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母親的記賬本

我回來的那天,母親抬起床墊的一角,從下面拿出一張她寫滿字跡的紙給我看。我接過來看到上面記著今年家裡的“人情賬”,母親感嘆說:“家裡花錢真厲害!”

最上面記著“小麥賣倆萬多,稻賣倆萬多”,這也是她和父親一年的主要收入來源。我猜這一行是母親後來才記上去的,下面才是“人情賬”的具體內容。

散文:母親的記賬本

母親今年五十多歲,小學都沒有唸完,寫的字都是歪歪扭扭的,還有一些錯別字,但還是能夠看出來她想寫的是什麼。

母親的“人情賬”更像是記錄家裡的支出,隨的禮錢也從一百到一千多不等,還有種子、化肥、收割、種地等費用。用母親的話說,“一百塊錢都是si人上的禮”,其他的還有過生日、考大學、結婚等喜事隨的禮錢。

母親說:“光是一年到頭si人都隨出去好多錢”。這也難怪,我們村子本就非常大,只要是si了人,村裡的其他家都會過去,普通的關係隨一百就行。家裡親戚也多,稍微沾親帶故的都是二三百,有的還更多。

散文:母親的記賬本

死者為大,隨禮無可厚非。可偏偏家裡以各種名義辦事的也多,什麼十週歲、剪鴨尾、過生日等等,有些本該是自己家裡人過的事,也要大辦一場。你家辦了,他家為了收回禮錢遲早也要辦回來。禮錢就這麼來來往往,大家都不願吃虧,最後都被包大席的生意人賺去了,乾圖個熱鬧。

這種風氣不好,也被很多人詬病,估計隨禮的前一天晚上都在床上和家人抱怨辦事太多,可第二天還是要笑逐顏開地去參加。沒辦法,一旦成了風氣,想遏制下去就難了。

母親趁機對我說:“等你以後有了孩子,十週歲也辦一下。”我說:“才不要呢!”我本就嗤之以鼻的事,難道到時候真要活成自己討厭的樣子嗎?

散文:母親的記賬本

我天真的覺得,有些不必要的事可以不用去。可母親說:“你不去,人家通知了,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磨不開面子。”是啊!農村就是這樣,人情世故是繞不開的話題。不過這也算是人緣好的一種體現,有的人家結婚辦事都沒有幾桌人,冷冷清清,人緣可見一斑。

前幾天,媳婦大姑喜得重孫子,媳婦覺得這都好隔了幾代人了,平時也沒什麼來往,她甚至連她大姑的孫子都不認得,更別提對這個重孫子有什麼感情了。因為離得不是很遠,丈母孃就讓媳婦去,最終媳婦還是去了,而媳婦大爺家的堂姐就沒有去。有時候,我倒羨慕這種可以做到有選擇地去或不去,既省錢也省事,大不了以後自己辦事別人不必過來。

散文:母親的記賬本

母親的“人情賬”還有第二頁,上面也記了有小半頁,再加上還沒添上去的最近的幾次隨禮,總的支出已經佔了開頭收入的一半。從母親記的“人情賬”裡,我能感受到普通人家掙錢不容易、花錢如流水的無奈。

用母親的話說,以後家裡掙錢就指望我了,他倆一年到頭也剩不到什麼錢了。我雖然嘴上不善於表達出自己的情感,但我心裡暗想:你們年紀大了,不用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