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醫學院劉海燕:粉筆無言寫春秋


長沙醫學院劉海燕:粉筆無言寫春秋


長沙醫學院劉海燕:粉筆無言寫春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劉海燕老師自2009年進入長沙醫學院成為一名教師以來,十年如一日,用其淵博的學識、認真的態度和高尚的師德,培育了一屆又一屆的優秀學子。

小以成小,大以成大

最初劉海燕是在聽從家人的建議下才選擇了當時薪資較高的計算機專業,但是她在這麼多年的學習和研究中早已對計算機專業和教學產生了濃厚的感情。她表示掌握計算機知識與技能以成為衡量現代人文化水準的一個新尺度,不管是哪個行業都需要計算機這個工具去解決各種問題。比如在醫學領域中,有利用計算機開發的“醫療專家系統”、醫院信息系統(HIS)等,在醫學影像中,可以利用計算機進行醫學影像圖像處理。當前亦有很多人在進行大數據方向的研究,利用計算機實踐體現大數據的價值,如公共衛生安全防範、災難預警,幫助城市預防犯罪,實現智慧交通,幫助醫療機構建立患者的疾病風險跟蹤機制,幫助保險企業識別欺詐騙保行為等。

在前些年,劉海燕在教授《大學計算機基礎》這門課時,學生是大班在機房上課。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的水平差異較大、個別同學學習方法不正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為了改善學習效果,提高教學質量,劉海燕提出分層教學。她在2014年的論文《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分層教學研究與實踐》中提出分層教學策略: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對學生進行分層建組、對教學目標制定分層。文中寫道:“高校計算機教師採用分層教學,不僅可以提高不同計算機水平的學生學習成績,還能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在計算機教學中採用分層教學進行因材施教、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基礎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真正縮小不同學生之間的計算機水平差異,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計算機高技能人才,推動我國計算機事業的不斷髮展。”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

進校初期,劉海燕擔任護理班的輔導員一職。當時班上的女生高達90多個,男生只有幾個。她在觀察班上同學的學習、生活狀態時,發現有個別學生不能適應大學生活、不愛與人交流且容易與其他同學發生摩擦。由此,她組織成立了院系的心理成長輔導室,並開始研究相關問題。在2011年的論文《民辦院校大學生心理問題成因及干預機制構建淺析》中,她提出要構建有效的心理干預機制:一是從思想認識入手,提高學生對民辦教育的認同感;二是從加強自身建設入手,民辦院校應苦練內功,以良好的辦學質量贏得社會的尊重;三是從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干預相結合入手,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強化心理諮詢手段;四是從大學生興趣特點入手,廣泛開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五是從聯動機制入手,建立校、院(系)、班級、家庭四位一體的心理干預體系。教育不僅是教書更是育人。

“教學沒有科研做底蘊,就是一種沒有觀點的教育。”一直以來,劉海燕始終積極投入到教學和科研工作當中,態度端正,作風嚴謹,將科研與教學合二為一。目前劉海燕主要從事計算機教學管理和無線光網絡方面的研究,先後主持研究省部級教改、科研項目5項,指導省級大創1項,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20餘篇,獲授權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項,軟著2項,參編教材7部。對科研的關注讓劉海燕能夠及時將最前沿的學術成果不斷充實到自己的課堂中,彌補原有課程知識與最新研究之間的斷層,促進教學工作深度和廣度齊驅並進,相輔相成。

山河舒錦繡,桃李競芳菲

十年的時光如白駒過隙,人事皆匆匆,而劉海燕一直不忘初心,誨人不倦。她在教學中是學生的良師,在日常生活中是學生的益友。除了課堂跟學生的交流之外,更多的是在平時與學生相處,互相成長,她用最大的細膩和耐心為學生排憂解難、解惑釋疑。回憶過去時,她提到一個07級的學生。在課堂上特別喜歡提問,引起了注意,後來瞭解到又是同鄉,便覺得更加親切。一次學生在誇讚劉海燕的理論課生動有趣的同時,提出建議說,要是多一些實驗課時,能把學到的理論知識用於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就更好了。對劉海燕而言,學生的提問和建議是最好的教學反饋。她感嘆:“跟學生一起思考、一起探索、一起成長的日子,想起來都非常美好。”學生畢業後去了北京參加工作,目前年薪已經達到了好幾十萬,他每次回母校都會拜訪當年教過他的老師們。她看到學生有這麼好的發展,還能飲水思源不忘母校,感到十分驕傲和欣慰。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辛勞。劉海燕始終保持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和忠誠,“勇於索取,能被拒絕。要有把握機會的勇氣,更要有承受失敗的能力。”這是她對同學們的寄語,也是鞭策自己前行的動力,她用言語和行動完美詮釋了“師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的教學精神。(通訊員 張炯宇 曾莎 陶丹 李宜紓 李心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