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爺為何能連救4人,他是冬泳愛好者,每天能遊4000米

10分鐘過去了,在海水裡奮力往岸上游的黃劍青感覺只遊了1米的距離。

而在他身後,緊緊抓住“跟屁蟲”氣囊的受困者開始體力不支、臉色發白。

距離岸邊還有100多米,他沒有精力有其他感受,只想儘快地把他們救到岸上。

老大爺為何能連救4人,他是冬泳愛好者,每天能遊4000米


相遇

7月4日,住在湖南永州的黃劍青與家人一起前往海南萬寧,一來是為了探望岳父,二來也是想借此機會旅遊。

他是游泳痴迷愛好者。

一年365天,只要不外出,他每天都會5點半起床,吃完早飯,騎著單車到達湘江邊的碼頭,和泳友一起下水遊。春夏秋冬,無論氣溫如何變化,黃劍青從不缺席。

這2年,他每天的遊程相對來說較為固定,夏天時每天遊3000到4000米,冬天在10度以下的江水中也會遊1500米。

到海南,他自然不會錯過游泳。但因為海水與江水環境不同,為了保險起見,他特意從家裡帶了雙氣囊的“跟屁蟲”(編者注:漂流袋,可供泳者藉助此物漂浮在水中休息)。

“我岳父住的地方距離日月灣海濱浴場只有幾公里,開車5分鐘就到了。”那天,吃完午飯後,下午2點半,她就和妻子、妻子妹妹一家人前往海灘。

他對游泳是沒有抗拒力的,已經有些迫不及待,“我想早點去,可以在海灘上散步,又可以游泳。到了那裡是4點左右,我就下水游泳了。”

往常,黃劍青在湘江裡游泳從不帶“跟屁蟲”,“因為我對自己的能力自信,而且我覺得帶著它游泳是一個負擔。”但江水的暗流遠比海水小得多,雖然之前也來這片海域玩過幾次,但他知道自己對這裡的情形並不算熟悉,仍然抱著敬畏的心理。”於是,他在游泳時帶上了“跟屁蟲”。

那天下午4點多,海濱浴場的人不算多,除了他們一家子人,還有幾個拾海者(編者注:撿貝殼),“就我一個人在游泳。”

在水裡遊了幾個來回後,他發現彼時海水正在退潮。同時,他也注意到遠處走過來4個人,他們手裡拿著衝浪板。

這片海域是衝浪勝地,去年適宜衝浪,是擁有高質量定點浪型和沙灘浪型的海域,被譽為海南的“黃金海岸”。

但那天那個時段準備衝浪的只有他們4個。4個人中,一個男生是教練,另1男2女都是學員。

黃劍青看著他們將手裡的衝浪板放在岸上,4個人往水裡走,“2個男的走在前面,2個女的走在後面。”走進海水裡後,他們開始往外遊,“我看他們越遊越遠。”

即便再平靜的海面,水底下也是暗流洶湧的,更何況這片海域正在退潮期,浪原本就很大,海平面下的暗流更是急迫。

水性頗好的黃劍青也能明顯感受到退潮時海水的吸力,“會將你不斷地往深海里拉。”

老大爺為何能連救4人,他是冬泳愛好者,每天能遊4000米


救人

又在水裡遊了幾個來回後,黃劍青隱約地聽到幾聲遠處飄來“救命”的呼喊聲,他往遠處定睛一看,是剛剛入水的4個人發出的喊叫。

彼時,他距離他們約有80米的距離。他沒有絲毫猶豫,甚至沒有何妻子說了一聲就往受困者那裡游去。

“我用的是自由泳姿勢,遊了大概1分鐘就到了。”

離黃劍青最近的是穿黑色衣服的女子,他靠近那個受困者。受困者情緒緊張,有點不知所措,出於本能,她一下子抓住了黃劍青的手。

黃劍青操著湖南口音的普通話,急忙對她說:“你彆著急,別緊張,放鬆。你別抓我的手,這樣我不能活動了。”他將綁在自己身上的“跟屁蟲”推給受困者,“你抱著它休息。”

在搭救第一個受困者後,黃劍青有想過先把她送回岸邊,然後再返回救其他幾個人。但在思忖片刻後,發現形勢不允許他這麼做,“如果我先把她送上岸,其他三個人就會有危險。”

他只能選擇另一種方案——一次性集體營救。

他邊遊邊拉著女子,向第二個受困者游去,同樣是女生,他們每個人差不多都間隔10米,“她已經嗆了水,臉色不太好看。”

幸好黃劍青所帶的“跟屁蟲”是雙氣囊,有兩個扶手。雙氣囊的“跟屁蟲”在中間有一定的空間,在平日裡游泳時可供放手機等物件,因此,這個“跟屁蟲”可以確保受困的4個人都能拉住它。

他讓第二個受困者拉住“跟屁蟲”後,向第三個受困者游去。這個受困者是男性,身體略胖,黃劍青印象裡,他有160到170斤的樣子。

男子身體反應最嚴重,“我游到他的身邊時,他已經說不出話了。”最後,黃劍青救到了男教練,他們4個人一起拉住“跟屁蟲”,拖在黃劍青的身後。

4個受困者疊加起來的浮力與重力,讓黃劍青感覺自己像拉著一個巨大沉重的物體在遊。他需要來自受困者的援助,“你們千萬不能緊張,一緊張,人就變得僵硬了,他們試著踩水,幫我一下,我遊起來就會輕鬆一點。”

在看到丈夫的“跟屁蟲”被受困人遮擋住時,黃劍青的妻子才意識到丈夫的救人行為,她焦急地在岸上等著丈夫的歸來。100多米的距離,讓她看不清楚丈夫的身體,但她可以從部分露出的黃色“跟屁蟲”估測丈夫所處的位置。

