺也做不了。當時寡婦再嫁並不鮮見。但是老太爺沒有勸女再嫁。一來是小外孫年幼,沒那麼狠心拋棄他。二來,畢竟當時日子都不好過,再嫁也不一定過得舒心。於是太奶奶只能留下,一心一意撫養爺爺。

太奶奶年代,那是1920年,吃肉真如小說寫的那樣?一年一次?

同村的人,佩服太奶奶一人支撐著家,平時也多關照。那時一頭牛滾了山崖,被抬回來宰了。牛的主人見她家沒有壯勞力幫忙抬牛或者宰牛,就叫她看火燒水。等那粘著肉的牛骨頭放進大鍋裡煮了很久,那家主婦還撈了一碗肉一碗湯給她端回家給老人孩子吃,算是她看火的酬勞。

看火誰不會?五歲的小孩子都可以做。可是愣是給太奶奶做了。那時候,沒有一個人有議論的。這就是明明白白的幫扶,是挺讓人覺得難為情,但也實在讓人感動。為了爺爺,太奶奶是厚著臉皮接受。

太奶奶年代,那是1920年,吃肉真如小說寫的那樣?一年一次?

一碗的肉渣還有骨頭湯,愣是讓太奶奶三人吃了三天。幸好那時天氣冷,不然可怎麼放得久?從這一事來看,當時的人,確實是窮困。家裡有壯勞力的,許多人家都是一年只能吃幾次肉,不然太奶奶也不會這麼儉省。

即便村民們一年能買幾次肉,每一次也只能買二三兩肉,甚至更少的。

二三兩多少呢?約莫是能蓋過手心的一捧?人數龐大的一家,可能一人都分不到一塊肉。

太奶奶年代,那是1920年,吃肉真如小說寫的那樣?一年一次?

爺爺雖然有老太爺的接濟,到底還是難。平常吃的,都是米粥,菜粥。乾飯一個月一次已算難得。也不知當時老太爺給她們的錢到底是怎麼用的,還是收起來了?

某一年鬧旱災,收成銳減,秋後交了糧稅後,除了個別的富裕人家還能吃乾飯(雜糧與稻米一起煮),家家只剩少量的稻穀與雜糧。要撐到夏收絕對是不可能。於是後來又是喝粥吃雜糧。後來更是吃上了野菜雜糧糰子,就是野菜與雜糧揉在一塊蒸出來。

太奶奶年代,那是1920年,吃肉真如小說寫的那樣?一年一次?

有一戶人家還鬧出了笑話,每天喝幾大碗的野菜湯,走路晃悠得肚子咕嚕咕嚕叫,只能勒緊褲腰帶,不讓肚子活動太頻繁。

時隔一百年,今日的生活是沒那麼悽慘了。即使還有各自的難處,但是,國家安寧,生活安定,珍惜當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