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县城

家乡的县城

家乡的县城

我出生在上世纪的70年代初,在我小的时候,县城对于我来说就是道听途说中的世外桃源,县城有车、有楼、有电灯、有电话、有电视……,县城就是我梦想渴望生存的地方。在没有去过县城的时候,能够让我眼花缭乱的地方也就是乡镇上的集市了。

家乡的县城

在我零星的记忆当中,我真正来到县城就是上中学时候的一次考试了,那时我已经16岁了。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内心深处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和激动。因为这是我从村里第一次来到城里,我带着好奇的目光把县城从东关到西街、从南关到北口,转悠了一遍。当时县城给我的感觉就是太大了,宽阔的大街上满目都是花花绿绿的东西。穿梭的汽车、鱼贯而出的自行车、人力二轮车和熙攘的人群,琳琅的商品布满街口、超大的百货大楼、邮局和电影院。简直就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影视中的大上海也不过如此吧!就在那天我第一次喝了水龙头里的自来水,第一次见到了穿梭的公共汽车,第一次看到衣着干净的城里人坐在树荫下,惬意地吃着透明的变皮蛋和花生米,喝着散装啤酒!第一次爬上了三层大楼,还大力的跺了几脚楼板。平生第一次吃了一根雪糕,中间的木柄是扁平而光滑的,我一直攥在手里带回了家。

那时候的国家还很穷,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实行的计划配给制,每个人一出生就给你贴上了身份标签,阶层身份的固化,让每个人群之间的转换变得异常艰难和复杂。就连您短暂的离开村里都需要繁琐的理由和介绍信。农民便世世代代都是农民,能够吃上国家商品粮是每个农民子弟的梦想。就在那一天我幻想着自己能够天天走在这宽阔马路上,甚至永远的留在这里。

家乡的县城

后来我到过了许多的大城市,又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国民经济飞速增长,超快的城市化容纳着每一个有梦想的人。才发现家乡的县城真是太小了,转眼就能到头,去哪里打个出租车起步价就够了,生活倒也方便惬意。总结起来就是: 大城有大城的吃喝拉撒,小城有小城的喜怒哀乐,乡村有乡村的酸甜苦辣。熙熙攘攘,纷纷扰扰,都终究逃不过“功利”二字。县城卡在城乡的中间位置,进,可看到城市的繁华热闹和贫困潦倒;退,可看到农村的恬静幽美和困苦挣扎。生活在县城,少了些大城市的冰冷,多了些乡土的热情。芸芸众生,世间百态铸就了县城的社会氛围。

家乡的县城

家乡县城大慨有三十万人口,但是真正有权有势只有几百个人。这几百人里面有两百个科级以上干部,然后有几十个较有影响力的各行各业的老板,再有就是几个有头有脸的所谓成功人士。这几百人实际上构成了一个熟人网络,他们之间即便不熟悉,想一想办法,都可以搭上线的。可以说,县城的一举一动、风云变幻都在这群人手里掌握着。由于县城的区域局限,大街上两个陌生人扯犊子聊天也都能引出一系列亲戚的裙带关系。打交道的圈子不大,所以名声和口碑非常重要。在县城,“有关系好办事”的观念根深蒂固。路上车追尾了,事故双方下车首先打电话找人,亲戚朋友叫来一大群,好像要打架似的。然后各自通过关系找交警。县城人讲的是关系,靠的是裙带。在县城人看来关系比规则更重要。人脉决定成败。至于规则、能力、才华、水平等一切都靠后。你的能力所体现的不在于收入相差几千块钱,而在于你认识多少人,能为多少事开方便之门,在灰色地带又能如何游刃有余。大城市的关系问题也许会让你望而却步,输的心服口服。但小地方的关系问题会让你哭笑不得、咬牙切齿却无能为力。在县城,有级别,就有区别。级别通过地位、财富以及权力来显现。级别不同的人很难混在一个圈子里,朋友也很固定。圈子有高低之分,有人想从一个圈子进入到另外一个圈子,难度系数和干部晋升一样。

