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6款被工信部通报侵害用户权益的APP,你手机中也有吗?

5月15日工信部消息,近期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手机应用的检查中,尚有16款App对存在的问题未完成整改。这其中,知乎日报与当当等用户下载量颇高的App赫然在列。APP频频侵犯个人数据,隐私问题已经成为互联网企业备受指责的问题之一。

不得不承认,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我们的个人隐私的空间正在被逐步挤压。隐私数据仿佛都像是唐僧肉一般,让企业对它的向往趋之若鹜。那么挖掘隐私信息的背后,企业到底有着怎样的动机呢?

这16款被工信部通报侵害用户权益的APP,你手机中也有吗?

有人说,互联网是一个信息裸奔的时代,每个人的隐私都在逐渐被暴露。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在花呗上的额度只有2000,而有的人可以达到20万。打开携程,同样的五一假期,不同的人收到的推荐线路会有极高的差价。这种过去被批判为“看人下菜碟”的行为,现在成为了互联网公司竞相亮剑的“千人千面”体验战场。而实现这一切的,正是基于对于用户日常隐私信息的挖取。通过大数据精准定位客户,梳理客群,并基于此定制差异化的服务与产品推送。

2012年8月,今日头条发布自己的第一个版本。在头条后台信息获取之后的独特算法下,一款仿佛专门为“你”一个人定做的app终于被你亲手培育完成。一夜之间所有的公司都开始注重“算法”。用户的互联网轨迹被层层追踪,并整合分析。高度智能的信息识别与检索推送让用户大呼过瘾,而每一次精准投递的背后,都是软件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攫取。

这16款被工信部通报侵害用户权益的APP,你手机中也有吗?

​“我的手机比我还要懂我自己,它好像知道我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成为了很多人深有感触的共鸣。APP变得更加“懂事”,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软件使用者的用户粘性。现在的确也有很多用户更加享受越来越个性化的服务平台。但是他们好像也从未思考过,被互联网看穿,未必是一件好事,在这背后所付出的是隐私代价。他们认为的“个性化”很可能是互联网场景下的“牢笼”。你每天接收到的都是雷同并具有狭见的信息,这些信息并不能给你带来价值,而你的隐私安全却早已成为问题。

这16款被工信部通报侵害用户权益的APP,你手机中也有吗?

难道这个时代我们想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就这么被动吗?任何网上的行为都要付出牺牲隐私的代价吗?其实还是有真正站在用户利益立场的app。群脉是一款专门做社群的app,它设有个人标签主页,用户可自己选择想要展示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地区、爱好、职业、需求等,它通过传统的个人标签形式让主动权掌握在用户自己手上的。而系统会根据你所填写的需求自动匹配所需人脉、产品,为你的生活、工作带来无限的价值。

“玩社群,用群脉”在这里,你可以通过标签不牺牲隐私找到自己的组织实现“零度人脉”高效精准的社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