她怕丈伕力不從心,畢竟在波浪起承轉合間拉著4個人往回遊本就有難度,再加上那時正處退潮期。

妻子開始向周圍的圍觀群眾尋求幫助,“你們誰會游泳,過去幫幫我老公啊!”沒有人挺身而出。她只能寄期望於黃劍青本人。

老大爺為何能連救4人,他是冬泳愛好者,每天能遊4000米


上岸

由於救人,黃劍青只能採用蛙泳的方式。他發力持續遊了10分鐘左右,卻發現自己只遊動了大概1米的距離。

從決定去救人那一刻,他就從未害怕過,他對自己的游泳能力十分自信。

他曾是冬泳協會的一員,從2010年開始到2016年,每年都會參加冬泳比賽。他把游泳當成健身方式,成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他也曾經歷過冬泳的不適應期,“剛開始遊100米就覺得遊不動了,我就慢慢加量,後來加到150米,200米,再後來,超過一個點,再遊多少距離都不會覺得很辛苦。”

2012年底,他曾經歷過一次救人的場面,記憶猶新。

那一次,黃劍青的同學突然興起,想和他一起去遊湘江。在14度左右的水溫下,他遊了600、700米到了江對岸。黃劍青看同學不常游泳,擔心他體力不支,於是建議他從岸上走回去。同學篤定地說:“我肯定能游回去。”

等黃劍青游回對岸後,發現身處江中心的同學只露出了嘴巴,在水面上掙扎,這才發現事態嚴重,“我和幾個泳友馬上游到那裡,把他拖到了岸上,馬上交了救護車,他那個時候身體僵硬,已經在體溫計上無法體現了。到了醫院後,他一直說冷,加了3、4床被子。”

經過那次救人事件後,黃劍青意識到,救人刻不容緩,要爭取每一秒。

但這次的難度明顯高於7年前,他如何才能儘快地把他們救到岸上呢?

黃劍青環顧四周,發現不遠處有一塊礁石,在海浪的拍打下時隱時現。他想出了一個辦法,希望能依靠礁石緩衝一下體能,對自己,對受困的4個人都是有好處的。

被困者之中的教練領會了黃劍青的意圖,他戴著遮陽帽,開始脫離了“跟屁蟲”,向礁石處游去。只要摸到礁石,至少他暫時是安全的。

突然減輕了一個人的重量,黃劍青發現身後的阻力小了很多,他想再試一次,看看能否一下子游到岸邊,徹底解救3個學員。

他花了20分鐘的時間,終於游到了岸邊,他的妻子和其他家人早已等在那裡。還沒等他完全靠岸,他們就衝下去扶住3個學員走上岸。

第一個被解救的女子在整個過程中並沒有被嗆到水,驚魂未定的她躺在沙灘上,後怕地說道:“我以為我今天會掛了。”在休息片刻後,她馬上起身去看了其他學員的情況,並給他做了心肺復甦。之後,她又撥打了120急救電話,叫了救護車過來。黃劍青瞭解到,這個女子在上海從事醫生的職業,此番是來參加衝浪夏令營的活動。

“男學員在被扶到岸上後動不了身,吐了很多水,把吃的午飯全都吐了出來。”他的職業也是醫生,在四川工作。事後,他要到了黃劍青的電話,一家三口和他見了面。

男學員的妻子當場就哭了出來,“要不是您救她,這個家庭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黃劍青笑著回應:“上天安排我,在你們出現危險時出現,這是你們的福分,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那個男教練後來自己游到了岸邊,在回到沙灘上後馬上接受了醫護人員的檢查。他再次與黃劍青見了面。黃劍青問他:“當時你為什麼要脫離‘跟屁蟲’呢?”教練回道:“我看你遊了這麼久都沒怎麼前進,我就想先去礁石上,讓你先救他們三個人上岸。”

裨益

在事發一天後,海南當地媒體開始報道黃劍青見義勇為的事蹟。他在老家的朋友看到了這則新聞紛紛讚揚他,“你做了好事,感動了我們,你一下子變得那麼出名。”

黃劍青對朋友們回覆道:“這是因為長期游泳造就了今天的我,幫助我練就出了超常的體能和持久的耐力,我能夠在特殊情況下為社會做貢獻,我感到非常開心。”

在接受新浪體育採訪時,他說到了長期游泳給自己帶來的裨益,“我嚐到了甜頭。游泳,特別是冬泳對身體是有好處的。我是工人出身,這麼多年的工作也落下了一些毛病。在我長期游泳後,之前常見的毛病,比如肩周炎、腰間盤突出、皮膚過敏、牙痛等都沒有了,我現在吃飯特別香、睡覺睡得特別踏實。”

他的朋友圈裡基礎都是於游泳有關的內容。

2017年2月,他在冬泳網上發佈了一篇帖子,內容是冬泳對自己的幫助,他在帖子的最後寫道:“我想說的是:老來壯的感覺真好,感恩冬泳。”

夏天是一年中游泳事故隱患最嚴重的時候,會游泳的人在水中就一定安全了嗎?

黃劍青道出了自己的看法,也想給泳者一些好的建議,“會游泳並不能證明你能抗拒得了暗流。在游泳的同時,你必須提高體能和耐力。如果我要是沒有超常的體能和耐力,在這次救人的過程中我就會沒有自信。”

這幾天,黃劍青住到了另一位親戚家裡,那家親戚家距離海邊有點遠,喜愛游泳的黃劍青只能暫時忍痛割愛,過幾天疏離水的日子。

他在救人時的勇敢、毅力與果斷的判斷能力值得讚揚與歌頌。但哪一次的見義勇為不是建立在危險之上?在享樂的同時請不要麻痺大意,切除隱患,才是對大家安全最好的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