家乡的县城

县城是一个有领导感存在的社会。在县城,上升渠道很小,但是要找到领导的感觉不难。无论你是派出所、税务所、土地所……只要是所长,在县城都算是“高干”。一官半职在大都市是职业,在县城就是领导。县城是一个安逸稳定的社会。在县城生活,慢慢的就会温水煮青蛙。当你的才华配不上野心的时候,不知不觉你的理想抱负在脆弱的自制力下分崩离析。你想自律,你想斗志昂扬,那些糖衣炮弹、那些场子和高度酒不断在摧毁你的毅力,使你接受这一切,要么幸福,要么甘于平庸。生活在县城的人普遍把安稳和踏实当作立身之本,追求的就是一眼看到头的稳定安逸,衣食无忧。

家乡的县城

县城缺乏大都市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工作,必须稳稳妥妥;婚姻,必须门当户对;结婚后,必须立马生子,每个人都要随波逐流,不能独立独行。不按正常模式生活,很快会被打入异类遭人唾弃,口水也能淹死人。最终把你拉入到所谓的正常人的轨道。你可以不服气,可以发牢骚,但就是不能走偏轨道。

家乡的县城

当前,信仰和诚信的严重缺失,是全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最后导致缺乏底线,无所畏惧,有恃无恐。我们的教育强调意识形态的灌输,不重视行为规范的培育。我们从实用主义出发,指导自己的行为。我们貌似走出很远,可我们依然在原地踏步。我们貌似方向目标明确,可我们始终茫然而不知所措。

家乡的县城

诚信的缺失,导致世态炎凉,人情冷漠,相互猜忌,尔虞我诈。在县城,历来闯红灯、不排队、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在大多数人们眼里是一种正常现象。人们为了获得对自己有利的结果,往往不按规则行事,甚至违反与破坏规则。在县城,一场民间借贷危机,哀嚎遍野,让许多普通人血本无归彻底回到解放前。现在县城满大街的养生会馆,保健品推销,传销和类似传销组织泛滥,各种虚拟货币,区块链概念等等庞氏骗局彻底摧毁着诚信的最后一道防线,让每个人都幻想着一夜暴富,每个人都幻想着不劳而获,每个人都幻想着长生不老,每个人都活在不信任当中。吃的怕有毒,穿的怕高仿,喝的怕勾兑,做生意的怕赔钱,打疫苗的怕遇假。在这茫茫的人海里,人们就像漂泊在海上的一叶孤舟,孤独、浮躁、焦虑和恐惧时时笼罩在心头。当把一个人所拥有的财富当成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时,这个社会的价值观人生观注定是残缺堕落的!

家乡的县城

在县城婚丧嫁娶红白喜事,都会事先在饭店定好几十桌,大操大办,生怕丢了脸让人笑话,每桌的饭菜基本都是怎么端上来怎么端下去,大都浪费掉了。你排斥她还是敷衍她,就是精简不了她。

家乡的县城

城里人宁愿和千里之外的网友聊得不亦乐乎,邻里之间却老死却不相往来。这就是城市的“冷漠”文化。大城市是陌生社会,而乡村却是熟洛社会。县城则是介于城乡之间的大杂烩。法制与道德共存,冷漠与热情交融。在街道上、在公交车上,在任何场合随处可见的都是低头族。遇到稀奇古怪感兴趣的事情,大家都在拍视频,并能迅速传播。机不离手,头可断,网速不能慢。人们对手机的依赖已经深入骨髓,结束一天最后的一件事情是看看手机,开始一天的第一件事情也是看看手机。像皇帝批阅奏章一样,点赞,批示,转发,评论,违心的夸奖,故作惊讶的表情泛滥成灾。碰到领导的朋友圈不分内容一律好评点赞。手机让人了解了世界,手机也让人失去了自己。

家乡的县城

北上广是中国的幻像,县城才是中国的底色。

[图片]

