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面神经麻痹

一、面瘫概念

即面神经麻痹(周围性)。以口角喎斜、眼睑闭合不全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面瘫-面神经麻痹

面瘫


二、病因病机

  1. 中医:多由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入中面部经络,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喎僻。
  2. 西医:①感染性病变,多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病毒被激活引起;②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③自身免疫反应;④肿瘤;⑤神经源性;⑥创伤性;⑦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⑧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⑨血管机能不全;⑩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三、临床表现

症状:

  • 发病突然,常于夜间发病
  • 患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
  • 食物停留于患侧齿颊间
  • 患侧耳后、耳下、面部疼痛,舌前 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
  • 或伴流泪、流涎

体征:

  • 额纹变浅消失
  • 眼睛闭合不良, 眼裂变大
  • 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 人中沟歪、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 蹙额 、皱眉、吹口哨、鼓颊困难
面瘫-面神经麻痹

面瘫患者针灸治疗

四、周围性面瘫VS中枢性面瘫

  1. 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核下瘫)表现为病变同侧全部表情肌瘫痪,如额纹消失、不能闭眼及皱眉、鼻唇沟平坦、口角上提障碍、鼓腮无力等。根据受损部位的不同,核下性面瘫可伴有听觉改变、舌前2/3味觉减退以及唾液、泪腺分泌障碍。
  2. 中枢性面瘫(面神经核上瘫)表现为对侧睑裂以下的颜面表情肌瘫痪,如鼻唇沟平坦、口角上提障碍、鼓腮无力等,而额纹仍存在,并常伴有与面瘫同侧肢体的瘫痪,而无味觉和唾液分泌障碍。

五、分期

① 发展期,又称急性期或面神经炎性水肿 进展期,时间为7天左右(1周)   
② 静止期,为发病后7~20天  
③ 恢复期,发病20天以上

六、治疗

急性期:主要是控制组织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神经受压

  • 用地塞米松10mg静滴,连续7-10天;
  • 口服泼尼松30mg每天顿服或分2次服,连服5d,渐减量停药,疗程共10-14d;
  • 联合抗病毒药物更佳,常选用阿昔洛韦或病毒唑口服或静滴。
  • 此外,给予维生素B1 100mg肌注,每日1次。

中医针灸治疗:(面瘫治疗的针刺最佳时机是急性期

  • 早期浅刺、轻刺激、泻法,辩证风寒可加灸法,辩证风热用刺血法;
  • 中后期补法,透针、灸法、拔罐(温针灸或隔蒜灸);
面瘫-面神经麻痹

面瘫患者接受针灸治疗

(共同学习,若有不足之处,望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