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普通工人面临短缺,年轻人不愿来,中国未来的工人在哪里

就业形势的严峻,已然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业老大难的问题,所体现的不仅是遍地大学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更在于我国当前就业正面临着结构性的供需矛盾,有些岗位严重供不应求,而有的岗位的面临短缺,甚至是断层。例如,不可或缺的广大一线工人。

现如今,一线普通工人面临短缺,年轻人不愿来,这不禁令人思考:中国未来的工人在哪里?

一线普通工人面临短缺,年轻人不愿来,中国未来的工人在哪里

一线普通工人面临短缺,是否会滋生潜在社会风险?

20年初,人社部通过社会调查显示,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导致人口失业率处于低位运行趋向,14年城镇就业人员第一次超过乡村,就业格局已然发生了历史性转变。

但是,在第三产业就业趋势向好、第一产业基础性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的前提下,传统时代曾为我国经济拉动增长起到主导关键作用的第二产业,则初露就业人口危机的端倪。越来越多的一线工人开始逃离工业、建筑业和交通业的战场。

鉴于此,社会各界议论纷纷:一线普通工人面临短缺,是否会滋生潜在社会风险?对比发达国家,可以进行参考借鉴。

一线普通工人面临短缺,年轻人不愿来,中国未来的工人在哪里

在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就业体系中,高级技术工人的人口占比不少于20%,如美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甚至在40%以上。这些人虽无高端的学历,却凭借精湛的技术,为本国社会创造着特殊的价值,因此社会地位绝不亚于那些高高在上的“白领”。

而在我国,高级技工的人数还不到总人口的4%,数千万岗位虚位以待。放眼祖国大江南北,不论是工业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还是素有“技能人才大本营”之称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技术工人的缺失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制约力量。

例如,工业及其发达的浙江海宁,被誉为“皮衣之都”如今却面临着工人短缺的问题,由于无人亲临一线生产制造,海宁市内近3000家企业,平均每天都会产生100万美金的订单流失量!

毫无疑问,“得技工者得天下”,相反,失去了广大一线工人的支持,再厉害的企业都无法做大,甚至只能是坐以待毙!

有人认为,“如果说工厂代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那么工人就是科技之魂”。工人短缺,意味着工业魂灵的失去,任何产业都将失去平台,“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无疑是举步维艰!

一线普通工人面临短缺,年轻人不愿来,中国未来的工人在哪里

年轻人,你为什么不愿意去做一名“劳动最光荣”的工人?

职业无贵贱,行业无高低。但当前大多数年轻人,虽然都懂得“劳动最光荣”的道理,却普遍不愿意奋战在车间一线。在他们看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还是人间正道。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社会原因,导致了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所谓的“蓝领”事业,找不到“白领”工作,宁可在家啃老!

首先,车间工人的工作艰苦,环境恶劣,普遍缺乏历练与吃苦经历的年轻人对此望而却步。工人的工作环境如同一个“蚂蚁穴”,每一个工人就如同洞穴里一只卑微渺小的蚂蚁。

在很多人看来,他们收入虽高,但没有休息,没有节假日,没有社会医疗保险,没有八小时之外自由快乐和自谋发展的时间与空间。他们拥有的,只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作……这些说明了,如果不转行,一直下去就是平凡的一辈子,不会有任何翻身的机会。

一线普通工人面临短缺,年轻人不愿来,中国未来的工人在哪里

其次,第三产业就业类别的增多和就业规模的扩大,让更多拥有学历优势的大学生着眼于服务业。

高度信奉“君子不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于是在机关、金融、教育等“铁饭碗”“金饭碗”领域竞争激烈,进而引发工人就业领域的择业问题。

而老一代的工人要么退休,要么因常年积劳成疾不能持续劳动,普通人员的补给都难以供应,更遑论技术精英的培养了!

再者,狭小的晋升空间让大学生普遍对工人职业望而却步。在与诸多大学生的互动访谈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倾向于“八小时以内求生存,八小时以外谋发展”的择业理念。

即便本职工作的工资不高,但利用上班之外的时间依然可以做不止一份兼职,如法律顾问、临时导游、网商代理、文案策划、家教家政等,且兼职获得的经济收益往往高出本职工资多倍,又能从中学习,让自己拥有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素质越来越强的条件。

一线普通工人面临短缺,年轻人不愿来,中国未来的工人在哪里

所以,与几乎24小时都泡在单调乏味的工厂相比,前者更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经济文化保障。此外,没有相应资质和人际关系,即便是大学生,也很难从普通工人晋升为管理层。

某公众号曾刊载一篇题为《吃完苦中苦,我终于成为人下人》的文章,认为“人生中有些没必要的‘苦’,实在是不值得经历……

在所有人生模式中,为了未来牺牲现在是最坏的一种,它把幸福永远向后推延,实际上是取消了幸福。”这些“苦”,自然也包含了在一线做工人的经历。

一线普通工人面临短缺,年轻人不愿来,中国未来的工人在哪里

中国未来的工人在哪里?他们真的一如既往地卑微吗?

