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背後的深層邏輯:停滯、內卷的世界裡,誰才是未來?

40年前,如果有誰告訴你中國將領導全球,你一定會以為又是一個全球化的謊言。但40年後的今天,如果有誰詢問中國能否再度屹立,他將獲得來自四面八方的必勝的吶喊。

在中美博弈日漸白熱化的今天,我們似乎越來越清晰地看到那一度令人望而生畏的西方強國的內中敗絮。

經濟停滯、就業內卷、創新保守……種種事實都在質問:如今的美國是否已經失去了探索生存邊界的初心?那麼當下的中國,是否又能成為新的未來?這是一場中美博弈背後的深層邏輯思考。

中美博弈背後的深層邏輯:停滯、內卷的世界裡,誰才是未來?

星光不問趕路人

康德曾被認為是歷史上最不懂風情的哲學家之一,他的私生活傳聞幾乎為零,不僅似乎沒有常人的愛恨痴嗔,甚至罕見瘋癲張狂的遺聞軼事。但他卻曾說過世上最浪漫的人類宣言之一:世上最令我們內心激盪的,是頭頂燦爛流轉的星空和人們心中永恆的道德律。

一個民族若永遠匍匐地面,終其一生也只能做文明的奴隸,碌碌不知其所之。它將不能誕生偉大的心靈和偉大的文化,也不能激起時代最前沿的科技創新,註定湮沒在燦爛如輝的歷史中,成為其他文明的註腳。

而在現代,那些一度光鮮一時的文明卻接二連三地低下頭來,在塵土飛揚的地球表面為利益撕破臉皮,放棄底線,忘卻了他們曾為何出發。八年前,在中國即將啟程圓夢前夕,奧巴馬曾在白宮同喬布斯進行了一場意味深長的談話。

中美博弈背後的深層邏輯:停滯、內卷的世界裡,誰才是未來?

這位剛剛連任成功的總統先生問:“那些開設在中國的工廠,我們還能召回來嗎?“喬布斯想了想說:“對不起總統先生,那些工作崗位應該回不來了。“

繁榮昌盛的西方世界將工業視為底層經濟產業,毫不留情地將其逐出門外,金融洪流將所有人裹挾其中,為慾望掙扎的普通人們愈來愈絕望地發現這世界不再由他們主宰,他們本就微弱的力量被切割成無數碎片,沉澱在歷史失敗的灰燼中。

而此時,中國剛剛迎來工業噴發的時代,中國人正在用自己的雙手,一一補齊工業序列的短板,使之完善成為一塊堅不可摧的銅豌豆,無懼來自四面八方的挑釁。

1978年的逆轉

49年建國初期,中國沒有任何一座可以稱之為現代化的工業。

唯一留存下來的一些基礎設施型工廠都是晚清遺物,比如中國第一條鐵路和江南造船廠都是慈禧年代建成的,這些廠子面臨著機器老朽、技術工人短缺的問題,當年洋務運動,官老爺們只是一股腦買來了機器,自己一點技術都沒有。

不僅沒有工業體系,連能否進入工業化都是個問題。

1978年,錢學森曾頗為無奈地和濟南汽車廠廠長說,我們現在能夠造出導彈來了,但運導彈的車還是造不出來,要是一直造不出來,那隻能咱倆抬導彈走了,我抬前面,你抬後面。

中美博弈背後的深層邏輯:停滯、內卷的世界裡,誰才是未來?

對方也頗為苦澀地笑了笑,他想起了我國第一輛重卡,

黃河重卡,而它卻是幾百個工人手持榔頭一點點打造出來的。

有人說黃河重卡是個笑話,在叮叮噹噹中一點點成型的黃河重卡哪裡是工業產物,還是小農民們的手工藝品。而縱觀世界,70年代的美國用鐵錘當街打砸日產汽車,而我們還在用它生產汽車。

但我們的民族正如這臺曾滿載希望的黃河重卡一樣,想要什麼,就去生產,生產不出來,就用手造,一個不夠,那就再硬生生造出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

中美博弈背後的深層邏輯:停滯、內卷的世界裡,誰才是未來?

而在1978年前夕, 當時 “內卷”的苗芽已經悄然埋伏進當時的美國社會,金融立國的要求使得蛋糕的泡沫越來越大,人們不斷地喝下一桶又一桶來自太平洋的海水,結果卻是越來越渴。

他們迫切需要將產業分散到更大的市場中去,而這個市場,就是百廢待興的中國。中美雙方外交代表團、中糧和可口可樂、德國大眾汽車和上海汽車公司……數不勝數的外企代表湧入中國,迫不及待地同我們建立聯繫。

所有如今高舉著逆全球化旗幟的西方大國們都在1978年的春天歡呼著迎接中國市場的到來,他們迫不及待地盤算著汽車工業、服裝生產線、鋼鐵煤產業的轉移效益,爭先恐後地要求會見中國廠商。

而當落後一步的美國通用和日本豐田代表來到中國後,眼見著滿大街跑的桑塔納無不後悔萬分。他們後悔什麼呢?是錯失了市場嗎?是錯過了品牌發展的機遇嗎?根本上來說,是錯過了轉移內卷的最佳途徑和時機。

中美博弈背後的深層邏輯:停滯、內卷的世界裡,誰才是未來?

