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西北大學學生演戲的那些事

解放初,西北大學學生演戲的那些事

文/馬家駿

(一)

西北大學的學生戲劇活動,素有傳統,且水平不低。40年代,我在漢中讀中學時,就看過西大學生從城固來到漢中演的話劇:趙伯毅為首的話劇團演的《日出》、《野玫瑰》,還有李冠軍、黃定等演的京劇《玉堂春》、《鳳還巢》,當時影響都不小。

解放後,陝西師專併入西北大學,成立師範學院(今陝西師大)。我是1950年2月到西大讀書、1953年7月畢業的(文革前習慣依畢業年份叫五三級)。當時正值抗美援朝時期。西北大學當時的學生文藝活動很活躍,水平在陝西及西北的大學中可算是一流的,我參加了西大學生的話劇與京劇活動。

解放初,西北大學學生演戲的那些事

學校領導很重視學生的文藝活動,除了配合土改、抗美援朝組織的演唱宣傳隊,還有經常性的、大型活動的文工團。西北大學文工團由學生組成,財經學院五一級的鬱協平(後為某電視機廠的書記)、宋錦劍(後為陝西財院教授)和俄文專修科五二級的王文錦(後為西醫大一附院書記)先後任過團長。文工團下屬八個大組:樂隊、合唱團(由財院五零級許崇熙為首的“紅莓合唱團”併入)、美工組、舞蹈組(少數民族繫有兩位維吾爾、哈薩克女教師教各系同學學跳舞)和豫、秦、京、新四個劇組。新劇組主要演話劇,有時與合唱團、樂隊的同學聯合演歌劇,平時大家稱它為話劇團。文工團直屬學生會文體部管。侯外廬到西大當校長,更是關注學生的文藝活動,他曾多次來看演出,並去後臺看望化妝的同學們。他於1950年11月17日請來著名錶演藝術家程硯秋來西大禮堂作報告:“西北考察印象”, 並當場邀請他作西大文工團京劇組的顧問。同月初,侯校長還請來國泰電影公司導演、在《一江春水向東流》中飾大老闆龐浩公的西安人周伯勳作“華東戲劇改革”的報告,也當場請他作話劇組顧問,會後,命我陪送周伯勳回西京招待所。1951年4月話劇組開始排練大型多幕劇《前進,美國的人民》,侯外廬校長撥款一千萬舊人民幣制作一堂新景片。還有梅一芹到西大任副教務長後,親自參加京劇組活動,他還清唱兩段鼓勵大家。領導重視,是西大文藝活動發展蓬勃的保證。

解放初,西北大學學生演戲的那些事

西大學生戲劇活動蓬勃,豫、秦、京、話4個組競賽,加上歌舞曲藝,幾乎每一二週末,在大禮堂都有演出。豫劇組唱河南梆子、洛陽曲子劇,他們和獅吼豫劇團聯繫密切。秦劇組成員多是師範學院本省同學,他們唱大型戲如全本《蝴蝶環》、《豆汁記》(《金玉奴》)、以及《打虎記》。師院中文系五五級女生李群芳演的金玉奴給人印象很深,學校還召開有教授們參加的《豆汁記》座談會。李群芳後來終生從事了戲曲研究工作。

我在中學時愛看京劇、唱京劇。師專併入西大以前我助導並公演過話劇《林沖夜奔》。1950年春到西北大學後,遂參加了這兩個組的演出活動,1951年3月19日我被推選為話劇組組長,同年11月l3日又被推選為京劇組組長。

(二)

西大的京劇代有人才,學校備有戲箱,蟒、靠、褶、帔齊全,髯口、翎子、把子、鑼鼓都有。京劇組與戲班有聯繫,常集體免票看戲,看過《群英會》、《鎖麟囊》和沈金波(後在現代京劇電影《智取威虎山》中飾參謀長二○三)唱的《白蟒臺》、小玉王蓉的《霸王別姬》,以及於素蘭的《霸王別姬》等等。京劇組請過韓盛岫(科班“富連成”出身,與葉盛蘭、李盛藻、高盛麟、裘盛戎同科)當顧問,韓教會了我們幾位同學“起霸”、“趟馬”的動作。

