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永恆的記憶——過年

一代人永恆的記憶——過年

文/知音

中華文化五千年源遠流長,老祖宗遺留下來最傳統、最隆重、最喜慶的節日莫非是春節。一年一度,週而復始。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團圓飯、吃餃子、走親戚、訪好友,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到處洋溢著人們歡樂祥和的氛圍,到處充滿著祖國繁榮昌感的景象!然而,現在過春節,好像比小時候少了些許年味!

我是60後,經歷過人生的跌宕起伏,見證過社會的千變萬化,飽嘗過生活的苦辣酸甜,由此對過年的印象和記憶尤為深刻,對過年的感觸和體會頗深!記得我們小時候對過年特別期盼和嚮往,從冬至過後就掐指而數。那時候人們生活普遍潔節,我們盼望過年並不僅可以感受到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的那種喜慶吉祥的濃郁氛圍,而且還可以享受到穿新衣、團圓飯、吃餃子的那種興奮與喜悅,更重要的是還可以掙到“壓歲錢”,終於能自主支配買些自己喜愛的食物。從初一早上兄弟姐妹們給自己的父母拜了年,吃完飯,就開始相跟上先去“皇親”家拜年,初二再去“國舅”家拜年。有的給五分、有的給一毛、還有的給幾塊糖,給兩毛的都是有辦法的,不是有工作的就是有手藝的。拜年實際上也是中華文化“禮”和“孝”的傳承,教育、引導孩子從小培養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良好品德。我們不僅都知道對每位長輩的稱謂,而且每家的住址、家庭成員及路途都瞭如指掌、閉目可及。

不過最高興、最難忘的時刻還要數大年三十。早飯過後,跟在大人的屁股後面,打掃庭院、貼上春聯、換上新衣,兜裡裝著小鞭炮(把整掛鞭炮一個一個地拆開,目的是可以節省下不停地放,放的次數更多),三個一群,五個一夥,走到哪裡響到哪裡。到了晚上不睡覺叫熬年,有時甚至通宵,為的就是後半夜過了午時以後,大人們在院子裡點著提前搭好的火爐,小孩們圍著火爐取暖跳躍,還不時地放著鞭炮,好一派歡欣鼓舞的樣子。聽長輩們說,點火爐象徵著來年日子紅紅火火,放鞭炮是為了驅趕疫魔,來年全家人平安吉祥。最熱鬧、最壯觀的場景,那就是正月十五“鬧元霄”,各鄉鎮、各單位自發組織的形式各樣、豐富多彩的大型街頭文藝表演和彩車展示活動。其中有背棍拾閣、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武術、鑼鼓等傳統風俗的表演。那真是:人山人海旗如林,各族人民抒豪情。同慶美好新生活,民富國強砥礪行!

小時候對過年的樂趣和激情,我們一直要持續到正日二十“填倉節”。所謂填倉,意思是填滿穀倉。這一天黎明,家家戶戶都在自己的院子裡或打穀場上,用篩過的炊灰,撒出一個個大小不等的糧囤形狀,並在裡面放一些五穀雜糧,象徵五穀豐登。“填倉節”分為“小填倉”、“大填倉”兩個節日,“小填倉”為正日二十日,“大填倉”為正月二十五日。我們當地的習俗“填倉節”晚上,家家戶戶用糕面捏“石榴燈”和“碗瓜燈”擺放,讓孩子們去“偷”。聽大人們說:小孩“偷”上“石榴燈”站在碾盤上吃或往長裡拽能長高。每當夜幕降臨,小孩們都急不可待、爭先恐後地挨家換戶去“偷”。就送樣,過年的氣氛直到正月過後,才逐漸低落和消失。

每到過年的時候,忍不住會想起小時候過年的那種習俗,過年的那種歡悅,過年的那種滋味,真是年味十足!現在雖說人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科技越來越發達,取而代之的是,人們圍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春晚,成了家家戶戶的“年夜飯”,人們利用網絡在手機微信上互相拜年問好的新風,頓時間掀起了熱潮,甚至改變了傳統的過年方式。反之人們對追求美好生活的嚮往也隨之越來越高,故難免感覺年味卻越來越淡,有些習俗也慢慢的被失傳了……

舊俗變新風,但願年長久!

不可阻擋的是歲月,永不磨滅的是記憶!

願我們的祖國繁榮富強!

願我們的人民幸福安康!

2021年3月9號

一代人永恆的記憶——過年


一代人永恆的記憶——過年


一代人永恆的記憶——過年


一代人永恆的記憶——過年


一代人永恆的記憶——過年


一代人永恆的記憶——過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