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程序產品設計規範

無論從小程序上線時間上還是用戶規模上,小程序都不算是一個新的物種,但依然要秉著用戶最少的學習成本來達成產品目標,近期體驗過程中發現部分產品並沒有發揮小程序應有的特性和能力,也有部分產品把小程序當App一樣進行產品設計。給用戶帶來不友好的體驗,提煉了幾個出現頻率較高的事項和大家分享。


一:關於“添加到我的小程序”

淺談小程序產品設計規範

(數據來自阿拉丁統計平臺)


在2020年小程序入口流量排行榜中排在Top1的就是微信消息下拉入口,流量佔比達到21.54%,該場景值非常依賴用戶長期打開形成倒序排在最近使用小程序列表前列,或者用戶曾經做過“添加到我的小程序”的操作,目前大多數用戶具備“添加到我的小程序”意識,但多數需要在恰當的場景下給予不一樣的引導方式。

引導方式分為“氣泡引導”和“蒙層引導”


淺談小程序產品設計規範

氣泡引導是一種較為輕量級引導,展現形式指向小程序膠囊的菜單入口,氣泡引導優勢在於不會打斷用戶行為,它應在一定時間(建議5s)內自動消失,或提供關閉按鈕由用戶手動關閉。


蒙層引導偏強制性引導,優勢在於拆解添加步驟,流程較為清晰。缺點也在於蒙層引導能使用戶注意力聚焦在引導上,此時原頁面功能均無法使用。考慮到它會打斷用戶的任務路徑和沉浸式體驗,引導次數不宜過多,且在恰當的時機再進行引導。


注意事項


不宜出現疊加引導,即同時出現2種引導,顯得冗餘且會干擾,根據用戶屬性和偏好選擇恰當的引導方式或者在不同場景下出現不同引導。


勿利用激勵進行誘導引導,從用戶價值導向來看,通過誘導產生的添加在後續產生的用戶價值是微乎其微的,因為是衝著獎勵/獎品來,而不是小程序本身提供的服務,除非是面向KPI來做產品和運營。同時也違反了小程序運營規範,遇到基本一個舉報一個準。


不宜多次重複引導,對於已經添加後的用戶引導氣泡/蒙層再次進來無需提示,目前無法監聽用戶是否做過“添加到我的小程序”,但可以從打開小程序的場景值中去判斷,即從微信下拉或發現-小程序-我的小程序中打開可判斷引導添加不予提示,減少無關頁面元素避免對用戶產生干擾。


二:關於授權


用戶授權的成功與否,一定會影響後續用戶行為和產品提供服務質量,好的授權方式應該是很自然且充分尊重用戶知情權與操作權的基礎之上進行授權引導,從授權類別上小程序總體可分為“賬號登錄授權”和“其它服務授權”


登錄授權


大多數業務都需要登錄後才能感受到小程序實際價值,整體核心業務流程漏斗上,讓用戶登錄成功是第一個漏斗,現在小程序提供的登錄能力很強大,所以流程很簡單,但觸發和交互方式不容輕視。登錄授權觸發機制均為用戶自主觸發,觸發方式大體分為“全功能”觸發和“局部功能模塊”觸發。


全功能觸發即小程序頁面中的所有內容均需要登錄才能瀏覽/操作,局部功能模塊觸發即小程序頁面中的部分內容模塊,需要登錄才能瀏覽/操作。


針對“全局功能”觸發建議以傳遞小程序價值為主進行引導授權,比如登錄後可使用訂閱服務,發佈信息服務等小程序特性或功能點羅列。


針對“局部功能模塊”觸發建議以傳遞該模塊功能價值進行引導授權,如登錄後可評論,登錄後可查看我的收藏。與“全局功能”觸發授權不一樣的是, “局部功能模塊”觸發的授權,可以由不同頁面模塊來傳遞不一樣的價值來引導授權登錄。


授權形式


授權形式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頁面內”觸發授權,另一種是跳轉至授權中間頁授權,


