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从曾国藩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从曾国藩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可能大家都听说过曾国藩小时候背书被小偷嫌弃的故事吧!他并不是一个多么聪明的人,在前期领兵打仗的时候还多次失败,甚至两次自杀未遂,用他自己的话说:“余初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继为长沙所唾骂,再为江西所唾骂,以至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牙齿多矣,无一不和血吞之。”

就是这样一个多次失败的人,却屡败屡战,直到最后成为了人人敬仰的人。1917年8月23日,青年毛泽东在致黎锦熙的信中写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那么他是如何做到让伟人如此敬仰,让万民纷纷效仿的呢?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从曾国藩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01修身

《大学》中言:“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学做事先会做人,善处世方可处事。纵观曾国藩一生的为人处世,正是做到了先修身再齐家再治国再平天下,所以他才能笑到最后,取得成功。

在修身方面,曾国藩下定决心“勤俭有恒,无纵逸欲,以丧先人元气。困知勉行,期有寸得,以无失词臣体面”。他坚持让自己日日用功有常,能够无愧于己,无愧于人,无愧于天地。

他凭借自己的意志力、自制力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戒了烟。在为人上他谨记:须时刻谨慎,莫自满忘形。

在人生做减法的过程中,他剔除的人身上的坏毛病、臭脾气,以一种新面貌示人,最终广结善缘。他确实是做到了:“

修为人之学,养处世之道”

02.博学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从曾国藩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他学习那么慢。却能成为晚清学术大家。他凭借的是什么呢?

终其一生,他做学问从来不会故步自封、拘泥于一家,他始终以开放的态度兼收并蓄,展现出鲜明的博古通今的思想与特质。

曾国藩曾经借用南宋朱熹的话来比喻治学的正确路径,“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在他看来,初始之学, “宜在二三十岁立定规模,过仨后则长进极难”,“少年不可怕丑,须有狂者进取之趣”。下一番苦功夫,通读古来圣贤经典著述。

他认为读书也要讲求技巧,“看生书宜求速,不多阅则太陋,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他讲求先博学再专精。

他还讲求认真考虑为学之术。在他认为为学之术有四:“曰义理,曰考据,曰辞章,曰经济。

义理者,在德行;考据者,在文学;辞章者,在言语,从古艺文及今世制义诗赋皆是也。经济者,在政事,前代典礼、政书,及当世掌故皆是也。

这四者不是并列关系,有其内在的主次之序,即义理为体,经济为用,义理统摄经济,经济从属义理,也就是说,无论为人、治学或治事,总要先有一种正确的指导思想作为引导,否则便容易陷于或一叶障目,或泛滥无归的境地。义理为先,这就避免了贪多而不务得、闭门而造废车的弊病。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从曾国藩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他还提倡持之以恒,强调有恒。他认为:

一、 读书不可半途而废,不能因看不懂或记不住便放弃。他曾告诫儿子曾纪泽:“读书记性平常,此不足虑,所虑者,第一怕无恒,第二怕随笔点过一遍,并未看得明白,此却是大病。若实看明白了,久之必得些滋味,寸心若有怡悦之境,则自然记得矣”。

二、 读书实乃一种功利色彩的生活方式,当贯穿始终。曾国藩后半生虽戎马倥偬但不废书卷,每至清夜,他都要定时阅读,还常因无所得而喟叹“念学术一无所成,欲为桑榆晚盖之计,而精力日颓,悔恨无已”。

值得留意的是,晚年的曾国藩“博众家之学,通中西之变”。

他的案头在晚年时期经常放置着一些介绍西学的读物,可见身处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清廷重臣却也更加关注西方,从而不断扩展个人的知识视野。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从曾国藩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03.磨练

自古磨难出英才。曾国藩刚开始出道并不顺利,屡遭磨难,但是他坚信:熬不下去,也要熬,以强悍的蛮劲打通一切关卡。他用自己的故事向人们证明”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即“熬强大内心,炼无欲之念”。

曾国藩对时局、世局有着敏感的洞察力。他看到当时世风日下,国家衰颓,认为“非得二三君子,倡之以诚朴,道之以廉耻,则江河日下,不知怕届”。故而他特别注意结交、推崇德性、修身先进之人,无论是理学名流唐鉴、倭仁、吴廷栋,还是后来纳入其湘军麾下的李续宜续宾兄弟、郭嵩焘、刘蓉,皆是气节品行无亏之人。曾氏相信,只有这样的人士越来越多,遍布各地,才会转移风气,令局势蒸蒸日上。

曾国藩深知“极盛之时,每虞蹉跌”,所以不管取得了多么大的胜利他都“格外小心”。他曾引经据典,告诉后人:霍氏盈满,魏相概(抑制铲平的意思)之,宣帝概之;诸葛恪盈满,孙峻概之,吴主概之。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

霍光当年多风光,诸葛恪彼时多霸道,终究难逃身败名裂。前车之鉴,历历在目。所以,他劝诫诸兄弟应早做打算,与其他人概之,不如自概,谨慎处事,毋蹈盈满之覆辙。

04.诚信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从曾国藩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他很讲诚信。

所谓诚信,并非一人之德,一人之事,而是天下之德,众人之事。为了践行诚信,曾国藩说:“凡人以伪来,我以诚往,久之则伪者亦共趋于诚矣”。也就是说,别人对我虚伪,而我须以不变应万变,始终保持诚信,久而久之,便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一部分奸诈之辈相形见绌,逐渐被你感染,摘掉面具用真心;要么另外一部分人自知与你道不同不相为谋,从而渐行渐远不往来。这就是诚信的力量!正所谓“诚可以动人,信方能不坠”。

***

曾国藩不仅在做人做事上下功夫,在做学问、慎独、诚信等各方面都说得实实在在,也做得实实在在的。

从他的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实在是太多了。你学到了什么呢?有时间还是好好看看他的故事吧!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从曾国藩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