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因宋真宗四字前程盡毀,死後娼妓湊錢埋葬,蘇軾卻說:羨慕他

柳永,北宋著名詞人。

都說“唐詩宋詞”,“宋詞”得以和“唐詩”並列,這功勞少不了他的。他的詞句婉轉動人,彷彿音律,傳遍了勾欄瓦肆,經由無數娼妓的淺吟低唱,驚豔四座。

他出身名門,才情堪稱北宋第一,可惜卻因為一首詞,成了給青樓女子寫詞兒的“專業寫詞人”。

一首詞斷耽誤了仕途

祖父柳崇當時的儒學大家,父親先為沂州費縣令,後來又到了國子博士,官終工部侍郎。兩位哥哥柳三複、柳三接都是進士出身。他原名“柳三變”,才情不在兩個哥哥之下,在這樣的世族之家出身,按說會很順利的走上仕途,沒想到,他的命運和兩個卻截然不同。

柳永因宋真宗四字前程盡毀,死後娼妓湊錢埋葬,蘇軾卻說:羨慕他

柳永貪玩,年幼時也曾遊山玩水,常做青樓恩客,或許因此,他的詞句裡帶了太多的兒女情長。

25歲第一次參加春闈會考,他自信滿滿,以為自己會金榜題名。他筆下生風自以為花長如雪,卻沒想到並不符合朝廷取士的標準。落榜後他胸中抑鬱,寫下了一首《鶴沖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

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

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

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這首詩寫的狂傲,“偶失龍頭望”,他把自己的失敗比做偶然事件。這首詞飄入宮牆,最後一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讓真宗大為不快。

這首詞,成了他一生命途的預告。

柳永因宋真宗四字前程盡毀,死後娼妓湊錢埋葬,蘇軾卻說:羨慕他

第二次考試,“柳三變”三個字被宋真宗看到,不僅想起了《鶴沖天》,於是說:“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御筆親書四個字“且去填詞”,毫無疑問,真宗在世期間,他的仕途已經無望了。

為謀仕途走偏門

為求仕途,他走後門,去找自己曾經的布衣之交孫何,時隔三日當刮目相看,此時的孫何已經官居高位。他為了求見當日的朋友,不得不求相熟的歌姬牽線搭橋。為了討好孫何,他寫下一首《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柳永因宋真宗四字前程盡毀,死後娼妓湊錢埋葬,蘇軾卻說:羨慕他

宋真宗駕崩後,太后劉娥執政之時,年過四十的柳三變去拜訪了素有“宰相詞人”之稱晏殊。他晏殊的門,本以為看在大家都喜歡寫詞的份兒上,晏殊或許會給他一個機會。沒想到晏殊直接回敬:在下雖然也作曲子,但沒寫過“針線閒拈伴伊坐”這些。

十年後,宋仁宗親政後特開恩科,已經“知天命”的柳三變改名做“柳永”,希望通過新名字來和之前的黑歷史劃清界限,這一次,他終於考中了。

贏得青樓薄倖名

暮年的柳永終於走上了仕途,仁宗讓他去餘杭做了縣令。官不大,他卻做的清廉,當地百姓對其頗有讚譽。

只是“花名在外”,讓不少權貴想來邀詞。他的傲骨又起,在給宰相呂夷簡六十歲大壽來邀詞之時,寫下了一首《西江月》。

腹內胎生異錦,筆端舌噴長江。

縱教匹絹字難償,不屑與人稱量,我不求人富貴,人須求我文章。

風流才子佔詞場,真是自衣卿相。

柳永因宋真宗四字前程盡毀,死後娼妓湊錢埋葬,蘇軾卻說:羨慕他

他不光把別人來邀詞當成了莫大的榮耀,才自稱“白衣卿相”。他雖然只是一顆“文人的傲嬌心”,呂夷簡卻是仕途上的老狐狸。他不懷好意的把這首詩念給宋仁宗聽。仁宗放下了原本要升遷柳永的念頭。並寫下的評判:汝不求富貴,誰將富貴求之?任作自衣卿相,風前月下填詞。

這樣的評判,無疑是罷黜。

柳永只能到煙花流行,為那些墮入風塵的女子寫詞。他本人也入墮入風塵的人,一生寫盡花紅柳綠,新荷初雪,只能落得“青樓薄倖名”。

蘇軾:我羨慕他啊

他不是留戀花間,而是成了那些風塵女子的伴兒。

柳永因宋真宗四字前程盡毀,死後娼妓湊錢埋葬,蘇軾卻說:羨慕他

他的詞婉轉動人,譜成曲子,被那些美麗的女子揮舞著長袖唱出來,很快就讓這些女子紅遍了京城。那些女子把他當成神仙,吃喝不論,好生伺候。青樓中有“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說法。因為柳永在家排行老七,又被稱為柳七。

他的很多紅顏知己,蟲娘,心娘,佳娘,酥娘都被他寫進了詞裡。

他的詞究竟有多美?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雨霖鈴》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雨霖鈴》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雨霖鈴》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蝶戀花》

望處雨收雲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玉蝴蝶》

柳永因宋真宗四字前程盡毀,死後娼妓湊錢埋葬,蘇軾卻說:羨慕他

《歷代詩餘引吹劍錄》中談到一個故事,

說蘇東坡有一次在翰林院問別人:“我詞何如柳七?”

那人回答:“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棹板,唱‘大江東去’。”

蘇軾聽後笑的前仰後合。

柳永的才思,讓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羨慕,甚至希望和他一決高下。

有人說,柳永自己一人撐起了宋詞的半壁江山。

雖然不知道他如果少年得知,會不會成為一個像“富貴閒人”晏殊那樣又會當官,又會寫詞的人。總歸,他以他的才氣為後人所致。

柳永因宋真宗四字前程盡毀,死後娼妓湊錢埋葬,蘇軾卻說:羨慕他

或許是因為他的詞裡全是市井,情場。他的名字甚至沒有出現在《宋史》裡,但他以他的當時為後人所銘記。

公元1053年,六十六歲的柳永駕鶴西去。老運不佳,窮困潦倒。不過沒有關係,青樓頭牌牽頭,湊錢將他安葬。她們說:我們便是柳公的家人。而且,在此後,每年清明,她們會各備祭品,前去祭拜。

馮夢龍在《眾名姬春風吊柳七》寫道:

“只見一片縞素,滿城妓家,無一人不到,哀聲震地。”

自葬後,每年清明左右,春風驗蕩,諸名姬不約而同,各備祭禮,往柳七官人墳上,掛紙錢拜掃,喚做“吊柳七”,又喚做“上風流家”。

柳永這一生,填詞絕冠,紅顏知己無數,小過了一把官癮,足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