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蕃之用茶时已自唐时”是谣言还是事实?谁又敢造如此大的谣?

普洱茶源自明朝,这是大家心里的概念,然而,我最近听到这么一句话“西蕃之用茶时已自唐时”

这是事实还是谣言?若是谣言,谁又敢造如此大的谣言?

“西蕃之用茶时已自唐时”是谣言还是事实?谁又敢造如此大的谣?


最初听到这句话时,我的第一个反应是“谣言”!

对云南稍有研究的人都知道,唐代,普洱这个地名尚未出现,何来的普茶?

然而经过翻阅一些资料,我慢慢的对这句话有了改观。

“普洱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府属六茶山,一日攸乐、二日革登、三日倚邦、四日莽枝、五日蛮砖、六日慢撒,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这些文字最早见于檀萃所写的《滇海虞衡志》,《滇海虞衡志》写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比阮福的《普洱茶记》早25年。


“西蕃之用茶时已自唐时”是谣言还是事实?谁又敢造如此大的谣?


作者檀萃,福建人,乾隆二十年考取过进士,任过云南禄劝和元谋县的知县。檀萃写的《滇海虞衡志》共四册,对云南的历史沿革、山川地理、风俗物产作了很详细的介绍。檀萃治学严谨,他在书中记述的大部分内容至今都经得起考辨,《滇海虞衡志》是一部历史价值极高的史籍。 在《滇海虞衡志》中定论“西蕃之用普已自唐时”,他的这个定论是否可信?

“西蕃之用茶时已自唐时”是谣言还是事实?谁又敢造如此大的谣?

说起西蕃,大多数人以为就是西藏,西蕃其实并不全是西藏,根据唐代以来的大量史书及云南大学历史学家方国瑜、尤中先生著作所述可知,西蓄还包括大渡河以南,金沙江以北即今四川省凉山州全境,这一地区在唐代、宋代属于云南地方政权南诏国、大理国、管辖。檀萃所说的西蓄主要是指这一地区,因《滇海虞衡志》记的是云南的人文地理。西双版纳在唐代属于南诏国的银生节度范围,六大茶山的茶运至西蕃实际就是南诏国南部的茶运至南诏国北部,这条路自然是畅通的,南诏国时期云南人已普遍饮茶,这从樊绰公元863年写的《蛮书》中可知。唐代南诏国与大唐时好时恶,战多和少,南诏国的人自然不会去大渡河以北的大唐买茶,南诏国的西蕃人不愁茶喝,银生节度的诸山都产茶,南诏国的人喝的是南诏国的茶完全可信,

“西蕃之用茶时已自唐时”是谣言还是事实?谁又敢造如此大的谣?


因为中国几千年的史书,没有哪一页说云南人或南诏国大理国的人向云南以外的地区购过茶,说明云南人用的茶自古便是云南所产,唐代南诏国与吐藩(西藏)的关系较好,战少和多,西蕃还有一部分属于吐藩,吐藩不产茶,吐藩的西藩人自然也就和南诏国的西藩人一道喝银生节度诸山产的茶。”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完全可信,与历史背景相符合。

“西蕃之用茶时已自唐时”是谣言还是事实?谁又敢造如此大的谣?

回到最初的问题,唐代,普洱这个地名尚未出现,何来的普茶?

对于这个问题,在资料中我也找到了答案

檀萃的《滇海虞衡志》写于1799年,檀萃在写这段话的时已经在文章中做了解释,阐明了他说的普茶是指的普洱府辖的攸乐,倚邦,革登,蛮砖慢撒六大茶山地域上产的茶。檀萃不知道六大茶山的茶在唐代叫什么茶名,他只能用清代的茶名来叙述,檀萃说“西蕃之用茶时已自唐时”实际上指的是西蕃之用六大茶山的茶已自唐时。

“西蕃之用茶时已自唐时”是谣言还是事实?谁又敢造如此大的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