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奶奶年代,那是1920年,吃肉真如小说写的那样?一年一次?

现在很多的古代小说,描述的百姓生活,都是很凄惨的。吃不饱,穿不暖。甚至是一家子只有一套衣物。对我们来说,想想就觉得不可思议。可是大概也是真实存在的吧?虽然衣物这事,老一辈没说过,但是吃的那方面却是真实的。

太奶奶的父亲,姑且称为老太爷吧,也就是爷爷的外公,在当时好像是个小胥吏?经常骑着马下乡。

太奶奶年代,那是1920年,吃肉真如小说写的那样?一年一次?

那时战乱纷纷,小镇还算安宁。山贼也不是太仓惶,日子还算过得去。但是爷爷那时也不过是三四岁,却已失祜。家中只有年迈的祖母以及柔弱的母亲。家里缺了顶梁柱,积蓄很快见底,生活拮据得很。

怜惜女儿与外孙的老太爷每每进村里,总会在路上喊爷爷下去,然后给他一个两个银元,好让他们孤儿寡母日子过得不是太艰难。别的,老太爷也做不了。当时寡妇再嫁并不鲜见。但是老太爷没有劝女再嫁。一来是小外孙年幼,没那么狠心抛弃他。二来,毕竟当时日子都不好过,再嫁也不一定过得舒心。于是太奶奶只能留下,一心一意抚养爷爷。

太奶奶年代,那是1920年,吃肉真如小说写的那样?一年一次?

同村的人,佩服太奶奶一人支撑着家,平时也多关照。那时一头牛滚了山崖,被抬回来宰了。牛的主人见她家没有壮劳力帮忙抬牛或者宰牛,就叫她看火烧水。等那粘着肉的牛骨头放进大锅里煮了很久,那家主妇还捞了一碗肉一碗汤给她端回家给老人孩子吃,算是她看火的酬劳。

看火谁不会?五岁的小孩子都可以做。可是愣是给太奶奶做了。那时候,没有一个人有议论的。这就是明明白白的帮扶,是挺让人觉得难为情,但也实在让人感动。为了爷爷,太奶奶是厚着脸皮接受。

太奶奶年代,那是1920年,吃肉真如小说写的那样?一年一次?

一碗的肉渣还有骨头汤,愣是让太奶奶三人吃了三天。幸好那时天气冷,不然可怎么放得久?从这一事来看,当时的人,确实是穷困。家里有壮劳力的,许多人家都是一年只能吃几次肉,不然太奶奶也不会这么俭省。

即便村民们一年能买几次肉,每一次也只能买二三两肉,甚至更少的。

二三两多少呢?约莫是能盖过手心的一捧?人数庞大的一家,可能一人都分不到一块肉。

太奶奶年代,那是1920年,吃肉真如小说写的那样?一年一次?

爷爷虽然有老太爷的接济,到底还是难。平常吃的,都是米粥,菜粥。干饭一个月一次已算难得。也不知当时老太爷给她们的钱到底是怎么用的,还是收起来了?

某一年闹旱灾,收成锐减,秋后交了粮税后,除了个别的富裕人家还能吃干饭(杂粮与稻米一起煮),家家只剩少量的稻谷与杂粮。要撑到夏收绝对是不可能。于是后来又是喝粥吃杂粮。后来更是吃上了野菜杂粮团子,就是野菜与杂粮揉在一块蒸出来。

太奶奶年代,那是1920年,吃肉真如小说写的那样?一年一次?

有一户人家还闹出了笑话,每天喝几大碗的野菜汤,走路晃悠得肚子咕噜咕噜叫,只能勒紧裤腰带,不让肚子活动太频繁。

时隔一百年,今日的生活是没那么凄惨了。即使还有各自的难处,但是,国家安宁,生活安定,珍惜当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