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璽璋《抉擇》:處在命運交叉路口的古代文人士子是如何選擇的?

茨威格在《人類群星閃耀時》寫過一句話:然而歷史好比人生,抱憾的心情無法使業已失去的一瞬重返,絕無僅有的一小時所貽誤的,千載難以贖回。這話也見證了無數人生選擇的當口,某個不經意的決定可能產生的石破天驚的影響。

知名評論家、近代史研究者解璽璋在《抉擇:鼎革之際的歷史與人》一書中,就用豐滿的文字和考據的史料,重新為我們構畫了歷史上的文人士子,在歷史列車急速轉彎之際的個人經歷和個人選擇,比如劉秉忠。

解璽璋《抉擇》:處在命運交叉路口的古代文人士子是如何選擇的?

知道劉秉忠這個名字的,可能不是很多,就連他北京城第一設計師的頭銜,在民間傳說中也落到了劉伯溫和姚廣孝身上。不過,這個風骨秀異的美男子其實也是一生傳奇。

劉秉忠初入仕是在元初,當時科舉未開,正值大部分讀書人找不到出路之時,普通出身的他自然也不例外。劉秉忠被安排到了一個不入流的小崗位。不過,心有鴻鵠之志的他豈能屈居於蒙塵之地?於是在好一陣鬱鬱寡歡之後,劉秉忠索性辭了職去當和尚。

沒想到,這件事反而成了他人生的轉機。在隱居山林的這段時間,劉秉忠因“博才”的盛名被海雲禪師引薦給忽必烈,並得到了忽必烈的賞識和重用。

就像諸葛亮遇到劉備,劉秉忠和忽必烈之間,也可以說是相互成就。解璽璋在對劉秉忠的評價中,就用了“不得了”和“了不得”這兩個詞。說來劉秉忠的遭遇終歸是命運的眷顧,但若非他上曉天文下知地理的淵博才識,和經世致用的積極態度,他也難以將滿腹知識轉化為抱負。

解璽璋《抉擇》:處在命運交叉路口的古代文人士子是如何選擇的?

被蔡元培稱為“近代以來自由思想之先聲”的俞理初,就沒有劉秉忠這樣的好運氣了。

很多人在工作中感到鬱悶,覺得自己是被埋沒的金子。如果俞理初也這樣想,估計他經常要吐血。俞理初在20多歲時接過家裡的重擔,這個過目不忘的大才子,只能先將讀書這件事放到一邊,開始靠傭書養家餬口。

傭書是做什麼的?大概就是沒有署名的編書者,或者是為人代筆的寫作者,這對俞理初來說簡直是大材小用,也是他編校的書雖多,但後人對他卻幾乎無所聞的原因。不過俞理初可能考慮不了這麼多,因為擺在他面前的,還有辛苦工作卻賺不了什麼錢的大難題。於是,59歲的他還是參加了科舉考試。

可惜,俞理初在這次考試中還是落第了。不是他文章寫得不好,只不過不對主考官味口,連文筆詳於考據也成了錯。

命途多舛,卻掩蓋不了俞理初的熠熠光芒,解璽璋就很喜歡俞理初這個人。為什麼?因為俞理初雖然是個書齋中的學者,卻不拘於書籍所述,而是有自己超前意識的獨立見解。

對書中牽強附會的敘事,他會直言道聽途說是一件愚蠢的事情;對書中有悖常理的謬言,他會憤慨謠言不可信不可取。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這對俞理初來說是不存在的,他的眼光放得寬,對外界的風雲變幻也會深入思考。他對西南邊陲和東南海疆都有過矚目的研究成果,也痛斥鴉片帶來的種種危害。這樣的讀書人,或許才是時代所需要的。

解璽璋《抉擇》:處在命運交叉路口的古代文人士子是如何選擇的?

和俞理初同樣從小有懷疑精神,也同樣家境不太好的,是明代思想家李贄。讀過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的一定對李贄印象深刻,他就像是天邊與眾不同的那顆星,讓人難以忽視。

金榜題名,被他當作僥倖,之後連會試也沒去參加;前途無量時,他又突然辭官,只因對獨立人格的渴望。雖生而為人,李贄卻鮮少考慮生計,也就導致了他潦倒的時候居多,而一有錢,他又好善樂施,全然沒有為自己將來打算的習慣。

解璽璋指出,狷狂而特立獨行的李贄率性的背後,其實是他內心深處對個性解放的追求。他強調平等,自身也是這麼要求自己,他強調“真”而痛恨“假”,哪怕在別人異樣的眼光中,也不加掩飾地展示著自己的真實人格。

解璽璋《抉擇》:處在命運交叉路口的古代文人士子是如何選擇的?

作者解璽璋在後記中提到,《抉擇》中的人物都已經在他心中存了很多年。出世與入世本來就是讀書人兩難的抉擇,而當他們處在命運交叉的路口,直走或者拐彎,忠於本心亦或是權衡利弊,內心可能都會經歷一個很複雜的選擇。

風起雲湧的歷史間,身處其中的未必能看得清自己所處的境況,看得清的也未必能預知哪條才是正確的路,但誠如解璽璋所說,“他們所表達的都是真實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