工人的工作让年轻人“谈虎色变”,引发中国工人“断层”危机。有人不禁唏嘘,未来几十年,中国的工人,将要如何寻找和选择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楚:工人,真的一如既往地卑微吗?

我们回望文学历史就会发现,拥有精湛技术功底的手工业者,他们非但不是可有可无的边缘人,相反凭借薄技在手,完全可以“一招鲜,吃遍天”。

文学作品就拿《水浒传》举例,梁山好汉全伙受招安后,宋江死了,最聪明的吴用死了,武艺最高强的林冲死了,最能杀人放火的李逵也死了。

一线普通工人面临短缺,年轻人不愿来,中国未来的工人在哪里

留在北宋体制内的,恰恰是那些山寨里的“匠人”。如会做衣甲的通臂猿侯健、打制兵器的金钱豹子汤隆以及圣手书生萧让、玉臂匠金大坚等人。

历史上,技术工人的地位则更是了得。鲁班、墨子、毕昇等人,或是平民或是站在平民立场,但他们的工艺无不流传于后世,在军事、工程方面提供了巨大的技术力量和资源供给。成吉思汗征战四方,屠民无数,唯有手艺人都能在他的屠刀下全身而退。

有人说,现在是人工智能化的时代,车间做工完全可以由机器人来代替,效率又高质量又好,为什么还要这么多天然劳动力呢?

但是,机器人能在劳动力上取代人类,却可以在用脑上代替人类吗?答案是否定的!也就是说,即便是人工智能化的时代,工人的就业规模可以适度缩小,但绝对不能由机器人完全取代!

一线普通工人面临短缺,年轻人不愿来,中国未来的工人在哪里

当今时代,“工匠精神”依然是不可或缺的职场精神。毕竟,生产全局的谋划,还需要人来运作。大国工匠,在近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逐渐成为最受欢迎的对象。

航天飞航产品总体装配师冯辉、核动力事业产研用“三线金牌”领跑者王广金、战机“心脏手术师”罗卓红以及机电神医刘源等,无不是工人界的精英翘楚。而最著名的大国工匠,莫过于毕生奋战焊工一线的李万君。

自从1987年8月李万君从职高毕业分配到长春客车厂电焊车间水箱工段。从此以后,“披挂着厚重的帆布工作服,扣着封闭的焊帽……在炎热的盛夏焊着客车上供水的水箱、制动的风缸”一直陪伴着他和他的工友。

一线普通工人面临短缺,年轻人不愿来,中国未来的工人在哪里

一年以后,同一批28个工友中有25个都离了职,李万君也有跳槽的念头。但在连续7年被评为工厂劳模的父亲的劝说鼓励下,李万君最终选择了坚持,并在工作中不断淬炼意志、琢磨思路,整天想着如何把工作干到精益求精。

日积月累,李万君在这个普通的平台上,延续着不平凡的事业。不但焊工技术越发精湛,李万君连续考取了碳钢、不锈钢焊接等6项国际焊工(技师)资格证书,跻身于全能型焊工的行列。

此后,一个个“第一名”接踵而至,一个个新纪录被他突破,直到挣来了中国技能最高奖——中华技能大奖。此刻的李万君,不但是一位优秀的大国工匠,更是大家眼中的“工人院士”。连素以工匠精神著称的德国人也为之叹服。

李万君和多位工人精英们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中国工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地位只能是越来越高。

一线普通工人面临短缺,年轻人不愿来,中国未来的工人在哪里

所以,很多技工学校的招生不再是难题,“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有蓝翔”的广告词流行度,不亚于任何一首通俗歌曲。技术工人的工资收入在逐年增加,甚至有人提议,将一些全日制大学改造成技工大学,也未尝不可。

中国工人的未来,不在多而在精,不在学历而在“学力”,不在体力输出,而在体力、脑力、意志力的“三位一体”。不久的他们,将告别“蓝领”,正式走向“银领”的位置。孔子年轻的时候,也做过“委吏”这样的体力活,“眼高手低”的他,在简单平凡的锻炼中大受裨益!

当代青年大学生们,自然也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而做大事,就不能只盯着公务员、学者等少数领域,有时候,学历在手,未必赶得上薄技在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