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強國雄飛七十年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胡春豔)奮起在百廢待興的艱難起點,崛起在改革開放的廣闊天地,追夢在強國強軍的偉大時代,新中國航空工業秉承報國強軍使命,為維護國家統一、建設強大國防、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走進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全局,發出了建設航空強國的偉大號召。

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殲20、運20、直20先後亮相,我軍進入航空武器裝備“20時代”;

國產大型客機C919在黃埔江畔飛上藍天,ARJ21、“新舟”等系列飛機不斷開拓民航運輸市場;

渦軸-16發動機取得中國民航局型號合格證,“太行”等國產發動機配裝新型戰機,航空發動機研製生產乘勝前進、再攀高峰。

迄今,新中國航空工業走過七十載發展歷程,在建設世界航空強國的道路上一路高歌,在實現民族復興偉大夢想的浪潮中奔騰向前。

新中國航空工業在抗美援朝烽火硝煙中誕生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上,毛澤東主席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人民軍隊的飛行員駕駛著17架飛機參加檢閱。這其中,沒有一架國產飛機。

圖片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遠赴朝鮮戰場作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飛機修理量、消耗性器材需求激增。為支援作戰,必須儘快建設一支強大的空軍。次年4月17日,新中國航空工業在抗美援朝的烽火硝煙中誕生。

在一窮二白的新中國建設初期,我國舉全國之力,優先發展航空工業。其中“60億斤小米”的故事流傳至今。在航空工業誕生幾個月後,重工業部提出了航空工業發展方案,中央當即決定拿出價值60億斤小米的資金開展航空工業建設。“鉅款”的背後,是對我國航空工業體系建設的渴求和急迫。

圖片

圖片

新中國航空工業身上流淌的是“保家衛國”的紅色基因,胸中寄託的是“追逐空天”的藍色夢想。帶著“航空報國、航空強國”的初心使命,航空工業蹣跚起步。

新中國航空工業最早建設的六大重點工廠,大都是在解放前遺留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奔赴各地的航空創業者們,面對的是斷壁殘垣,荊棘叢生。在零下30℃的哈爾濱,他們席地而睡;走過一趟趟泥漿路,他們蓋起了廠房;在荒草叢生的山溝溝裡,他們建起了恆溫試驗室……創業不易,但那一代航空人用滿腔的熱血和激情,在未書寫的白紙上策馬揚鞭,硬是闖出了一番新天地。

1954年7月3日,新中國製造的第一架飛機初教5在江西南昌飛機廠飛上藍天。毛澤東主席向工廠簽發了嘉勉信:“這在建立我國的飛機制造業和增強國防力量上都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1956年,新中國試製的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殲5首飛成功。

1956年,新中國第一個飛機設計室成立,來自全國各地的技術人員紛擁而至。“中國人必須有自己的飛機設計”,由此開啟了新中國飛機設計的“黃金十年”。

1957年,新中國第一架多用途運輸機運5首飛成功。

1958年,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教練機殲教1、第一架初級教練機初教6首飛成功。

1958年,我國試製的第一架直升機直5首飛成功。

1966年,我國試製的兩倍聲速殲擊機殲7首飛成功。

1969年,我國第一架自行設計的高空高速殲擊機殲8首飛成功。

……

在型號研製取得重大和系列突破的進程中,新中國航空工業也積蓄了一批海內外航空科技人才,設立了航空研究院和一大批航空專業設計所、研究所,形成了比較完整配套的生產能力。

新中國航空工業漸漸從中國走向世界,從蹣跚起步走向振翅高飛。

“既要敢於亮劍,也要重視鑄劍”

走進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於國家安全需要和“兩個一百年”目標,明確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到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目標。

“面對國家安全需求的新變化,我們既要敢於亮劍,也要重視鑄劍”“設計裝備就是設計未來戰爭”,習近平主席關於武器裝備建設的重要論斷,為航空工業的發展指明瞭方向。航空工業堅定承接好黨中央交給的使命任務“第一棒”,堅定在聚焦主責主業、報國強軍上擔當作為、建功立業。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總書記決策部署,航空工業黨組於今年初出臺了《中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組關於踐行集團戰略加快構建新時代航空強國“領先創新力”的決定》,以緊緊抓住當前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期和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的窗口期,加快構建新時代航空強國“領先創新力”。