“內卷”一詞如今已不新鮮,是指同一個社會下人們所爭取的目標對象發生高度同質,由此發生彼此傾軋,競價砝碼愈加愈高的情況。

它最先出現於歐美,如今在我國也初顯苗頭。這一問題最顯著地出現於職場,我們常見到這樣的新聞:某某大學博士應聘幼兒園教師,某某公司保安要求學歷研究生及以上,某某事業單位千人競爭一崗……

內卷的背後往往是系統的問題,人們不再追求多樣化發展,而是一個勁地只想做最賺錢的、或最穩定的那一行。在前些年的網絡上我們也常聽到這樣的話:發展航天有什麼用,還不如給農民買倆饅頭。

這種心理的出現,正是內卷和停滯即將出現的苗頭。但好在我們及時發現,並積極應對,重新樹立起了正確的發展觀念,甚至於今許多小學生都能夠掰著手指頭向你闡釋航天事業的重要性。

中美博弈背後的深層邏輯:停滯、內卷的世界裡,誰才是未來?

但西方國家卻沒有這麼高的警惕性。上個世紀70年代初,西方集體陷入內卷,無奈之下,將許多先進科技帶進中國。而我們彷彿鄉下人上街、劉姥姥進大觀園一般不斷驚呼:“居然還可以這樣!”

對於美國來說,他們無疑是十分驕傲的,他們一口氣賣給中國無數高科技產品甚至包括航天技術,這在如今科技保密的時代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事情。

或是想要聯中抗蘇,或是隻是技術憐憫,不管他們的間接目的是什麼以及有沒有達成,“轉移內卷”這個根本目的總歸算是圓滿完成了。因此,當今的美國總有許多人叫囂稱,如果當初不向中國賣技術,現在美國的老大地位就不可能受到挑戰。

這無疑是年輕人不成熟的觀點,如果當初尼克松、克林頓不轉移產業,可能現在憤懣的年輕人們連思考政治的機會都沒有。

中美博弈背後的深層邏輯:停滯、內卷的世界裡,誰才是未來?

停滯和爆發

2001年,911事件爆發了。在如今無數自媒體人撰寫的文章中,這一恐怖事件被演繹成中國國運逆轉的時刻,因為它暫緩了布什對中國的施壓態度,給我們帶來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和平期。

隨著克林頓簽署了那份友好善意的對華貿易法案,中國人的心這才終於塌下來,喘息之際,我們也見證了資本主義的傲慢。

福山作為近代崛起的學術領袖,他的觀點相當程度上代表著西方精英們的根本立場,他說,資本主義是人類意識形態發展的終點,因此無需擔憂來自社會主義的中國的挑戰,蘇聯故事遲早會重新上演,他們只需要耐心坐著就行,即所謂天命之子的舒然。

中美博弈背後的深層邏輯:停滯、內卷的世界裡,誰才是未來?

然而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全方位的經濟停滯正逐漸拉開帷幕,而最先暴露危機的,是航天工業。

和汽車工業一樣,我們的航天工業在一開始所面臨的,其實是猶如天塹鴻溝一般令人絕望的差距。當我們將第一顆衛星東方紅號送進太空時,阿姆斯特朗已經邁出了人類的一大步。

但接下來,我們僅用了十年便趕超了四十年的差距,而美國只是推出了馬斯克和SpaceX,一個依託早已成熟的技術進行資本運作的航天企業。

如果你問,他們仰望星空看到了什麼,他們可能會反問你:“什麼星空?”他們再也不願意建造能登月的火箭抑或航天器,人類的進程已經和他們無關,他們只想要生產流水線一樣的載人航天產品,將“仰望星空”的夢想徹底商業化。而這,正是停滯的根源。

中美博弈背後的深層邏輯:停滯、內卷的世界裡,誰才是未來?

從專業的角度來看,我們能找出許多專有名詞、許多前沿理論來解釋歐美國家近來愈顯沉重的步伐,但從人文的角度來看,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他們主動放棄了對人類的責任,對歷史的責任。

千年後,康德的燦爛星空從此沉寂於金錢堆積的朽夢,它只能依託於另一個民族繼續前行。這個民族成長的進程也許並不光鮮,並不從容,但每一點發現都源出於堅實的腳步和堅定的雙手。

在如今,停滯和內卷已經席捲全球,疫情衝擊下更多人民的生活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我們並未倖免,但我們更加堅強,更加充滿理想。

在誰能領導全球這個問題上,無論未來是否由我們主宰,我們至少永遠不會忘記仰望星空的理想,永遠揹負著比民族更沉重的責任,在人類生存的前沿緩慢開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