當時,西大同學中有幾位很熟悉京劇的,他們頗有經驗:理學院地理系五四級的李長源(後為蘭大教授)有京劇的家學,他少年時隨張伯駒學戲,很熟悉京劇的歷史掌故。財院會計系五五級李蘭坡,上初中時就登臺演出,隨董玉苓劇團的朱玉良學黑頭。還有統計系的張志儉,企管系的劉吉沐等都擅長京劇。教工中,教務處註冊組的王星五老師從西北大學在城固的時代就唱小生,很有成就,常參加學生劇團演出。京劇演出時,文武場面全由同學承擔,文場拉胡琴的有吳俊、賈新京等人,敲鑼打鼓的武場有王俊發(後為地質系教授)等人。京劇組演出過摺子戲,如李長源唱的《擊鼓罵曹》,魏靜唱的《空城計》,宋錦劍唱的《宇宙鋒》,文學院中文系五四級戴裕仁唱的《蘇三起解》等等。同學們能力很強,動輒唱全本的大戲如《群英會》(1950.12.2、1953.1.29 演出)、《失空斬》(1951.11.10 演出)、《黑旋風》(1951.3.24、1953.6. 2演出)、《慶頂珠》(1951. 10.11演出)、《法門寺》(1953.1.29演出)、《四進士》(1953.l.l演出)等,此外,還排練過《連環套》等。京劇組1952年5月19日應西北製藥廠邀請,去了多人輔導他們排練《法門寺》,5月22日演出時,借了西大同學劉吉沐演賈桂。演出時輔導該廠的同學都去觀看,加強了學生和工人的聯繫。

解放初,西北大學學生演戲的那些事

我任京劇組組長主要起協調同學之間關係的作用。京劇組成員多是文學院中文系、理學院地質系、地理系、財經學院各系的同學,師範學院參加的只有我一人。至於演出時,我多在武場打鈸,或幫文場墊個二胡。表演上,我充配角,如演《群英會》中的甘寧,《失空斬》中的王平,《打漁殺家》中的李俊或教師爺,《黑旋風》中的魯智深,《四進士》中的楊春等等。

京劇活動對西大同學影響深遠:黃定後來是北京戲校教師,李蘭坡下海成新疆某京劇團骨幹,吳俊後在省文化局工作,辦過3年戲劇創作研究班,他培養女兒吳鈴成了職業文藝工作者,帶動妻子楊更蓉唱戲,楊現為陝西高校京劇協會名譽會長。西大師院1953年由西北大學分出,遷至吳家墳半獨立,我留校工作,指導學生寇炳武等唱《打漁殺家》。寇現為陝西高校京劇協會副會長。1956年我去北京師大進修,指導北師大學生京劇團,教武場的鑼鼓經。北師大京劇團先後邀請梅蘭芳、馬連良、裘盛戎來校唱戲,團員們可免費觀摩。其中中文系五七級兩位同學劉世俊、李增林,後為寧夏大學、西北第二民族學院領導,1985年接待我講學時還說起當年的京劇活動。

當年,西大學生京劇團,除化妝登臺演出,還常常在下午課外活動、晚飯後及星期天,在教室裡敲鑼打鼓,拉胡琴清唱,吸收了不少愛好者。現在,提倡發揚民族文化傳統,欣賞高雅藝術,西大學生也應恢復四、五十年代傳統,再次振興學生京劇活動。

(三)

1950年初,我剛到西北大學時,看過高年級同學鬱協平、王榮楨演出大型話劇如《民主進行曲》、《思想問題》等。省黨校文工團也到西大演過《思想問題》。此外,俄文系同學演的魯迅的《過客》,由本人導演的統計專修科的《麥收之前》,演出效果也都不錯。我參加演出的頭一個大型話別是《臺島之夜》(1950.7演出),這個戲是根據蘇聯西蒙諾夫的《異邦暗影》改編的。當時話劇組由財院金融系五三級張用斌負責,他還演《臺島之夜》男主角。後來,他參加軍幹校離校。當時西大的話劇演出配合抗美援朝運動的有:《熔爐》(195O.11.7演出)、《祖國召喚》(195O.12.23演出)、《克服困難》(1951.1.11演出)等,這些話劇的演出起了巨大教育作用。我當時斗膽寫起了話劇《捉烏龜》(獨幕兩場,15000多字,1951.3.24.演出),是捉特務的戲;《西大三日》(三場,20000多字,寫學校生活,未演出)。話劇演出高潮是1951年5月至6月間的多幕劇《前進,美國的人民》。這個戲寫美共領導的美國人民向美國反動政客與資本家的鬥爭,表現美國人民反對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的鬥爭精神。1951年5月19日在校內演出後,反響很大。於是6月8日至10日在西大街社會路“新中國影劇院”向社會售票公演。

