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頭娃娃”假奶粉、輔食微商初哆咪…寶寶食品安全問題屢禁不絕

最近幾天,寶媽都在議論郴州“大頭娃娃”的事情。那這到底咋回事?到底有多嚴重?和我們寶媽自己有啥關係?


(一)

先說事情:郴州“大頭娃娃”是一些過敏體質的寶寶,本來應該吃水解的特殊奶粉(這類奶粉國家審批很嚴,叫“特醫奶粉”,全國能有這個生產資質的基本都是大牌廠子)。結果被醫生或推銷員,給推銷了山東小廠的一款“假奶粉”,實際是“固體飲品”。因為假奶粉營養素不全,導致寶寶長期缺乏蛋白質和維生素D,特別是後者,造成“佝僂病”。


寶媽都知道,0-3歲是非常特殊的成長時期,非常特殊,嬰兒每天必須攝入一些特定的營養元素。如果是成年人,這些營養素多點少點無所謂;但0-3歲絕不能這樣,如果特定營養素攝入不足,可能導致終生的發育問題。因這個原因,再加上“三鹿”這些事件,原國家食藥監從三鹿事件之後,對0-3歲寶寶吃的一直監管很嚴格。而寶寶吃的呢,主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奶粉”,一類是“輔食”。這兩類0-3歲寶寶吃的,國家食藥監總局都制訂了特別的標準

,比如“輔食”這裡國家制訂了“嬰輔資質”(參考閱讀:說“嬰輔標準”不好的,都是在禍害你的娃!寶媽你就長點心吧!),這些資質之嚴格,比西方發達國家有過之而無不及。奶粉,就更嚴格了。

(二)

國家制訂了嚴格的標準,造成大量小廠根本無法做輔食和奶粉。他們怎麼辦,他們就開始搞歪門邪道。主要做法就是在食品標籤上,不標誌這是“輔食”或“奶粉”,這樣看起來賣的就是普通食品和飲料;但在宣傳推廣的時候,他們的導購員全部是當著“輔食”和“奶粉”進行宣傳和銷售。


這次“大頭寶寶”假奶粉如此;去年,我們口袋育兒揭露的“輔食微商”初哆咪,同樣如此!參考閱讀:《嬰兒輔食微商“初哆咪”大起底:沒有生產資質、涉嫌傳銷過億、百萬寶媽被“套路”

就這麼掩耳盜鈴!這都是業內的慣例了!廠商知道,監管部門知道,就消費者不知道。其實監管部門又不是傻子,他們早知道這些門門道道,一查就能查清楚的,但沒人認真去查——除非出了嬰兒食品安全事故,類似這次郴州“大頭娃娃”。


(三)

那這個“業內慣例”猖狂到什麼地步了?《人民日報》去年就報道了郴州“假奶粉”,結果今年不僅沒有收斂,又出了“假奶粉”,還導致“大頭娃娃”了!去年《人民日報》的報道,也就是讓假奶粉生產廠商因為“虛假宣傳”被罰款了幾十萬,那些推銷假奶粉的醫生只是被“批評教育”。呵呵。

“假奶粉”和“輔食”這裡問題非常嚴重!不是個案!相當嚴重!而屢禁不絕的關鍵原因就是無良廠商可以用“虛假宣傳”的小罰款,來逃避“非法生產銷售食品”的刑事責任!處罰太輕,所以違法所謂“打擦邊球”就層出不窮!像這次“假奶粉”生產廠家就說自己本來就沒有生產奶粉,是經銷商亂宣傳;像上次“初哆咪”公司就說自己本來就沒有賣“寶寶輔食”,是寶媽代理亂宣傳。。。


“大頭娃娃”假奶粉、輔食微商初哆咪…寶寶食品安全問題屢禁不絕

那這個問題真沒法解決了?怎麼沒法解決?!簡單得很!只要“穿透式管理”——不管你產品標示,只要終端銷售的時候是當奶粉或輔食在賣,你如果沒有資質就算“非法生產銷售”,負刑事責任。。。只要這一條,這個醜惡現象就可以根絕。

再次呼籲國家和各級市場監管局,要真正重視“輔食”和“奶粉”的食品安全,要“穿透式”管理,這是“非法生產”而不是“虛假宣傳”。中國寶寶吃的,不要累積風險,不能出問題!!!


(四)

而對於我們每位寶媽來說,切忌不可掉以輕心!在寶寶奶粉和輔食這兩塊,目前有好些和郴州“假奶粉”一個“套路”。這些無良廠商活躍在母嬰店、微信電商等等平臺,用各種謊言在不斷忽悠!在國家還沒有全面打掉他們之前,寶媽自己要當心!


關鍵就一條:不管誰推薦的寶寶奶粉和輔食、無論是醫生、還是你信任的網紅、還是你周圍的同事、還是熱心的微信群主,他們的話,你都不要輕信——為了寶寶健康,購買奶粉和輔食,一定要看廠家具有奶粉和輔食的生產資質!


最後打一個小廣告:因為育兒的路上,各種“坑”太多了!寶媽接收的各種育兒知識真假難辨。因此我們在抖音app,做了一個“真的嗎”系列短視頻。每天1-2集,專門幫寶媽分辨各種育兒傳言的真假。歡迎大家用抖音app,掃下面的二維碼關注!特別:你如果想知道啥育兒傳言的真假,可以評論留言!

“大頭娃娃”假奶粉、輔食微商初哆咪…寶寶食品安全問題屢禁不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