淺談小程序產品設計規範

“頁面內”觸發授權按鈕,只需要一步就觸發授權請求,比較合適於“局部功能模塊”觸發的授權形式。


跳轉至授權中間頁統一多場景的登錄體驗,更大設計空間,比較合適於“全局功能”觸發的授權形式。


其它能力授權


其它能力授權包含常見的地理位置、相機、相冊等能力, 這類授權機制推薦用戶自主觸發授權,雖然可以做成自動觸發授權,大多數用戶對這些授權都非常敏感,只有在真正需要使用授權接口時,才向用戶發起授權申請,並在授權申請中說明清楚要使用該功能的理由。授權通過率可能才有保障。一旦用戶明確同意或拒絕過授權,其授權關係會記錄在後臺,直到用戶主動刪除小程序。



淺談小程序產品設計規範

用戶可以手動在小程序設置界面(右上角 - 關於 - 設置)中控制對該小程序的授權狀態,這路徑其實有點長。如果判斷拒絕授權時,可以調用 wx.openSetting 一步跳轉打開權限設置界面,引導用戶開啟授權。


注意事項


請勿在用戶預期外彈出授權,比如切換底部tabr彈出登錄授權,對用戶感到,即使該tab部分內容模塊需要登錄才能瀏覽/操作,也可讓用戶進入到該tab頁面中,進行引導授權,充分尊重用戶知情權與操作權的基礎之上進行授權引導。


不宜過於強制的引導,比如授權引導固定懸浮在底部,授權彈窗無法關閉,頻繁彈出授權等,會破壞用戶的原生體驗,只解決了“用戶該怎麼授權”並沒有解決“用戶為什麼要授權”的問題。


三:關於使用體驗


如微信小程序設計規範所說,一旦用戶進入我們的小程序頁面,我們就有責任和義務清晰明確地告知用戶身在何處、又可以往何處去,確保用戶在頁面中游刃有餘地穿梭而不迷路,這樣才能為用戶提供安全且愉悅的使用體驗。


標準導航欄


標準導航欄標題具有可讀性高以及和頁面內容高匹配度,導航需要告訴用戶,當前在哪,可以去哪,標題長度保證主流機型能夠展示全,如果標題展示不全容易產生信息丟失,理解有障礙。比如微信小程序示例二級面顯示的是具體組件名稱,而不是“組件詳情”。


淺談小程序產品設計規範

自定義導航欄


當使用自定義導航時,應注意頁面內容是否與小程序膠囊有重疊,小程序膠囊每個頁面的位置都是固定的,不可隱藏也不可調整位置。


統一穩定性


不管從小程序上線時間上還是用戶規模上,小程序都不算是一個新的物種,但依然要秉著用戶最少的學習成本來達成目標,對話框作為最常見的交互組件之一,發現很多小程序只會使用dialog(對話框)或自定義一個dialog(對話框),稍微熟悉小程序組件的同學可能都知道還有一個叫half-screen-dialog(半屏彈窗)


在half-screen-dialog出來前,包含微信在內,相關授權一直都是用dialog組件來進行授權,在half-screen-dialog出來後,不管是手機號碼授權還是地理位置授權都是用half-screen-dialog組件,這意味著half-screen-dialog比dialog更適用於授權方面。


淺談小程序產品設計規範


其實不僅僅在授權方面,在整個交互反饋傳遞信息上,dialog確實很有侷限性,一旦內容多顯得密度很高,沒有層次感,而half-screen-dialog很好的解決了這方面問題,但dialog也有自己的優勢,就是提示文本比較少的時候合適使用,比如“是否要刪除該圖片”,言簡意賅的提示用dialog是最佳選擇,此時用half-screen-dialog就顯得非常冗餘。


總之在組件方面,最理想的情況下是標準化,一能令用戶使用感知更加統一,二能達到降本增效的結果,使用微信提供的組件對頁面性能的提高有極大作用,無形之中提升了用戶體驗。


整體小程序迭代週期還是以周為單位進行更新,本文有較強實時性,更多最新知識需要大家及時洞察和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