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第一代國腳-方紉秋足球生涯片段,1998年上海拜訪方老

新中國第一代國腳-方紉秋足球生涯片段,1998年上海拜訪方老

圖文:足球城大連第一位女專業足球記者趙植萍

今天找出20多年前撰寫的長篇報告文學《新中國第一代國腳——方紉秋足球生涯片段》,急忙打出第一篇編者按和未完待續的文章。如果不是保存下來這些珍貴的資料,我還真忘記了當時都寫了些什麼。1998年刊發《足球週報》方紉秋的報告文學,原文照搬如下。

編者按:

方紉秋,上海市人,新中國第一代國腳。自幼開始踢球,17歲加入精武隊,參加上海甲級聯賽;1951年代表上海和華東參加建國後首屆全國足球比賽。1952年畢業於大連海運學院航海系,同年入選國家隊。1954年至1956年被派往匈牙利學習;1964年任國家隊主教練,其後協助年維泗執教國家隊。1972年回滬任上海足球隊主教練。1986年後歷任上海市足協辦公室副主任、中國足協科研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足協副主席、申花足球隊顧問。

新中國第一代國腳-方紉秋足球生涯片段,1998年上海拜訪方老

走過滄桑歲月,方老追求心不變。本版自今日起在“名將尋蹤”欄目中,將連載本報記者趙植萍撰寫的長篇報告文學《新中國第一代國腳——方紉秋足球生涯片斷》,以饗讀者。

同方紉秋通電話時,他就告訴我說,他的家離我住的酒店很近,他歡迎我到他家作客。

我按照他說的方向在方紉秋家的周圍轉了好幾圈。午後的上海氣溫很高,炎炎的太陽,高懸在天空,上海街道來往走動的人很多,讓你無法感到清靜。前面那幢高樓一定是方老的家,我心裡想著,果不然,方老大老遠地迎了過來。熱情地問候,親切地握手,然後,方老把我帶到他的家。

新中國第一代國腳-方紉秋足球生涯片段,1998年上海拜訪方老

時至第16屆世界盃激烈“上演”時,方老的案頭上整齊地擺放著資料,他每天的任務是看球評球並應邀給一家體育報刊寫評述。世界盃期間,方老已發表了20多篇文章。期間,他給中國足協專職副主席王俊生提出自己的看法,關於聯繫世界盃,探討中國足球的道路,他認為關鍵要抓上層建築。抓好國家隊,抓教練員培訓,抓青少年培養,抓運動員素質等等一系列問題都需要探討。他說“三從一大”的口號是足球界提出來的,而體育界其他行業都在貫徹,而足球界為什麼沒有貫徹好。另外,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學什麼?各足球俱樂部應如何形成體系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各階層、各部門,包括球迷協會,都應該集思廣益,認真座談,把中國足球搞好。

方紉秋的一番話語重心長,他的表情極其認真。兩年沒有見到方老,他的頭髮已基本全白了,歲月在他的臉上已刻下了滄桑的痕跡,70歲的老人,一生追逐著足球,成功也好,失敗也罷,無怨無悔。

新中國第一代國腳-方紉秋足球生涯片段,1998年上海拜訪方老

對於我的到來,老人非常高興,一會兒拿來飲料,一會兒又打開冰箱取出冰淇淋。除了評評球,寫寫文章之外,方老還時常出席全國性的足球工作會議、上海足球工作會議,忙忙碌碌,心甘情願。

我打開了方老的影集,在1957年在北京先農壇體育場對匈牙利國家二隊一戰,方紉秋攻進一球剎那留影;有同年3月周恩來總理在北京先農壇體育場接見國家隊隊員,與方紉秋親切握手的情景;還有參加第16屆奧運會預賽中國隊抵達印度加爾各答機場的盛況。

新中國第一代國腳-方紉秋足球生涯片段,1998年上海拜訪方老

重新拿起這些珍貴的照片,方老陷入了回憶,他說,這種回憶,無邊無際。有時是一股洶湧的暗流,突然衝向你,讓你無法招架,有時卻又縹縹緲緲地捱過來,在你心裡駐足。人到了老年,格外眷念童年、少年和青年時代,有時閉目沉思,半個多世紀以前的事還歷歷在目。“我曾感嘆:人的一生就這麼快地度過來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