圖片

圖片

圖片

航空工業通過不斷的創新驅動實現了跨越發展:我國航空裝備已經實現了從第三代到第四代、從機械化到信息化、從陸基到海基、從中小型到大中型、從有人到無人的跨越;實現了對世界強者從望塵莫及到同臺競技的跨越;實現了我國民機產業從蹣跚起步到振翅欲飛的跨越;實現了航空科技研發從亦步亦趨到自主創新的跨越。

2011年1月11日,我國自主研製的第四代隱身戰機殲20成功首飛;2016年11月在第11屆中國航展上首次公開飛行展示;2018年2月9日,中國空軍宣佈,殲20開始列裝空軍作戰部隊,向全面形成作戰能力邁出重要一步。

2013年1月26日,我國自主研製的多用途大型運輸機運20成功首飛;2016年7月6日,運20飛機授裝接裝儀式在空軍航空兵某部舉行。

2019年10月1日,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閱兵式上,我國自主研製的第四代戰術通用直升機直20編隊飛越天安門廣場,首次公開亮相。

自此,殲20、運20、直20匯聚一堂,宣告“20時代”的到來。航空武器裝備推陳出新,跨越發展,讓國人振奮,世界矚目。“大國就要有大國防!太燃了,看得人熱血沸騰,為中國軍人點贊,為中國航空工業點贊!”從“萬國牌”到自主研發,從一代機到四代機,航空工業僅用了一個甲子。

2018年10月20日,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型滅火/水上救援水陸兩棲飛機AG600水上首飛圓滿成功,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電,要求各有關方面繼續弘揚航空報國精神,繼續為滿足我國應急救援體系和國家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建設需要、實現建設航空強國目標而奮鬥。

站上世界競飛舞臺

在世界舞臺中的中國航空工業,日漸閃耀著成長的光芒——

2017年迪拜航展上,航空工業對外展示了直10ME、直19E、運9E等外貿產品;2年後的迪拜,我國自主研製的全天候、單發、單座、多用途“三代+”戰鬥機殲10CE、U8EW察打一體無人直升機首秀國外重大國際航展舞臺。同年的巴黎航展上,航空工業組織9大類13項重點航空產品和專業裝備重裝亮相;2個月後,航空工業組織10大類15項重點航空產品和專業裝備系統亮相莫斯科航展,顯示出了強大的研發、實驗驗證、生產交付和服務保障能力,展示出了中國航空工業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決心和信心。

圖片

圖片

圖片

面向國際市場推出的新產品,日漸綻放著成熟的魅力——

2016年,航空工業洪都順利完成了首批“獵鷹”L15外貿型高級教練機的海外用戶交付驗收。同年,作為航空工業推向國際市場的另一款新外貿機型,航空工業貴飛獲得FTC-2000外貿機合同。2017年,直19E出口型武裝直升機成功首飛。2018年,航空工業宣佈第100架“翼龍”系列無人機通過全部驗收,即將交付海外用戶,創下了中國無人機出口的新紀錄。

在閱兵儀式現場的航空裝備,日漸顯現著強悍的力量——

2017年7月30日,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閱兵式上,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129架戰機在朱日和上空飛過。2018年4月12日,中央軍委在南海海域隆重舉行海上閱兵,人民海軍76架戰機組成艦載直升機、反潛巡邏作戰、預警指揮、遠海作戰、對海突擊、遠距支援掩護、制空作戰等10個空中梯隊接受檢閱。海上閱兵結束後,習近平總書記察看了遼寧艦殲15飛機起飛訓練情況。201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70週年閱兵式上,航空工業自主研製的34型168架軍機組成12個空中梯隊飛越天安門廣場上空,3型4架高端軍用無人機隨裝備方隊亮相,參閱機型數量、先進性和體系完整性創歷史之最。

在陪伴中國空軍的飛行中,日漸揮舞起保家衛國的利劍——

轟6K、空警2000、空警500等10多架主戰機型,陪伴人民空軍前出第一島鏈赴西太平洋進行遠海訓練;演習中,殲15艦載戰鬥機多批次掛載實彈,飛赴演習海域實施打擊行動……2020年以來,國際形勢風起雲湧。殲15首秀夜間空中夥伴加油;殲20、運20、殲16、轟6k、教10等戰機在各戰區騰空……戰機在轟鳴聲中述說著保衛祖國藍天的抱負和理想,述說著助力人民空軍實現“空天一體、攻防兼備”轉型的信念和信心。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