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高峰期來臨,房企發債根本停不下來

進入11月份,房企將面臨著年內的償債高峰期,由此進行融資的活動也越發頻繁。

據貝殼研究院統計,2020年前10個月我國房地產企業境內外債券融資累計達10283億元。11月份,房地產行業將迎來今年以來的債券到期高峰,待償規模達1071億元。

11月10日,龍光控股2020年面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的85億元債券獲得上交所受理,此次募集的資金擬用於償還到期或行權公司債券本金及當期利息。

而在前一日,金科股份的80億元的債券也被深交所通過。

除了上述公司外,11月剛過10天,多家房企發行的債券獲得通過,先後有榮盛發行30億元公募債,綠地控股180億元的公募、碧桂園發行了139億元公司債等,另外,還有多家企業在近期公佈了發債計劃,其中,萬科擬發行19.81億元公司債以償還舊債,大悅城控股發行15億元中期票據、萬達商管擬發行42.5億元以償還舊債、中海擬發行24億元債券等。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進入11月,房企到年末融資需求大漲,而融資額刷新歷史同期記錄,整體看,數據持續位於高位,僅11月來,美元融資已經超過20億美元,而還有多家企業發佈了融資計劃,另外境內也有多宗大額融資計劃,累計超過600億元。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此分析認為:2020年整體房企融資刷新歷史記錄,房企融資難度降低,成本也持續降低。

從目前實際發行情況看,房企融資的難度處於歷史最低水平,平均融資利潤也非常低,平均融資成本票面利率集中在4-5%左右,遠遠低於去年同期的6-8%。

8月份,“三道紅線”對企業的槓桿水平進行了限制,但在此之後的數個月,房企便迎來了密集的發債期。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9-10月全國房企境內外融資全面井噴,境內債券發行超過1000億,比2019年同期的673億上漲了48.6%。

某券商分析師向界面新聞表示:“發債基本上是借新還舊,對應2015年發債高峰時債券到期的續發,因此在債務規模上並不會有大規模增長,三道紅線對應的是控制債務規模,但不是債務規模不增長而是穩定增長。”

根據wind統計的11月1日至10日的23筆境內債券信息顯示,票面利率最高為7%,最低僅2.48%,大部分募集的資金將償還之前的債務。

另外,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後,房企業績穩步增長,也起到降低企業債務規模的作用。

中指數據顯示,1-10月TOP100房企銷售額均值為994.9億元,增長率均值為12.3%;從代表企業三季報表現來看,房企營業收入及淨利潤穩步增長。

不過整體來看,房地產行業資金緊張,房企融資在抓緊窗口期,張大偉表示:“市場分化,企業融資成本分化嚴重,部分企業融資成本低於6%,而也有企業融資成本超過13%,大部分房企為了應對未來可能的市場變化,加快儲備資金。對於槓桿率比較高的企業來說,最近融資壓力有所增加。”

同策研究院資深分析師張吉輝也向媒體表示,房企融資排期是有明確時間要求的,目前看到的發行債券,都是在半年以前就要開始做準備工作的,因此目前“三道紅線”的影響還未完全得到體現,但可以預見的是,眾房企會抓住最後的融資窗口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為緩解資金壓力,近期轉讓項目股權的也明顯增加。

11月9日,富力發佈公告擬44.1億出售廣州國際機場物流園70%股權予黑石;6日,招商蛇口41.45億元掛牌深圳南山明華國際會議中心及泰格公寓;11月1日,中國恆大宣佈以148.5億元的總價轉讓其持有的廣彙集團40.964%股權。

根據克而瑞統計數據顯示,今年9月至今,華僑城、招商等企業頻繁轉讓旗下項目股權,特別是華僑城,2個月時間轉讓的項目多達12個,這些項目多是酒店、文旅城等回報週期較長的業態。

對此,克而瑞分析稱,股權轉讓信息暴增的直接原因是融資環境收緊。融資監管新規“三道紅線”出臺後,大部分房企有一條或多條指標“踩線”,政策壓力下,房企開始主動調整融資結構,通過增發新股、子公司IPO等方式加強股權融資,而出售部分資產是回籠資金最快速的方法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