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怪物》:校園暴力中施暴者和旁觀者都是“怪物”


《夜晚的怪物》:校園暴力中施暴者和旁觀者都是“怪物”

用暴力對付暴力,是弱者才做的事

“時不時的語言暴力,在很多人面前拽頭髮是基本,潑髒水,誣陷人家,因為你死了個人,卻連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厚臉皮。”

這是講述以青少年為主的反抗校園暴力為題材的韓劇《學校2015》中高恩星手撕江素英的畫面,也是令大多數觀眾拍手稱讚,大快人心的片段之一。

隨著校園暴力新聞的不斷出現,在本應充滿歡聲笑語的校園中,卻藏著欺辱霸凌。在大多數人的學生時代,或多或少都經歷過校園暴力,也許是故意帶節奏的人生攻擊,也許是看似無意的撞一下,也許是那支被踩在腳下的鋼筆。


《夜晚的怪物》:校園暴力中施暴者和旁觀者都是“怪物”

由日本暢銷書作者住野夜所著小說《夜晚的怪物》說的同樣也是一個校園暴力的故事。在白天的高三二班,女生矢野是所有同學霸凌的對象,放在課桌裡的青蛙,被灑滿粉筆灰的課桌,被扔掉的筆記本,即使每天保持微笑和同學打招呼搭話,換來的卻是集體孤立,惡言嘲諷和打擊報復,只能在每個放學後夜晚擁有1小時的休息時間,也可以說是喘息時間。

變身怪物的男生安達在某一天夜晚出現在校園,碰巧被矢野認出,兩個人約定互相保守彼此的秘密,開始與矢野玩起“晚休”的遊戲,享受看似正常的同學關係,白天和夜晚,安達對待矢野的態度截然不同。白天隨著眾人冷眼旁觀,甚至是被動施暴,晚上卻虔誠道歉,尋求原諒。

同學們對矢野的欺凌愈甚,安達重新做出了選擇。

如果面對他人被校園暴力,你應該怎麼做呢?


《夜晚的怪物》:校園暴力中施暴者和旁觀者都是“怪物”

01 校園暴力的發生不是受暴人的錯

矢野並不是一位壞同學,她只是扔掉了同桌綠川的書,導致書被淋溼。她沒有被全班同學責備,沒有人詢問緣由,也沒有人瞭解真相,她就直接被當成了罪人,被全班厭惡和孤立。被欺凌一定真的有原因嗎?連性格不夠合群就能被當作厭惡的理由。曾經的矢野不過是教養差一些,缺乏一點常識就經常被玩笑和取樂。不懂察言觀色,反應慢,聲音大,說話方式奇怪……在加害者眼裡,所有的問題都被當成受暴人的錯,是他們不好。

施暴者既然選擇了暴力,並不在乎受暴人有沒有問題,因為無論受暴人有沒有問題,在他們眼裡都是有問題。校園暴力為什麼能夠橫行,因為他們不知道這個會產生多大的後果,對他們而言,只是一種情感宣洩,不覺得這是人身攻擊,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所謂的壞蛋,還覺得他們做了件正確的事而沾沾自喜。

受到校園暴力的人沒有錯,他們受到傷害並不是因為他們犯了錯,而是施暴者為了施加暴力,把沒有的錯誤強行加在他們身上,矢野雖然笨拙遲鈍,但沒有傷害過那些人,即使,他們每天都在傷害她。

《夜晚的怪物》:校園暴力中施暴者和旁觀者都是“怪物”

02 旁觀者的冷漠促成校園暴力

尼采說:這個世界最可怕的一點就在於,很多人總是認為自己不直接參與,所發生的一切後果都與自己無關。

矢野被全班人校園暴力,心存疑慮的同學不敢言語,甚至連老師也插不上手,所以安達也置身事外,如果沒有變成怪物這一契機,我想,安達還是會繼續保持冷漠,獨善其身,不明白圍觀與鬨笑,是對校園霸凌這種行為的鼓勵與推動。

班裡的同學分成三種,明目張膽加害矢野的那些人,元田,高尾。對矢野敵意明顯但能控制自己,只在矢野接近的時候悄悄使壞,工藤這類人是大多數,藏在暗處,做著壞事還不被發現。第三種是覺得矢野不對,但不會主動欺負,井口,笠立,還有安達。

在校園暴力中當事人是少數,而旁觀者是大多數,當矢野被欺凌的時候,如果有一個人願意站出來指出這樣是不對,即使聲音很小,即使力量微弱,但是一個人能帶動一群人,那樣,一定能改變一個結果。

在小說《夜晚的怪物》中,井口嘗試著邁了一小步站了出來,又被班裡的大多數人影響,縮回了界限之內,矢野不是軟弱無力,而是孤立無援。現實好像已經無法改變,所以作者賦予了安達夜晚變成怪物的特殊能力,通過兩個人每晚的交流接觸,去喚醒安達內心的善良,勇敢,讓安達從一個旁觀者覺醒,不再默許欺凌的發生。

《夜晚的怪物》:校園暴力中施暴者和旁觀者都是“怪物”

03 希望每個人都有站出來的勇氣

故事的最後,安達終於在那天矢野笑著和全班打招呼的時候,給了她一個回應。一句“早上好”。矢野無論是在怪物面前,還是在同班同學面前,她從來沒有逃跑過。這一次,安達沒有視而不見,也沒有逃跑。

夜晚的怪物指的不僅僅是在夜晚會變成怪物的安達,也是我們內心的那隻怪物,面對校園暴力時,是選擇視而不見,還是勇敢的站出來,看完這本被稱為揭開校園殘酷真相勇氣之作的《夜晚的怪物》,我想,你會找到答案。

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像故事裡的安達一樣,夜晚不再變成怪物,而是睡一個好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