县城的场子也重要,特别是酒场。请谁吃饭、谁陪吃饭、陪谁吃饭都是一门学问。酒场上喝什么酒,怎么喝酒都要视参与场子的人员而定。一般坐在场子上的人都是给面子的人,也基本上是圈里的人。县城的许多事情都是在场子上办妥的。县城的酒是一种文化,在县城不喝酒基本就失去了社交。许多消息是在酒场上传播的,许多感情是在酒场上联络的,酒是饭桌上的催化剂,红事喝酒,白事喝酒,求人办事要喝酒,朋友们维护感情更要喝酒。凡是能够称得上“场合”的饭局,都要喝酒。在县城喝酒基本上分“提、敬、闹、收”四步曲。菜上齐后,酒都倒满,然后一般情况下会由请客的人说:“感谢各位的捧场,一切都在酒中。不说了,我提议,咱们共同喝上三杯,酒过三巡后,咱们开始好好喝”。说完,在座的都统一喝光杯里的酒,这是第一步曲“提”。第二步曲就是挨着敬酒,说些客套的话。一般被敬的人都得喝干一杯,否则就是不尊重人了,这是第二步曲“敬”。通常每个人一圈敬完和被敬后,基本上都喝到半程了。第三步曲是“闹”。喝酒的人如果少,那么就人人“打关”。所谓“打关”,就是要和桌上喝酒的每个人喝打关酒。“打关”是酒量大的人玩的游戏。通常“打关”都是用划拳、猜扑克牌等方式,一个关打下来,如果运气不好的话,打关者基本上到量了。闹得环节最能体现酒文化的精髓,譬如鱼上来了,头三尾四,鱼头对着的位子要喝三个酒等等数不胜数。第三步结束后,能喝的到量了,酒量差一些的,就过量了。然后安排上面食,最后把桌上所有启开的酒都倒满,由饭桌上的主要人物收怀,也就是第四步曲“收”。一般都在说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今天我们都喝好了,先到这里,下次我们再聚”。之后先干为敬,余下的人也都全部把杯里的酒喝光,结束此次饮酒进程。醉酒的人,未必就一定糊涂;不醉酒的人,未必就一定清醒。

[图片]

县城人都爱打麻将。麻将是国粹,闲来无事时三五好友聚在一起搓两把,打发时光。久赌必输,小赌怡情。在县城,打麻将大致有三个地方,麻将馆、小区内露天空地、和家里。 许多人都是约在家里打麻将,大都是午饭后开始,酣战四五个小时至晚饭,要么散伙各自回家,要么一起吃饭,通常都是赢钱家埋单。爱打麻将的人会上瘾,麻友们随叫随到。

在县城,只有官场,没有职场。你真正能体会到学非所用,你所学的专业和从事的工作风马牛不相及。在县城,工作大可分为行政、事业、国有企业、自由职业等四个类别。其中最体面的无非就是在行政单位上班了,别人问你在哪高就时,回答底气最十足的就是某办某局了。在县城拥有一个“铁饭碗的体制内的人是诸多人的梦想。

在县城,行人闯红灯和随意过马路是家常便饭的事情,私家车在没有摄像头的地方随便掉头和错道行驶,让人无可奈何。至于摩托、电驴子、自行车等是见缝就插,危机四伏。人们普遍缺乏安全和规则意识。

家乡的县城

在县城婚嫁也基本上体现了门当户对。官官联姻、官商联姻是县城上流社会的一个趋势和模式了。在县城,有王子找灰姑娘的事情,但是很少听说有公主找穷屌丝的先例。穷二代要实现屌丝逆袭,除非你的学历、才华、工作所散发出的光芒掩盖了你的家庭出身等所有问题。在县城,结婚前,女方跟男方要房子、车子、彩礼钱、金银首饰钱、零花钱,基本上是一样不能少的。家境好的,准备的妥妥的;家境一般的,要借钱贷款筹备,真是结一次婚,穷了老子富了儿,年轻人不去奋斗和拼搏,不去体验生活的艰辛与困苦,坐享其成。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悲哀,而且一代传一代,同时又是教育的悲哀。我发现中国社会财富分配制度存在问题和漏铜,在县城不太适合年轻人创业,但是非常适合老年人积攒财富,所以财富迅速向中老年人手里聚集,这也是造成年轻人啃老的根源所在。

家乡的县城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谁让你读了这么多书,又知道了双水村以外还有个大世界……如果从小你就在这个天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现在就会和众乡亲一样幸福的生活。不幸的是,你知道的太多了,思考的太多了,因此才有了这种不能为周围人所理解的苦恼。”

家乡的县城

人 如蝼蚁,一辈子很长,长到你肩上还背负着很多的责任;一辈子也很短,短到你不能完成许多想做的事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常含满泪水,

因为我深深的爱着这片土地!

2019-8-8珠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