解放初,西北大學學生演戲的那些事

當時西安尚無職業話劇團,陝西軍區的文工團主要演歌劇,黨校文工室公演很少,因此群眾踴躍購票看西大學生演的話劇。公演3日後,6月12日至14日又義演3天。這6天,場場爆滿。這是一出外國戲,我任導演、給主題歌譜曲、並演其中主要反角。為適應劇情,我特地帶了英語系五二級王榮楨、俄文專修科五二級姚宇珍、統計系五四級魏靜3位女同學去城裡燙髮並染成黃褐色。解放後女大學生有的革命到只留男式小分頭,而這三位把頭髮燙得彎彎曲曲的,就顯得十分顯眼。演劇中,還有文學院中文系五二級的許健民與劉道平,俄專五二級的王文錦,他們都演得很成功。這6天演出的收入,除少許必要開支,其餘全部上交捐獻抗美援朝買飛機大炮了。

當時,話劇不但在舞臺上演出,劇團還應約去南院門西北人民廣播電臺錄音,播出話劇《到處都是狙擊手》(1950.12.13)、《認識敵人》(1951.4.29),擴大了影響。

話劇團還跟歌唱團和樂團的同學合作先後多次演出過新歌劇(我只任導演,不演出),如《兩個雞蛋》、《夫妻識字》、《再豐收》、《磚》等。值得提及的是1952年8月10、11、13日連演3天的10餘場大型歌劇《結婚》,三個團的同學花了不少力氣準備與配合。這是根據馬烽的小說改編的,講的是田春生爭取到婚姻自主後卻延誤了結婚登記時間,原來他在途中做了許多公德卓著的好事和捉特務的壯舉。結局是:有情人終成眷屬。我也是隻導不演,中文系五二級許健民唱主角。演出時請西北文工團和陝西勤政文工團的專家來看過,得到他們的鼓勵和好評。

話劇團與校外的聯繫也是密切的,曾觀摩過回民文工團的《棠棣之花》(1951.5.23.)、陝政文工團的歌劇《患難之交》(1951.6.27)、陝北方言的歌劇《模範之家》等等。還去市鹽務局給機關職員文工隊導演過多幕話劇《臺島之夜》。

解放初,西北大學學生演戲的那些事

西大學生戲劇活動,不僅在演出、創作上做出成績,而且也重視戲劇評論工作。我與許健民等同學辦過一份牆報,叫《戲劇學習》,刊登理論與劇評。每期刊出戲劇愛好者寫的文章六七篇。文章用小楷寫在精美信箋上,用彩筆寫標題、加尾花,展開貼在兩張大紙上,以牆報形式在校園公開發表,吸引了各學院、各系的同學。刊物半月1期,共出了9期,我在上面發表過《舞臺美術還是“排場”》、《戲劇的語言》、《戲劇人物的處理》、《紀念紅五月》、《談雨果的》、《學習莎士比亞的語言》、《歌劇導演後記》、《評曹慕改編的》等文。還曾在西北大學的校報《學習報》上發表過《繼續提高和加強文娛活動內容的思想性——評石油專修科的啞劇》(1952.7)一文。以及在《前進,美國的人民》公演時,我在1951年6月17日的《群眾日報》上發表了一篇評介文章。這是我首次在正式報刊上發表文章,得了8萬元稿費,與話劇演出收入一起捐獻買飛機了。

解放初,西北大學學生演戲的那些事

上述演劇活動對後來影響不小,當時的演員許健民畢業後到了西北文工團(後改陝西歌舞劇院)當了專業歌唱演員,直至1981年4月7日去世。劉道平1957年在西北大學導演過《阿 Q正傳》。我則在以後從事劇評寫作並從1980年起任省劇協理事至1995年退休,以及從事西方戲劇史教學與研究,都與當年的學生戲劇活動分不開的。

(馬家駿 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現為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陝西省外國文學學會名譽會長(原會長)、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原理事、中國俄羅斯文學研究會原理事、陝西省高等學校戲曲研究會原會長、陝西詩詞學會原顧問、陝西省社會科學學會聯合會原常務理事、陝西省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個人、陝西省教書育人先進教師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獨著有《十九世紀俄羅斯文學》、《美學史的新階段》、《詩歌探藝》、《世界文學探究》等12種;與女兒馬曉翽二人合著《世界文學真髓》、《西洋戲劇史》等4種;主編有《世界文學史》(3卷)、《高爾基創作研究》等9種;編輯有《歐美現代派文學30講》等4種;參編合著有《馬列文論百題》、《文化學研究方法》、《東方文學50講》、《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等40多種。

名列《中國作家大辭典》、《中華詩人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學者大辭典》、劍橋《國際傳記辭典》(英文第27版)、俄羅斯科學院世界文學研究所《國外俄羅斯學專家名錄》(俄文版)、《陝西百年文藝經典》等40餘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